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海紅果美了山川富了百姓

人間四月滿芳菲。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宏河鎮百萬畝林果基地,一棵棵海紅果樹迎風舒展,枝條上鼓滿了即將怒放的花苞。

“以前這一片都是坡梁旱地,看天吃飯,打下的糧只夠家裡吃的。後來我打草傷了胳膊,種地就不太利索了,”宏河鎮西庫倫圖村村民張貴河激動地說,“現在我的4.2畝地全種上了果樹,地是我的,果樹成活了也是我的。這還不止,每畝地還有1200塊錢的退耕還林補貼呢,這樣的好事上哪裡找!”

海紅果是清水河縣的特色果品,栽植歷史悠久。2017年,清水河縣在綜合考慮土壤、水源、經濟價值等因素基礎上,因地制宜實施了百萬畝扶貧林果基地項目建設工程,選取種植耐寒、經濟價值相對較高的海紅果、杏、沙棘等鄉土樹種。

“我們這兒的海紅果個兒大圓潤,色澤鮮豔,口感又好,是名副其實的‘水果鈣王’呢!”宏河鎮副鎮長喬楠如數家珍,“經濟林3年掛果,就有收益了。海紅果盛果期每棵樹能產100到20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5塊錢算,光一棵樹農民就能收入500到1000塊錢。你說,是不是種一棵果樹比種一畝地還強?”

算完這筆賬,喬楠又興奮地領著大家來到一間房村的林果基地。“這叫藍蜜,是西梅最好的品種,鮮果賣20多元一斤。我們去年引進的新品種,特別適合這裡的氣候,盛果期一棵樹能掛果100多斤。”他坦言,為了讓林果產業這條路走得更遠,鎮裡想了不少辦法,除了新品種的引進,還聘請了專業技術員。此外,果品加工廠正在馬不停蹄地建設。如此一來,從種植、採摘到深加工,產業化的生產格局讓果品實現了就地轉化增值。

昔日荒山禿嶺,而今變身花果山,當地的老百姓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海紅果是小果子,目前只能人工採摘,我在基地摘果子一天就能掙120塊錢!”一間房村村民郭奎咧開嘴笑了。目前,紅紅火火的林果基地吸收了該村一半以上勞動力。大夥兒都說,現在不但環境變美了,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等果樹都長成以後,我們還想發展鄉村旅遊。一間房村緊靠呼北線,交通很方便,等果樹開花的時候,準能吸引一大批城裡人來這裡攝影和露營,果子熟了又可以享受採摘的樂趣。還有,元子灣村還準備建設一處窯洞文化博物館,到時候不火都難啊!”喬楠信心滿滿。

據介紹,清水河縣百萬畝扶貧林果基地總建設規模為100萬畝,各項目區林果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7億元,林果產業將真正成為當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最大民生工程。(內蒙古日報記者 施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