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增收不增利 未來還得靠科技

物流业增收不增利 未来还得靠科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倪明、張露、張忠安

“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億元,這已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了。”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在內部信中如是說。整個物流行業到底如何?昨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物流上市公司數據發現,近幾年,快遞業務量不斷增加,營業收入維持較高增速,但成本也快速攀升,使得毛利率持續下降,導致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承壓,例如順豐控股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就同比下降4.57%。專家表示,科技驅動發展、提質降本增效是快遞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京東近日被爆出將取消旗下快遞員底薪模式,以及調低快遞員公積金,從12%降到7%;同時將增加快遞收件任務,攬件將計入績效,直接影響工資收入,意味著在將來快遞員的收入將全部取決於績效。

15日凌晨,劉強東向全體京東配送員發內部信。劉強東在信中表示,公司絕對不取消配送員的五險一金,僅調低了公積金比例,但還是堅持在平均中位數比例左右。

劉強東在信中交底: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億元,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這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也就是說,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元。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如果這麼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

劉強東表示,公司取消配送員底薪是為了讓京東物流生存下去,取消底薪但是大幅提高攬件提成。而提高攬件只能靠配送員,沒有別的辦法。

從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看,近幾年,雖然快遞業務量不斷增加,營業收入維持較高的增速,但成本卻快速攀升,毛利率持續下降,導致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承壓。

物流企業多項成本上升

順豐控股2018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增幅達27.60%。其中,新業務收入達171.8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5.93%,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3.71%上升至18.90%。不過,在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之下,淨利潤增幅明顯偏弱,去年順豐控股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扣非淨利潤34.84億元,同比下降5.92%。

記者對比發現,“增收不增利”已經是不少物流企業面臨的現實,背後是營業成本的提升以及毛利率下滑。

在成本方面,順豐控股在年報中表示,傳統快遞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人力成本存在一定的上升。根據年報,順豐控股2018年職工薪酬為120.08億元,佔營業成本的16.09%,金額相比2017年增加了17.85%。申通快遞2018年有償派送成本也同比增長了36.72%。該項成本佔了該公司營業成本的60.49%,比2017年大幅提高23.78個百分點。

同時,物流公司外包業務成本也大幅提升。順豐控股外包成本從2017年的278.6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95.63億元,增幅高達41.98%。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外包成本佔整個營業成本的53%,同比提升4.03個百分點。

另外,場地租賃成本同比增速也高於營業收入增幅。申通快遞年報顯示,該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好於順豐控股,去年申通快遞完成業務量約51.12億件,同比增長約31.13%;營業收入170.13億元同比增長34.4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0.49億元,同比增長37.73%。不過,該公司租金成本漲幅較大。數據顯示,2017年申通快遞管理費用中的租金為950.89萬元,到2018年增長到1676.29萬元,雖然金額並不大,但增幅卻高達76.29%。

部分企業毛利率下降

在毛利率方面,記者對比發現,近幾年物流公司該項指標持續走低。申通快遞毛利率2016年19.85%,2017年下降到18.45%,2018年進一步下降到16.24%。順豐控股去年毛利率為17.92%相比2017年下降了2.15個百分點。皖江物流毛利率同期從16.92%下降到9.91%。中儲股份2018年毛利率更是低至3.37%。

行業競爭加劇 企業紛紛尋求新的盈利點

快遞企業的競爭加劇,對手不乏來自其他行業的龍頭企業。今年3月26日,微信發佈消息稱,微信正式上線物流助手接口並對外開放。業內人士表示,此番微信開通物流端口,在上游集合商家貨源,在中游集合各大物流公司,在下游集合消費者,即可打通物流環節,為未來搭建物流數據網絡、進一步發展線下零售鋪路。此前順豐跟菜鳥正是因為數據問題引發矛盾。

快遞企業紛紛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從2018年開始,京東物流開始增加攬件業務,發力C端業務,也更近快遞公司發展模式了。

如今,小件快遞增速放緩、競爭激烈、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企業集中。“難啃”的大件物流也成為快遞物流企業爭搶的新戰地。安能、韻達、中通、百世、京東物流、日日順物流等物流企業逐漸發力。

2018年,“德邦物流”正式更名為“德邦快遞”,推出大件快遞。據德邦股份發佈2018年度顯示,快遞業務的營收首次反超快運。

專家:科技驅動發展 提質降本增效

“目前,國內快遞業一則已進入成本臨界點,人口等廉價成本的紅利期已結束,粗放規模效益也在被削薄;二則,面對數字化物流服務和供應鏈服務等增量需求,傳統快遞服務能力還捉襟見肘。這些是導致淨利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快遞物流市場一則正在向IoT時代的智能物流換道,科技驅動發展、提質降本增效,進而實現更大空間的增利,二則,從以倉配運為主短鏈條“快遞”,向聯動供應鏈上下游的、敏捷高效的“快鏈”服務延伸。新競賽剛剛開始,而且這場競賽中國快遞企業比歐美企業更具變革發展、市場需求等優勢,因此頭部快遞企業需要戰略投資者的長期加持。

今年,如風達等中小物流公司被曝停擺。楊達卿建議,中小快遞或在細分市場打造專業長“矛”,構建小而專的核心競爭力,以此可捅破頭部企業可能的卡位;或者積極做頭部企業或平臺企業的區域或細分市場基石,成為頭部企業的生態共同體。“快遞頭部企業或平臺企業仍需要併購整合,加速資源積聚,推進快遞市場走向有序競爭,淘汰落後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推進換道數字化物流,並就B端客戶積極向供應鏈服務拓展,迎接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新物流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