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疯魔,不哲学》,找到“真爱”是一种幸福

前言

读《不疯魔,不哲学》,找到“真爱”是一种幸福

谈到“哲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想第一印象便是——内容枯燥无味,语言晦涩难懂。与其让我读哲学著作,我更愿意看小说。可是就在前不久我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小书《不疯魔,不哲学》,在作者笔下,一个个哲学家褪去了原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常神秘的色彩和伟大完美的光环,成为了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人,老宅男康德,胆小鬼笛卡尔,毒舌男叔本华,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哲不解把这些独特的人儿活灵活现的搬到我们面前,所以对哲学有些好奇却又苦于不知从哪里着手,不妨看一下这本书吧,本人以为这是一本挺不错的哲学通俗读呦。

正文

读《不疯魔,不哲学》,找到“真爱”是一种幸福

言归正传,由于我不是学哲学的,对于具体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读。读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一是人无完人,再伟大的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不完美的一面,引用这本书里黑格尔的一句话就是“仆人眼里无英雄”,伟大的马克思尽管在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没有恩格斯的经济资助和精神鼓舞恐怕也难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第二就是一个人想在某方面取得些许成就,就必须有所付出,而且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找的了自己的“真爱”,就拿本书作者来说,在其他同学都读琼瑶亦舒作品时,她读的却是《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上下(默默的说一句,这就是清华才女与众不同之处吧),而且本书除了语言风趣幽默外,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好,时不时引用《诗经》或其他古文,还亲自为恩格斯填了一阙《江城子》:

高山流水诉流觞。基友情,万年长。资本出场,挽手著文章。纵使后世人多谤,胸坦荡,真理扬。 一生襟抱藏他后。无艾伤,为卿狂。沧海巫山,除却又何妨?满腹疏狂话沧桑,一瓢酒,泪千行。

读《不疯魔,不哲学》,找到“真爱”是一种幸福

倘若哲不解对哲学不是在真爱,恐怕不能把哲学大家写的如此通俗易懂,倘若她不喜欢古诗词就不会为了表达对恩格斯的仰慕而填了一阙《江城子》。拿自身的例子来说,背了那么多年的古诗词却依然对诗词知之甚少,原因就在于我并不真正的热爱它而把它当作了一项作业而未作深入分析。所以,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它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真爱才能持久坚持下去并不断做得更好,而我想被誉为台湾良心的知名作家林清玄也是把写作当做自己一生的真爱才写下了《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查塔卡的杜鹃》、《人生最美是清欢》等作品吧(对一位作家来说,我想我们对他最好的敬意就是去读他的作品吧 )。

去追寻并找到自己的“真爱”吧,能够找到自己愿意终生从事的事业是一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