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

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

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

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查 . 艾霍爾

開朗活潑 勤勞善良 勇敢自信 安靜專注 獨立自主 思維發散創造......這些都是我們常說孩子所具備的的優良性格。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這麼多的優良性格,那麼好性格是怎樣培養的呢?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遵循孩子的天性

1.貪玩

好奇心使得孩子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眼中所見都想自己去體驗一番。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2.叛逆

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孩子一天天長大,越來越不聽話,和父母對著幹。我們應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引導。

3.模仿

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是孩子模仿的教材,我們應在生活教育中謹言慎行,給孩子做好榜樣。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教育孩子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純真無邪,人本善良,最終長成什麼樣,取決於後天的教育。

教育孩子善良,就等於告訴孩子世界的美好,讓孩子對生活熱愛並有所期待。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勇敢自信

父母的鼓勵是孩子勇敢自信的先決條件。孩子面對新事物會退縮不是因為膽小,而是缺乏經歷,因不瞭解所以害怕。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TIPS:母親給孩子提供家庭依賴,父親給孩子提供安全感。經常看到孩子在玩耍時母親在旁邊細心呵護,這個不行那個不許,而父親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往往心大到找個地方待著辦自己的事情。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獨立自主

“中國的孩子是抱大的,美國的孩子是爬大的”,我們常說國外的孩子如何獨立生活、思考,18歲後父母就不再扶持,得自己掙錢解決生計。是否正因為中國父母的不肯放手,導致孩子缺乏獨立闖蕩的能力?

《少年說》中有一個高中生,吐槽媽媽不在家的一個月,爸爸沒有給他做過一頓飯。

媽媽反問孩子:“爸爸不給你做飯,你為什麼沒有想到給爸爸做?你應該學著自己長大了”。

要讓孩子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凡事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負責,誰也沒有義務無條件的去幫你解決。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TIPS:獨立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首則,不求孩子飛黃騰達,只願孩子在這個社會中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

作為父母,我們都明白,孩子只有靠自己的翅膀飛翔,才能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安靜專注

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愛玩,很難專注做一件事。其實孩子最能欣賞寧靜。

培養專注力應從小抓起,保持家庭環境安靜,孩子獨自學習或玩耍時,父母可以關注,但不要干涉。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自控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實驗—棉花糖實驗,實驗的參與者是4、5歲的孩子,試驗後,研究者跟蹤調查孩子成長40年之久,觀察實驗者的人生變化。

實驗是這樣的。

孩子坐在一張桌子前,然後在桌上放一個棉花糖,研究者告訴孩子,她會暫時離開,如果她回來,這個棉花糖沒有被吃掉,那麼會再獎勵一個棉花糖。如果孩子沒等到研究者回來就吃掉的話,就沒有獎勵了。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孩子的選擇很簡單:獲得一個棉花糖和兩個棉花糖。

40年後的結果發現,得到兩個棉花糖的孩子比獲得一個棉花糖的孩子在社交和抗壓力的方面較強。

說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懂得“等待”的重要性。

換句話說就是先苦後甜,延遲滿足。

TIPS: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自控力,生活中處處充滿誘惑,讓人無法堅持目標,科學證明越是自律的人,反而會更自由。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懂得分享

讓孩子懂得分享,分享不是減少 而是擁有更多。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經歷挫折

人生遍佈荊棘,不會一帆風順。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孩子不應該是躲在溫室裡的花朵,他們應該像野外的植物一樣,去經歷風吹、雨淋、日曬、乾旱……。

只有經歷過,才能成長。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不言放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很多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往往玩著這個,想著那個,想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是件很難的事情。

可是我們還是要不停的叮囑孩子要有耐心,不能輕言放棄,半途而廢。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好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培養孩子好性格的同時也是父母自我成長,修正原來性格缺陷的過程。

總結出來就是以善良為本、學會分享、剋制任性、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好性格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我是“陪我伴你”

我伴你成長

你陪我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