无锡书画家故事之二 铁平墨香东大池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追溯发生的此许水墨故事的源头,还得从在东大池旁做刘铁平先生的学生一则故事说起。

无锡书画家故事之二 铁平墨香东大池


上世纪80年代,刚脱下被海风、海浪浸渍透了的咸腥军装,我就跨进了位于梅园附近东大池风景区旁江南大学中文系大门。当时,江南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在无锡复校重建,为继承百年江大优良文化传统,学校复校之初就引进了一大批学者教授,而学校的书法老师可是唯一从社会上聘请过来的专业人士——时值壮年的本埠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铁平先生。中文系特设书法教程并延请刘铁平担纲授课理由充分,其一由此可见学校对刘先生的高度重视,其二当然也足见刘先生在无锡书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刘铁平先生,笔名金夷、宗义等,别号粱溪艇屋主。1946年生,无锡人,八十年代被评定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自幼酷爱书画文史,少年时即博临汉碑及先秦文字和唐宋帖石,擅长四体书法,尤长于篆隶书体,风貌迥异几入化境,治印法先秦而别具情趣。他是无锡较早开展对外文化活动的人士之一,他的书法活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常见诸于国内外媒体。历年间,发表有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对《韭花贴》和《商玺》更有突破性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刘铁平书法选集》、《刘铁平楹联书[图片]法集》、《隶书概论》、《四体书法概论》等九种。

无锡书画家故事之二 铁平墨香东大池


刘先生出任江大书法老师,其时年龄正届不惑,但因少白头的缘故,茁壮的头发已间花白,中年质朴且很实在,很多的时候还不修边幅,愈加深了和同学们的亲近感。先生的书法课为每周五的下午,到时他铁定骑着一辆半旧自行车“哐当、哐当”一路来校,尽管“啃疵、啃疵”的累得呼呼喘气,但从不迟到更不缺课。而大学的下午上课率总是可想而知,但唯独刘老师的课属于例外,不但本班、本年级、本系同学踊跃参加,就是外系学生也常来“加塞”。刘老师讲书法史娓娓道来,洋洋洒洒。讲书法欣赏超有感觉,冷不丁还会时常献宝,从随身提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两幅碑拓珍品当众展示。记忆最深的当是一幅据说是秦始皇东临碣石的遗诗碑拓。开课期间,先生还展示过若干幅蓝拓、红拓珍品,只是当时的我们不懂欣赏,不知珍贵而成了过眼烟云。先生讲座授课之余,每每还会对同学的书法习作进行即兴点评,兴之所至还常常偕同学结伴赴学校附近的东大池风景区游览,现场为学生题写墨宝。惯例是先生自带笔墨,学生自备纸张,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当年为班级同学题写的墨宝当有十幅之多,至今仍有留存的同学估计已不在多。而其为同学所书的作品大多是富有刘氏特色的“铁平”篆隶书。我收藏的“长乐永康”、“自求多福”两幅隶书条幅就是拜先生30年前所赐,从而也成了我书画收藏的开始。条幅语句寓意出自西汉竹简文字,古朴高雅,气魄非凡,显示出了老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秉承着的悠久中华书法传统,以及他对古文字学深入研究的心得。他的作品基本做到集诗集联无一字无来历,赠我的条幅就是明证。格式用笔一如他在东瀛举办的中日书法名家展览荣获金奖的作品,更显大师情怀。三十年时空转换,三十载时光如梭,江南大学现在早已从东大池旁转向了长广溪畔。前期,我曾口占小诗一首以记其盛:“校址依旧景渐稀,斯人风范倍清晰,人间万事纵磨灭,待留墨香东大池”,末句也算一语双关。

无锡书画家故事之二 铁平墨香东大池


刘先生铁平自幼学书四体皆精。尤擅篆隶。80年代书坛崛起,意气风发;90年代书坛称雄,长袖善舞;新世纪初,题字满街,金光闪耀。我们这帮同学都认为,还就是在东大池授课的那个阶段其人|其字最得真味、最见功力、最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