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冯玉祥的军队为什么与其他北洋军不同?

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冯玉祥的军队为什么与其他北洋军不同?

民国初期,冯玉祥还是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率军驻扎在河南南部。当时虽然是一个混成旅的编制,实际上规模已经很大了,包括辎重部队在内,总共下属近两万人。

民国初期,北洋军大多数沿袭清朝的做法,军队的士兵是没有退役的概念的。只要当兵,就一直在军队里,娶妻生子后也是在部队生活。所以,每个师名义上是一个师,实际上规模都是几万人的规模。

北洋军的军费支出在民国初期袁世凯时期,基本上是由中央财政承担的,中央财政拨付给各地的督军们,再加上他们在地方上搜刮,养活自己的军队。

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冯玉祥的军队为什么与其他北洋军不同?

所以同样是师长,但是每个师长下属的部队规模都不一样,战斗力更是千差万别。而当时北洋政府又没有建立现代财税体系,财政汲取能力比较低,支出又多,所以日子不好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世凯就提出精兵政策,要求各地扩大对自己下属的部队进行裁汰,拣择,把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上战场,只是在部队吃饷的老弱病残都淘汰出去。

冯玉祥自然也必须服从这个命令,要裁汰军队冗员,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战斗力。也就是说,他手下的一部分士兵只能离开军队,回老家去过日子。

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冯玉祥的军队为什么与其他北洋军不同?

裁汰军队历来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因为长期在军队生活,实际上没有什么生存技能,回到地方又不安心种地,往往会聚集起来,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祸乡里。这也是封建时代对裁汰军队一直态度特别谨慎的原因。

冯玉祥出身于军人家庭,自然对这个事情很了解。所以,他来说改变军队的做法,建立起了现在军队普遍实施的服役期概念。

士兵期满后军队和士兵要重新双向选择一次,愿意就在部队,又符合部队需要的人就会成为职业军人,不愿意留下,或者不符合军队需要的,就要退役回家,另谋生路。

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冯玉祥的军队为什么与其他北洋军不同?

为了让这些人再回家后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而不是打家劫舍,为非作歹,祸害乡里,冯玉祥又在部队里开办了一个随营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学制不长,但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到一些手工艺技能。

现在我们可能觉得这种事不是很简单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要知道,那是一百年前,是在旧中国,工业极其落后,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不当兵不种地,几乎就剩下占山为王当土匪一天出路了。实际上,各地占山为王的土匪头子,十之八九都是离开军队的老兵。

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主动提出解决办法,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这是冯玉祥比其他北洋军阀更具备现代意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