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甕安白沙村第一書記這本“書”

“读懂”瓮安白沙村第一书记这本“书”

“读懂”瓮安白沙村第一书记这本“书”

今年3月,羅毅到我們村已經快兩年了。

我們村叫白沙村,全村轄35個村民小組,農戶2120戶7608人,其中精準扶貧戶610戶2408人,基礎設施薄弱,無骨幹產業,常年缺水,村民整體素質不高,屬省級一類貧困村。

記得他剛從甕安縣政府辦公室來的時候,因為年輕,又是縣裡下來的幹部,我們總感覺他做不了事,吃不了苦。可今天,只要提到“羅書記”,村支兩委的同志和認識他的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一聲“好書記”。

還記得有人採訪羅書記的時候,他說:“我沒有什麼感人事蹟,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幹了一些應該乾的、而且應該幹好的事。不管為白沙做了什麼,我個人都代表不了,這些成績都是得益於下沉扶貧的每一位‘戰士’。”雖然這些話無可厚非,但在我看來在第一書記的崗位上,在白沙的日子裡,他就像一本書。

在他身上,我讀懂了一種敢於挑戰的奮鬥激情。著名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有一句名言:“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读懂”瓮安白沙村第一书记这本“书”

羅毅與群眾一起收西瓜

駐村以來,他訪遍了每一戶貧困戶,與每一位在家黨員交心談心,為黨員上黨課,在他的發動和帶領下,每個村民組的黨員都成為了一面旗幟,配合工作隊的各項工作,主動感化落後群眾,為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還帶著我們研究提出了“八一八爭八帶頭”的黨建品牌和“一鼓舞、二突出、三堅持”的產業發展戰略,“對標保護村、學趕馬場坪”的追趕目標,成為了全村上下的普遍共識。在他的帶領下,組組通道路像毛細血管一樣,鋪設到了每一個村民組,挖掘弘揚了“勠力同心、同甘共苦、堅韌不拔、善作善成”的新時期白沙扶貧精神。

為讓貧困戶住到新房裡過年,五天三夜,他帶著我們搶抓工期、死守質量,為貧困群眾新建了19棟新房;去年遭遇了38年以來的大旱災,他帶著我們機械加人工齊頭並進,救活了本該枯死的農作物;群眾西瓜滯銷的時候,他親自開車帶著我們到縣城給群眾跑銷路……

這種“挑戰不可能”的勇氣,在羅書記的身先力行下,根植到了每個工作隊員的骨子裡。

“读懂”瓮安白沙村第一书记这本“书”

羅毅召開群眾會徵求群眾意見

在他身上,我讀懂了一種急群眾所急的工作態度。群眾路線是他一直堅持的扶貧路線。

週末應該是學生“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時候,可小曾這個年僅17歲的小姑娘卻在給豬餵食。小曾對自己弟弟殘疾、家中貧苦的經歷簡單帶過,對一邊上學一邊操持家務的辛酸避而不談,而是自豪地站在貼著各種獎狀的牆前,告訴羅書記她選上了班裡的團支書,和他暢談她對書法的愛好和畢業後的人生規劃。他望著小曾,叮囑她把心思撲在學習上,承諾她“我們會在政策範圍內盡最大可能解決你們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後來,羅書記為小曾申請了貧困補助,和幾位同事一起捐資捐物,送來學習資料,小曾卸下擔子後,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考了全班第一名。

羅書記明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良方。於是,他和村裡的幾個大學生一起建立了全村學生交流微信群,讓考上大學的哥哥姐姐給弟弟妹妹們講授學習的方法,說外面的世界,第一時間瞭解學生家庭需要什麼,及時給予幫助。

在他身上,我讀懂了一種肝膽相照的同事友情。茫茫人海,相逢是緣,脫貧攻堅讓我們相遇,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就像一束光簇擁太陽,滿是溫暖。

工作隊中有很多老同志,他們對電腦和一竅不通,羅書記總是主動幫他們完善各種資料。很多年輕同志遇到矛盾糾紛和困難的時候,他總是幫忙提出思路並陪同到現場解決。還記得第二小組的“戰友”由於負責片區較遠,平均年齡大,工作一直滯後,於是,羅毅就主動去擔任了第二小組的組長,負責了最偏遠的一個村民組。在他的帶動下,第二小組的各項工作迎頭趕上,甚至有些工作還超了工作隊的平均水平。工作隊的所有同事都很喜歡他,或許就是因為這份樂於助人,敢作敢為,風雨同舟,砥礪奮進的精神。

私下交流的時候,他每每說到因為駐村工作太多沒做完,長時間回不了家,孩子不親他的時候,眼神裡總會浮過一絲黯然。他這種黯然是我從沒見過的,群眾誤會他、不相信他、甚至辱罵他,他都從未退縮,最後都能夠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他們,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現在,花底寨的智力殘疾王家保每次看到他就會到村口迎接他,他走時總會送他到好遠,好遠。

“读懂”瓮安白沙村第一书记这本“书”“读懂”瓮安白沙村第一书记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