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洋气”社区书记引领乡村“美丽转变”

把村部当成企业“管”

宁乡“洋气”社区书记引领乡村“美丽转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夏倩雅 瞿辰

宁乡“洋气”社区书记引领乡村“美丽转变”

(陈建斌走访贫困户)

架着眼镜文质彬彬,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开着“大奔”风风火火……宁乡市回龙铺镇候旨亭社区书记陈建斌有着不太“接地气”的“洋气”形象。在2年时间里,他带领着候旨亭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当地乡亲们的拥护爱戴。4月14日,记者来到回龙铺镇候旨亭社区,见到了这位“洋气”书记。

宁乡“洋气”社区书记引领乡村“美丽转变”

(陈建斌带领青年志愿队开展活动。)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

2017年前的候旨亭社区,原本是一个党组织软弱涣散社区,信访问题不断,村部工作无人管理,社区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急缺一位有能力的“带头人”来整理这个“烂摊子”。当时的陈建斌是湖南恒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有能力,有胆识,正是绝佳人选。

“我是土生土长的候旨亭人,因为事业有了一点起色,村上希望我回来当‘带头人’。”陈建斌告诉记者,刚开始,朋友们都劝他不要接受这样一份“麻烦”工作,但他自己的意志很决绝,“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

2017年4月19日,社区居委会换届,陈建斌当选为候旨亭社区的党总支书记。

“把企业管理模式‘搬’到村部”

当了十多年的“董事长”“老板”,但“社区书记”还是头一回,没有经验的陈建斌只好把管理企业的那套理念“搬”到村部:迅速制定村对组的绩效考核机制,培养一批干事创业的能人。

“平时村里琐碎事情多,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如果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合适的人去管理合适的事,就好办了。”5月初,陈建斌就组织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青年志愿队、矛盾纠纷调处队、应急小分队、义务巡逻队四支队伍。

“村上的组长必须参与进来,因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与组上的绩效挂钩的,哪个组的贡献大,绩效就好,我们还会开展表彰和学习会,培养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陈建斌介绍,每个小分队的人数在15至40人之间,“功能”不一:“矛盾纠纷调处队负责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推进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应急小分队主要参与社区的抗旱、防汛、抗冰等突发事件......”

提及队伍的组建,陈建斌还说出了一个小故事:在应急小分队里,有一名特殊的成员——王某(化名),因刑事案件坐过15年牢。“2017年,他回到家时一无所有,我就把他约到村部来谈心。我告诉他,没有工作,可以到我的企业打工;没有地方住,可以先住我家;没有收入来源,我先借点.....”

陈建斌的举动,让王某十分感动,谁也没有料到,原来的“劳改犯”竟变成了应急小分队里的“主心骨”。2017年6月底,宁乡暴雨倾盆,王某总是第一个到村部报到,查看各个组的堤坝情况。7月1日当天,王某还不顾自家老房子垮塌,毅然加入到了救援队伍,合力成功转移和营救了居民300多人。也有人曾提醒陈建斌:你不要和这样的人走近了,怕影响不好。面对质疑,陈建斌有自己的想法:“当了书记,就不要讲困难,怕这怕那,这点担当都没有,就不要来当社区书记。”陈建斌的担当精神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他的正能量也影响到了身边的人,如今,每支队伍的工作开展十分顺利,候旨亭社区干群齐心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让民生实事改变当地风貌”

回龙铺镇候旨亭社区属城乡结合部,离宁乡城区不足十分钟的车程,按理说,基础设施该是与城区接轨的,可谁又能想象,在陈建斌上任以前,这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2018年初,宁乡推进农村公路"双投"建设模式,陈建斌就把目光瞄准了社区里的10多条乡村公路和3座桥。“以前没有一条好路,碰到雨天,路上到处是泥水,居民的出行很不方便。”陈建斌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他都要把路桥修好。但真正到了修路的时候,居民们都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出钱集资,也不愿意投工投劳。基于这种现状,陈建斌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甚至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付资金,与此同时,陈建斌还奔走于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修路的过程也是非常戏剧化的。”陈建斌表示,好不容易筹集到修路资金后,新的纠纷又出现了。就拿金洪公路的修建来说,金洪公路连接着徐佳组至九组,约1.7公里,修好后可以方便2000多居民的出行。“原来这里是没有路的,要修出一条新路,必定会‘占用’部分群众的围墙、池塘等,有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修路。怎么办?只能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白天居民们要务农干活,所以只有晚上去,因此那段时间,陈建斌经常工作到一两点。

经过一番努力后,最终的结果令陈建斌很满意,所有居民的土地全部无偿让了出来,“农民是世界上最朴实、最善良的人,虽然他们有一些小农思想,但只要你为他们做好事,他们就会支持你。”在陈建斌的带领下,2018年一年来,全社区硬化了10条乡村公路,修缮了3座桥梁。如今的候旨亭社区,一条条新修的道路十分整洁,新装的路灯安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曾经“沟不通、路不平、灯不亮”的景象已成为历史。

面对社区里的种种变化,陈建斌欣慰之余更有信心:“今年,候旨亭社区被定为宁乡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决定成立土地合作社,让土地通过流转入社,组织农民干事、打造农业平台、振兴社区经济。下一步我的重点工作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思路和规划已经非常清晰,我一定会把候旨亭社区变得越来越好。”

“喜欢‘贴本’的书记”

陈建斌踏踏实实、一心为民的做事风格,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感谢陈建斌的真诚付出,群众经常会送来土鸡、土鸭。“能退回去的都退了,实在退不掉的,我就放在村部食堂,绝不拿一分一毫。”陈建斌说,自打当上社区书记后,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性目标:不增加村上一分钱负债,不拿村上一分钱。

陈建斌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宁视君从候旨亭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廖彩云口中了解到,2018年,陈建斌的办公室用品、桌椅等全部是他自费购买的,至今,他没有递交过任何一张发票。不仅如此,2018年来,陈建斌还以个人名义向贫困户捐资捐物共计20余万元。“我们的书记是个‘贴本’书记,村部没有请厨师,书记还经常给我们做饭吃。”廖彩云笑着说道。

不过,陈建斌却不赞同“贴本”这一说法,“当书记让我收获了更多的人生价值,真正有点味。”与陈建斌交谈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有点味”这一词,在他的心目中,能为当地做好事,受到群众的爱戴,有味;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民风、党风,凝聚一方力量,有味;能够走到哪里,都有人留着吃饭,真正有味......陈建斌口中的“有味”,散发着浓浓的民本情怀,在他身上还有太多的细节让人感怀,太多的故事无法一一描述,“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这已经成了陈建斌工作的信条和习惯,相信有陈建斌这样一位亲民爱民为民的好社区书记,候旨亭这块热土定会走向新的辉煌,候旨亭人民的日子将越过越甜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