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如何對待襄樊之戰投降的于禁的?

龍建源


三國時期風雲變幻,英才輩出,名士將才“井噴式”爆發,共同書寫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將更是展露鋒芒,為世人所驚歎。



于禁,五子良將之一,也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將領之一,為曹操南征北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被曹操稱為武力既弘,質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將相比。

可是于禁卻在襄樊之戰戰敗,向關羽投降。後來關羽被呂蒙打敗,于禁也被孫權收押。

如何對待這位曹魏的重要將領,對於孫權可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殺了他可是會和曹魏生死不休,留著呢?又不放心,還可能養虎為患。

那麼最後孫權到底如何處置於禁的呢?這裡我來為大家詳細解析一番。

首先來了解下當時的背景。

公元219年,關羽從南郡率軍攻打曹魏所佔領的襄陽、樊城,史稱襄樊之戰。

此戰役中,關羽包圍襄陽、樊城,于禁率領七軍前來救援樊城,可是卻被關羽水淹七軍,一舉擊潰於禁。


《三國志·于禁傳》就有記載: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

而於禁失手被擒,投降了關羽,被關羽送到後方荊州給關押了起來。

而後來曹操為了解決樊城被圍之患,與孫權聯合,讓孫權從後方偷襲。孫權於是派遣呂蒙夜襲南郡,取得大勝。之後呂蒙勢如破竹,關羽麾下守城將領先後向歸降孫權,關羽則被孫權斬首,于禁落到了孫權手裡。


對於于禁這位曾經的名將,孫權很是重視,親自與于禁見面併為之鬆綁,對於禁還是比較寬容的。于禁曾騎馬與孫權並行,大臣虞翻大罵于禁,說降將沒有資格和孫權並行,也是被孫權阻止了。

之後孫權在多次聚會之時,也常會邀請于禁前往。只不過孫權對於禁好,但虞翻卻一直與于禁過不去,常常辱罵于禁。

後來,因為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劉備借勢東征孫權。為了不腹背受敵,孫權向曹魏稱臣,並將于禁送回給曹魏,以此來達到和曹魏聯合之勢,專心抵禦劉備。

可是于禁回到曹魏之後並不好受,因為曹丕十分鄙視於禁,曹丕認為其受父親重用,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投降,相當沒骨氣。一次,曹丕讓于禁參拜曹操的陵墓,特意在陵墓旁擺了一個壁畫,畫上是關羽水淹七軍,自己俯首投降之景。于禁羞愧難當,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一位名將,可嘆到最後卻晚節不保。


夏目歷史君


表面看,孫權對於禁照顧得無微不至、仁至義盡!

《三國志·虞翻傳》:“魏將於禁為羽所獲,系在城中,權至釋之,請與相見。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後權於樓船會群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權悵然不平。”

這段話,記載了孫權同於禁見面三次



第一次,“權至釋之”(孫權親自去放了于禁),孫權的態度是“請與相見”。(很有禮貌地接見,同於禁談話)

第二次,“權乘馬出,引禁並行”,就是孫權與于禁騎著馬並排向前行走、聊天。此時出了一點意外,剛正不阿的的虞翻看見了,不舒服跑出了侮辱于禁是“降虜”,還要用鞭抽打于禁,被孫權大聲制止了。

第三次,“權於樓船會群臣飲”,本是人家東吳君臣在遊船上開宴會Party,與他人無關,但孫權也邀請了于禁,這讓于禁感動得喜極而泣。還是刀子嘴的虞翻諷刺他假裝感激求同情心。搞得孫權氣憤不已。

從三次見面情況來看,孫權對於禁的確非常照顧!



(虞翻,此人文武雙全。原王朗部下,後投奔孫策。三國時期吳國學者,也精通醫術。虞翻也是東吳有名的利嘴。孫權懲罰他、把他流放過兩次,也改不了他的臭脾氣。偷襲荊州時,他主動要求跟隨呂蒙到前線去,但怕呂蒙擔心他的地位與性格礙事而不要他,自己提出以軍醫身份隨軍征戰。所以他也是襲取荊州的功臣。)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照顧歸照顧,照顧之中含有利用!

當時,是孫權向曹丕稱番納貢。孫權放還於禁,表面上是巴結討好獻殷勤。

可曹丕不是傻子,心裡越想越不是滋味。

你孫權這哪裡是俯首稱臣,簡直是叫板責罵我曹丕。于禁,一個被關羽打敗了的被俘投降之人,夠讓我丟人丟面子了。你現在送給我,什麼意思啊?即使交換戰俘,那也是我與劉備之間的事,你這是顯擺!等於是說:看,你們打不贏關羽,我們把關羽打敗了。我們已經把你的人弄到手裡來了,現在是我的俘虜,我孫權度量大,也不是好欺負的喔!

面對孫權還於禁,曹丕只能忍氣吞聲,畢竟於禁是自己的人,不能拒絕說不要。



於是,曹丕把從孫權那裡受到的窩囊氣,只有灑在於禁身上。派人在高陵屋子裡畫一幅面對關羽,龐德寧死不屈、于禁投降跪地求饒的畫。

一代傳奇名將,功績與生命,就這樣被吳魏的政治較量淹沒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論“于禁將數萬眾,敗不能死,生降於敵,既而復歸;文帝廢之可也,殺之可也,乃畫陵屋以辱之,斯為不君矣!”

司馬光就此事,責備了曹丕“斯為不君矣”,是說對於禁,可以貶為平民,也可以殺,但如此羞辱他,這不是一個國君的應有的風範與氣度!


碧水青山0


孫權對於在樊城之戰被關羽俘虜的于禁,那是待為上賓,禮遇優厚。舉一個例子,孫權在宴請于禁的時候,准許于禁與之並排而行,招待規格之高,無人能及。

為什麼一個敗軍之將,孫權會那麼高度重視,絲毫不敢懈怠。不僅是因為此時曹孫是聯盟的關係,更是因為于禁原軍銜官位巨高。由於神書《三國演義》對於禁的描述不是太多,因此于禁給普通讀者的感覺存在感比較低。

于禁原為曹操哥們鮑信的部下,後來鮑信為救曹操戰死,由於鮑信和曹操屬於一個集團的,因此鮑信部下將士編制自動轉為曹操集團,于禁就是其中一個,可以講是曹操最早的一批將領。後來在討呂布戰張繡平青州的各個戰場上,于禁攻營拔寨不為所懼,尤其是在宛城之戰中,博得了曹操的重視,後來官渡之戰,于禁獨自統領,守住了戰場前線,做實了往後“帥”將的位置,得到曹操重用。

後來官至水軍大都督、左將軍、假節鉞,不僅在外姓武將當中屬於第一位,就是在曹氏宗親將領中,官位也幾乎無人可敵。這裡我作一個說明,東漢末年,除了驃騎車騎這樣大將軍由皇帝認命外,最大的就是四方將軍,其次是四徵將軍。同時期曹操集團官職最高的是前將軍夏侯惇,其次就是左將軍于禁,夏侯淵為徵西將軍,曹仁為徵南將軍,張遼為徵東將軍,張郃徐晃為雜牌將軍。值得注意的是,此時于禁除了官職高,並且還有假節鉞之權,這個意思有點類似“尚方寶劍”,可以對有過錯的地方官員和包括假節在內的武將先斬後奏,權利非常大。加之之前還兼任水軍都督,地位高的估計讓人大吃一驚。因此關羽擒于禁,才有得威震華夏的名聲。

于禁就算被俘虜,在孫權眼裡,于禁在曹操處的地位估計就是東吳的周瑜呂蒙,孫權怎麼能不好吃好喝的供著。後來連孫權的大臣虞翻都看不慣了,怒斥道“你一個俘虜,又不能死在戰場,有什麼資格與我主(孫權)同行。”,孫權嚇一跳,呵斥了虞翻。

關於水淹七軍,也算是于禁倒黴,歷史當中于禁軍敗,並非關羽計謀放水,而是于禁北方來沒想到天災大洪水,洪水還那麼大。司馬懿評價道“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並且龐德也不是被于禁坑敗的,龐德一直在樊城,曹仁聽說于禁增援,安排龐德去接應于禁的,誰知道沒接應到,也遇到了洪水。如果於禁此戰沒敗,或者沒去,那以後吃香的喝辣的,一身又沒有什麼汙點,美名遠揚。

所以說,你可以講于禁的投降確實有失名將之風,但是于禁的能力水平還是有的。


曹小翔xixi


于禁是曹操部將,治軍嚴謹、勇武過人,隨曹操東征西討,屢立戰功。曹操稱讚他勝過古代的名將。

公元219年,蜀漢鎮守荊州的關羽出師北伐,于禁奉曹操將令率軍增援曹仁。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歸降。

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斬殺,于禁為吳軍所釋。孫權為修好曹操,對於禁禮遇有加。

史書記載,孫權出巡請于禁並行,孫權大宴群臣眾將也請于禁上座,一度引發孫權臣屬對於禁斥責。後孫權將於禁送返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