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知道嗎,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腦,是孩子聰明的工具,是孩子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法寶,孩子“吃手”,背後有你不知道的“小九九”。

昨晚上在超市購物,一位爸爸帶著4歲左右的小男孩排在我前面結賬,小男孩一個勁低著頭管自己啃手指,那啃的津津有味。爸爸結完賬走了幾步發現兒子沒跟上去,一轉眼發現男孩在那裡一個勁的吃手,一巴掌就招呼在腦袋瓜上,斥責幾句,小孩子默默跟上步伐。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發現他還是趁爸爸不注意將手指放到嘴裡。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吃手就很慌張,都是大聲斥責阻止。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看到孩子把手放到嘴裡,就生怕手上的細菌進入到孩子嘴裡引起生病。孩子為什麼會吃手呢?或者說孩子吃手的背後是不是在傳遞著什麼信息?爸爸媽媽們要注意了,不要一味的斥責孩子,其實孩子愛吃手的背後藏著很多秘密,今天我們來聊聊孩子的吃手行為。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❶易感染疾病

手接觸外界事物最多,難免會沾上大量的細菌、病毒,手指甲縫是細菌滋生的好場所。孩子在吃手指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細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容易導致機體感染,嚴重的話會引發消化道疾病;啃咬指甲過度,會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另外,不少玩具都含有大量的鉛,孩子手在接觸了玩具之後又含入嘴裡,會把這些鉛帶進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❷拉低顏值

話說到了幼兒學齡前階段,是個看顏值的時期。這個時候孩子若還經常咬指甲會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容易導致嘴巴的上、下顎變形。常見的“地包天”的臉型,就是由於不當的咬合和過度吃指甲引起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現代“錢”皇帝馬雲爸爸,都是典型地包天臉型,還有我們熟悉的小品演員趙本山。當然啦,現在流行一句話,“地包天坐擁江山,帥不帥不重要”~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❸不利於人格健全

孩子長期的吃手,會形成依賴,逐漸成為一種難以改變的習慣。孩子只要一遇到挫折或者失敗,一緊張或者焦慮,就會下意識的吃手指,反覆惡性循環。長此以往,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阻礙孩子正常健全人格的形成。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自我認識的發展】

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心靈手巧”很好的闡述了手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它是人內心想法表現在外在的第一執行工具。嬰兒吃手,是自我認識的開始。

口欲期的本能需求

心理學的研究為嬰兒吃手找到了正當的理由,更維護了嬰兒吃手的權利。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欲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嬰兒開始吃手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手,在反覆啃咬過程中認識到手是屬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可支配的東西。

2-3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出現手的動作,他們揮動著自己的手臂和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樂乎。當寶寶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吃的時候,說明寶寶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已經能較好的配合、協調,作為父母應該感到高興。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探索慾望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阿里克森所說,早期嬰兒的口部運作是心理的核心。3-4個月的嬰幼兒開始吃手,是寶寶智力發育的象徵。嬰幼兒期的寶寶是通過他們的嘴巴來探索外界,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身體各個部位都不夠靈活,唯有口唇是最靈活、最敏感的部位。吸吮是人類的本能,嘴巴是寶寶本能驅動探索外界未知事物的工具,也是成長的一種表現。這個階段的寶寶除了吃手,還會咬被子衣服的一小角,總之逮到什麼都要下口去招呼。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這個階段父母如果強制阻止寶寶吃手,會使寶寶心裡會受到影響,不利於孩子日後的自信心建立,也會養成孩子日後膽小、多疑的性格。

感知能力發展

嬰兒最初是用手來感知事物的屬性和事物之間的關係的,嬰兒精細動作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的活動能力。6-8個月的嬰兒吃手,是感知發展的形式之一,而口內探索利於寶寶感知能力的發展。

這個時期,家長如果強行阻止,會引起孩子的激烈反抗,引起吵鬧和哭泣,甚至是攻擊性行為。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生理不適】

孩子年紀小不善於表達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通過孩子的外在表現行為去了解孩子的機體生長狀況,所以當孩子出現頻繁吃手的時候,可能是身體發育的原因。

緩解長牙期的不適

在出牙前2個月左右,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是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這是寶寶的“萌芽前兆”。這個時候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者充血紅腫,在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在長牙的階段,寶寶除了會咬自己的手,還會在喝母乳的時候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其實他們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異食癖

異食癖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多種疾病的綜合徵,兒童吃手是有些被認為是異食癖的一種特殊表現,過去人們認為,異食癖主要是因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現代醫學認為,異食癖的病因和心理問題有著密切的關聯。

印度曾有過報道,有個6歲的男孩從小就喜歡吃自己的手指,被父母送到當地醫院就診,孩子的手指甲都被啃光,血肉模糊,最後被醫生診斷為“異食癖”。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表達情緒】

正常情況下,吃手指這種行為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一過性行為。如果孩子2歲以後還存在吃手指的行為,那就要注意了,這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當孩子緊張無措或者焦慮煩躁時,並會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慾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在這背後往往隱藏著許多潛在的原因,

內心缺乏安全感

有研究表明孩子吃手指內心缺少安全感有關。心理學家認為,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不僅需要父母提供物質上的照顧,還需要親情的呵護來建設心理安全。很多父母將工作場合的情緒帶回家,將受挫感通過發洩輸入到孩子身上,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父母評判孩子的行為沒有固定的標準,高興時對著孩子一頓猛誇,不高興時,孩子做的再好也是錯;有些孩子遭逢

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或者早亡,身心受到巨創。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安全感沒有保障,會通過吸吮來取得自我安慰,也就有了“吃手”的行為。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當孩子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處於不安的狀態時,心中是恐慌的,這時的依賴行為就會出現吃手,表示他們很焦慮。吃手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讓他感覺有事可做。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在面臨著群體生活時,沒有獨立感和安全感,有些會表現出膽怯和不習慣,加上在幼兒園要遵守規則,孩子就很容易感到無所適從。

等他們熟悉環境後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❷做錯事,掩蓋內心的活動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他們內心其實是一種恐懼和緊張的心理。孩子做錯事之後很多是不願意承認,因害怕被批評,想著如果自己不承認錯誤,爸媽或許就不會訓斥自己了;第二種是比較害怕的心理,害怕被知道是自己犯的錯,那會受到責罵。這個時候下意識的做出吃手的動作,說明孩子的內心是很焦慮的,不敢面對。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❸為了吸引注意力

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不和諧、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使得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和壓抑,而孩子也害怕父母減少對他的愛, 就出現咬指甲的情況。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自我傷害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想要孩子戒掉吃手指頭的習慣吃奶還難,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吧,畢竟養成一個習慣只要21天,但是戒掉一個習慣是場持久戰。

順應生理發展

前段時間朋友去產檢,做了四維彩超,肚子裡的寶貝居然在肚子裡吃起的手指~,看來,孩子這吃手的絕活,是從孃胎裡帶來的,吸吮是寶寶與生俱來的進食方式。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在孩子生理本能階段,父母應該順其生理發展的需要,在排除存在的安全隱患之外,可以不用多加以干涉。當看到寶寶悠閒的躺在襁褓裡吃著手指的時候,不必太過緊張,等孩子睡著後,再把手指頭從他嘴裡移出來,以免長期以往手指的變形。另外奶嘴可以作為一個替代品,暫時堵住寶寶的嘴;媽媽可以幫寶寶及時清潔手衛生、更換被寶寶啃溼的衣服和被角......一句話,

寶寶吃他的手指,我們做好服務。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在這個階段,家長多和孩子進行言語、肢體接觸交流,鼓勵他們進一步瞭解世界、感受世界。此外,可以和寶寶做遊戲,把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放在能讓寶寶可觸及範圍,訓練手的靈活性,鍛鍊他們的協調能力。

隨著大多數嬰兒月齡的增大,接觸事物的增多,眼手協調能力的成熟,加上週邊吸引注意力的東西增多,孩子會逐漸淡化“吃手”的行為。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❷和孩子共情,幫助緩解不適

當發現孩子吃手是因為生理不適時,首先家長要學會和寶寶共情,包容和理解寶寶這個時候的不適感。在瞭解孩子長牙的不適感之後,家長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溼潤的紗布,放入孩子的口中輕輕磨擦牙齦;出牙環和磨牙棒可以緩解孩子出牙時的牙齦不適

;嚴防寶寶咬硬物,稍不留意就會引起牙齦出血,這時可用潔淨的手指輕輕按摩牙床,會有減輕疼痛的作用。另外,在流口水時,可以給寶寶戴上"頸圍",避免口水對下巴和頸部的刺激。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家長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擔任監督者的角色,及時發現孩子的奇怪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和制止。孩子吃手這個現象在2歲以後就屬於要就要糾正,另外,保持孩子的飲食營養平衡,確保孩子的健康發育,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

❸找出原因 瞭解需求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的秘密在於相信和解放孩子。對於已養成吮吸手指的不良衛生習慣的孩子,應弄清楚造成這一不良習慣的原因。瞭解孩子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除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外,要豐富孩子思想層面的生活。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玩樂。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結識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嬉鬧玩耍,使孩子生活充實、充滿童趣。分散對固有習慣的注意,保持愉快活潑的生活情緒,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❹和諧的家庭氛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風氣既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和諧美滿的家庭有助於孩子正常的認知形態發展,輕鬆愜意的環境能減少孩子緊張和焦慮感,從而培養人格的自信。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❺陪伴成長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陪伴,讓孩子知道在一路上,不是一個人形影孤單,而是我們一直都在。前總統奧巴馬的大女兒瑪利亞考上了哈佛大學,她有全世界最忙的父母,卻也擁有著最好的陪伴。奧巴馬在他在參加總統選戰的21月中,不論工作再忙,也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他經常帶著兩個孩子到書店,出去郊遊,睡前擠出閱讀的時間,陪著瑪利亞讀完《哈利波特》系列。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勇敢、堅毅、自信的品質有種重要的意義。想要孩子聰明又大方,父母要不吝嗇的陪伴,不缺席孩子的成長。而當孩子吸手指時,父母要溫柔而又堅定的對他說:不行!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陪他玩耍嬉鬧。當孩子有進步時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適時採取正強化治療,告訴孩子如果他能克服自己的吃手行為,他就會得到獎勵,相信會有良好的效果。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❻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讓孩子以吮吸手指來取樂,告誡孩子吃手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衛生的,長大以後會變醜,會生病。

如果已經養成吃手的毛病,父母要齊心協力、耐心地糾正孩子吃手的壞行為。切勿採用粗暴的方式,不恐嚇、打罵、訓斥,更不能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這樣做沒有效果,還會使孩子感到痛苦、壓抑,甚至自卑、孤獨。一旦脫離父母的這種暴力性控制,孩子就會更想吮吸手指來獲取心靈上的慰藉,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為頑固化。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旺妞

做父母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決心糾正寶寶的“吃手癖”。長期的忽略,不利於孩子開朗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質的健全,甚至會使孩子出現內向、孤僻等心理。與其一味強制地制止,還不如仔細探討其原因,好好謀求改善的方法。

孩子喜歡“吃手指”,這事需要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