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但是一直以來,大型國有企業的境外上市業務,幾乎被中金公司壟斷,而國內民營企業的境外上市則多由國際大投行包攬。

從2013年開始,中國互聯網出現第三次境外上市潮,此時剛剛拿到香港和美國證券交易牌照的華興資本,開始不斷將新經濟公司境外上市業務攬入懷中,成為中國公司境外IPO的最大推手。從最早的蘭亭集勢、去哪兒,到聚美優品、京東,再到近兩年搜狗、愛奇藝、拼多多、騰訊音樂等,中概股赴美上市,華興資本幾乎都扮演了承銷商的角色。

實際上,華興資本在境外IPO業務上的成就,並不是大風颳來的,而是源自十年如一日地深耕客戶關係。華興資本上市業務的客戶,幾乎都是其在擔任財務顧問(FA)時的老客戶。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華興資本發展歷程

FA這樣典型的一錘子買賣,被華興資本做成了長期生意,這與它的創始人包凡講“江湖義氣”的性格息息相關,經華興資本服務過的客戶,無一例外都成為包凡的朋友。一切從客戶利益出發,華興資本從一家默默無聞的FA,到今天發展成為全業務的新型投行。

包老大是如何煉成的?

1970年,包凡出生於上海一個外交官家庭,爺爺曾經在銀行做過高管。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包凡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自小便在學校寄宿。在寄宿學校裡,瘦弱的包凡經常被欺負。後來怕被欺負就學了拳擊,漸漸養成了爭強好鬥的性格。

據說他在小學五年級曾寫過50多份檢討,後來嫌麻煩直接總結了一套檢討書格式,以備不時之需。“無非就是和同學打架、上課亂說話、上學遲到。”同學犯了錯也會來找包凡,他會把自己的檢討書模板分享出來。他自認為“雖算不上三好學生,但也不是問題少年”。

包凡爭強好鬥,但又很有“江湖義氣”。在那個商品受管制的年代,他拿著父親給的外匯券到免稅商店購買進口商品,然後轉手賣出去,賺到的錢全部用來胡吃海塞,漸漸地身邊聚集了一班兄弟,大哥氣息日益凸顯。16歲和一群哥們兒去西藏,怕路上不安全,揣把刀就上路了。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年輕時的包凡

“男生們吵架打架,我就站出來調停,我小時候就在扮演這樣的角色,慢慢的就成了老大。”包凡說。

1987年,17歲的包凡帶著一身的江湖氣踏入復旦大學的校門,後來又到世界頂尖的商學院挪威管理學院攻讀商業與經濟學碩士。1993年碩士畢業後,包凡就進入了華爾街的摩根士丹利工作,在那裡他真切感受到了金融對整個經濟的影響,猶如心臟對生命一樣重要。

後來他離開了摩根士丹利,在瑞士信貸延續銀行家生涯,直到2000年。那7年裡,包凡做過多家跨國公司的財務顧問,包括加拿大貝爾、瑞士諾華製藥、挪威RPR、瑞典Investor AB、日本NTT、韓國KEPCO和KT等,幫助這些公司進行資金募集、銀行借貸、併購以及重組工作,為客戶融資超過70億美元,進行國際併購超過600億美元。

2000年,包凡選擇離開投行,在國內領先的IT服務和軟件公司亞信集團待了四年,做首席戰略官,負責投資、併購及戰略合作業務,在那裡,他接觸了四、五百家高科技創業公司。

2004年,是中國互聯網第一波集中上市的年份。騰訊上市,盛大上市,51job上市,藝龍上市,空中網上市,金融界上市,此前2003年12月還有攜程上市。一大批互聯網企業的上市,又激勵了更多人加入到互聯網創業大軍中來。而這些都被包凡看在眼裡。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2004年6月騰訊在港交所上市

34歲的包凡認為是時候大幹一場了,但他並沒有走捷徑做互聯網,而是幹起了他的老本行。有人問包凡,看到前景為什麼沒幹?“我覺得這些事都挺好,但讓我開個網店賣東西,或者做個遊戲公司跟一幫小屁孩兒天天玩,我沒興趣。我還是幹自己喜歡的事吧。”

有了想法的包凡說幹就幹,2004年創立了華興資本,主營業務就是幫助一些創業企業進行小規模的融資交易,對於這位投行老兵不過是重操舊業。一直很喜歡Renaissance(復興)這個概念的包凡,先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Renaissance,而後譯為中文“華興”。

創業之初,包凡在建國門外大街21號的國際俱樂部飯店借了一個房間做辦公室,當時公司只有兩個員工,一個是他本人,另一個是從清華畢業的女生,身兼分析師和秘書二職。因為工作環境艱苦,包凡見客戶大多約在飯店的大堂。

華興資本創立後的第一個客戶是老東家亞信的董事長丁健介紹的中星微電子,幫中星微拿到3393萬美元的融資。為了接下這單活兒,包凡為中星微兼職做了一年CFO。

有了中星微這個開門紅之後,包凡就開始招兵買馬四處參加活動。那段時間,包凡“上午兩個會,下午四個會,再加上午餐會、晚餐會和夜宵,平均每天七場。”2005年,包凡做了7個單子,華興資本把辦公室搬到了尚都國際,還雄心勃勃地進行區域擴張,在上海創建團隊。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老大”包凡

包凡把愛交朋友、講義氣的江湖氣派帶到了職場上,在非工作時間喝喝酒,把友誼先建立起來。“我們雖然是在做項目、做交易,但我們一向認為我們也在做人,我們積累的是朋友,是人脈。”

包凡做一樁交易,首先是看這個人值不值得交朋友,他並不希望只做一錘子買賣。”我們跟這個人之間,是不是不說一輩子,至少10年、20年能一起做買賣。“”有時再多的錢放在眼前,這個人交不成朋友,寧願不做。”

包凡喜歡與“氣味相投”的人交朋友。“我們在選擇客戶的時候,一定是看大家是不是價值觀接近。我們有我們的底線,撒謊、故意做局、暗地裡操控這種事絕不能幹。在華興,我們沒有必須做的買賣,我們也沒有必須取悅的人。不管多牛叉,我永遠可以說NO。“而一旦認定這個朋友,甚至可以兩肋插刀。

2005年,包凡結識了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雙方几次談合作都沒有結果。但王長田卻能感覺到,包凡並非以促成生意為導向,他會考慮王長田的利益,也會考慮投資方的利益。買賣沒談成,人卻成了朋友。

王長田曾說,“如果一筆一筆地做生意,我付他的顧問費會遠遠小於股票的利益,但我願意給他,因為我希望跟他建立長遠的關係。他是一個你願意給他錢的人,你覺得他掙錢是應該的。”後來包凡入股了光線傳媒,光線上市使他獲得了30倍的投資收益。

在公司管理上,包凡同樣一副江湖做派,他說創業就是一幫兄弟混社會,公司裡所有人都稱他為包老大。如今已是包凡左膀右臂的王力行說,“早些年,我們甚至會連續幾個週末都泡在包凡家裡,打打麻將、喝喝酒。”

而老大要有當老大的擔當,“要做老大,每年分錢分得就要比別人少,這是華興的文化。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不然好事兒都被你佔了,爛事兒都讓別人擦屁股,兄弟們跟你混什麼?”

“跟我一起混的兄弟姐妹他們的房子是最大的,車子是最好的,小孩可以去最好的學校,這樣我就覺得很有面子。”包凡說。

承包了手機裡90%的APP

早期的華興資本,專注於互聯網企業的財務顧問(FA)業務,有著7年的投行經歷,包凡的業務能力自不必說,愛交朋友、講義氣更讓他混得如魚得水。包凡和他的華興資本乘上了互聯網和資本發展的高速列車。

財務顧問(Financial Advisor),通常簡寫為FA,其核心作用是為企業融資提供第三方的專業服務。中國做FA業務,華興顯然不是最早的,但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包凡創辦華興資本後的頭兩年,校內網、大眾點評、趕集、58同城、土豆、優酷、奇虎360等相繼成立。

華興的生意能成,一端靠中國互聯網新貴,另一端靠新經濟背後的主要推手——資本。

2005年,創投圈終於熬過了多年寒冬,沈南鵬和張帆把硅谷老牌VC紅杉引入中國,後面兩年,DCM、KPCB、經緯等美國知名VC先後進入中國。蹺蹺板兩頭都坐上人了,華興就是中間那顆軸。

包凡選擇做企業金融,是基於對市場的觀察——創業興起,創業者需要資本,發源於國外的PE/VC想進入中國,但信息嚴重不對稱,FA的價值隨之出現。當時華興的客戶絕大部分是互聯網這種兩頭在外的紅籌結構,更多的是拿到美元投資。

2005年,包凡做了7個單子,把辦公室搬到了尚都國際,華興資本正式註冊成為一家公司,包凡找來謝屹璟做聯合創始人,後者加入華興資本之前,擁有七年華爾街投資銀行經驗,曾任瑞士信貸副總裁,參與並主持亞太地區諸多領先企業的融資和併購項目。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包凡和華興資本聯合創始人謝屹璟

後來,曾參與和負責了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的杜永波加入華興資本,而剛從清華和北大碩士畢業的王力行和周翔,都選擇了華興資本作為他們職業生涯的起點。包凡在亞信時的同事王新衛,加入華興資本擔任CFO。

到2006年,華興已然成為資本市場的新星,陳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資4800萬美元、俞渝和李國慶的當當網C輪融資2700萬美元、周鴻禕的奇虎B輪融資2500萬美元,華興都是獨家財務顧問。

當年包凡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俞渝,一面之緣後,俞渝就把這個項目交給了華興,並寄語,“中國的JP摩根就指望你了。”

之後2007年的巨人網絡,2008年的暴風影音,2009年的開心網,2010年的神州租車、愛奇藝,2011年的大眾點評、趕集,都成了華興的客戶。這些企業的創始人也都成了包凡的哥們兒。

熟悉包凡的人士表示,由於專注於互聯網領域,包凡對於互聯網的理解還是深的。實際上,互聯網就是一個圈子社會,對於處在創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中間的新興投行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口碑”二字,而要在該圈子內形成好口碑就要靠眼光和服務水平。

2008年,包凡在一次飯局中認識了劉強東,兩個嗜酒的人相談甚歡,包凡認為“老劉是個很江湖的人,我也是個很江湖的人,我們都很講義氣。”劉強東強烈的信念和能成大事的實力與義氣,給包凡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當時因為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雙方合作並未成行。

那時候,極速擴張的京東長期虧損,高峰時五、六年高達十幾億美元,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京東。

但經過幾年的接觸,包凡認定劉強東是做大事的人,於是2011年,包凡把俄羅斯投資集團DST帶到劉強東的面前,促成雙方的合作。這輪融資總計15億美元,成為當時互聯網單筆最大融資。

同一年,華興資本在開曼群島註冊了目前港交所的上市公司實體,並進行了A輪融資,

有兩家投資方,融資金額3000萬美元。

9月Renaissance Greenhouse HK Limited認購了1000萬股,它的背後是國內一家老牌私募基金——成為資本,華興項目由成為資本的創始人李世默親自負責。10月Greenhouse CR Holdings Co., Ltd.認購了500萬股,它的最終控制人是摯信資本的創始人李曙軍。

到今天,成為資本和李曙軍依然是除包凡外的最大股東,李世默和李曙軍為華興資本非執行董事。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華興資本上市後的股權結構,沈南鵬入股已經是2015年了

2011年的A輪融資,是包凡第一次引入外部投資者,而做出這次決定是在1年前的“富春山居會議”。2009年,經歷金融風暴的華興全年只做了3單業務,為此,包凡把他的合夥人團隊拉到杭州富春山居開會。經過激烈的討論,“專注於服務以技術創新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新一代創業者,為其業務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成為華興資本的清晰定位。

做一站式、全業務的投行,華興亟需擴大資本規模,而且成為資本在香港市場已經摸爬滾打多年,能夠給華興需要的支持。在成為資本投資華興後的第二年,即2012年,華興資本就獲得了香港證券業務牌照。

同一年,發生了當時最大的一起併購案——優酷和土豆合併,面臨版權購買激烈競爭的市場現狀,兩家網站都虧損嚴重,流量增長緩慢的土豆網現金吃緊,因此在合併案中優酷是比較強勢的一方。

恰巧成為資本是優酷的重要股東,此前從B輪到D輪連續投資優酷,

成為資本管理合夥人沙燁(與李世默共同負責華興項目)是優酷的非執行董事。通過這層關係,華興資本當仁不讓成為該併購案的獨家財務顧問,這也是華興併購業務的開端。

那場合並交易,僅僅洽談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促成了,當時包凡在微博上大方承認優土合併的“幕後英雄”是成為資本的李世默。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右起第三位:成為資本創始人李世默

2012年是華興資本轉型的重要一年,不僅啟動了併購業務,還在香港成立了華興證券,負責香港的證券承銷業務,包凡找來了在瑞士信貸工作過15年的香港人林家昌,負責華興證券的業務。1997年,剛從斯坦福畢業的林家昌參加瑞信的面試,面試官正是包凡。

2013年,華興資本一鼓作氣拿下美國證券業務牌照,由杜永波負責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同時開展。2013年6月,蘭亭集勢赴美IPO,華興第一次扮演承銷商的角色。蘭亭集勢的創始人郭去疾同樣是包凡的哥們兒。

到了2014年,包凡又一手促成騰訊戰略投資京東。包凡一直認為騰訊與京東在戰略上相當互補,於是三番四次為雙方搭橋牽線,歷時兩個多月終於成就一樁美事,騰訊以2.14億美元購買京東15%的股份。

得到騰訊背書的京東,火速籌備IPO之事。當得知這一消息,包凡給劉強東掛去電話,意欲參與。劉強東二話沒說,只甩下一句“來吧。”華興成為京東IPO主承銷商兼財務顧問。在京東的敲鐘儀式上,包凡被劉強東親自邀請上臺。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2014年5月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

京東登陸納斯達克後,三個月股價就上漲了70%,包凡憑此一單名利雙收,甚是春風得意。

過去六年間,華興承攬了中國大部分企業赴美上市業務,包括蘭亭集勢、京東、聚美優品、陌陌、途牛、樂居、微博、中通、神州租車、搜狗、樂信、愛奇藝、優信、拼多多等。

除了提供IPO服務外,2014年已經離開華興一年的周翔重新加盟,負責華興的早期業務,創立了華興alpha平臺,幫助了上百家早期企業完成了早期融資,包括人人車、更美、Keep、醫聯等明星公司。

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華興在2014年就已經做到。華興資本能夠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早期融資、中後期融資、併購、IPO等服務,而且華興不僅能為企業找來融資,自己也經常扮演投資人的角色。

樂信就是典型的例子。從早期融資與華興合作,到後來接受華興的投資,再到後來赴美上市華興擔任承銷商,從頭到尾,幾乎每個資本合作形式,華興都參與其中。

在港上市之前,華興資本已為約700項交易提供顧問服務,交易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投資管理業務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41億美元,被投企業超過200家;華興證券(香港)已擔任28項香港及美國IPO的承銷商,籌資共計141億美元。中國新經濟企業市值或估值最大的20家企業中,有15家是華興的客戶,佔中國獨角獸公司總市值的56%。

關於華興在互聯網金融服務領域的地位,曾有人形象地說,

華興資本已經承包了手機裡90%的APP。根據包凡保守估計,也至少有70%的互聯網企業和華興有過交集。

新經濟領域的“併購之王”

2012年,華興因為股東成為資本這層關係,成為優酷、土豆合併的財務顧問,這是華興資本的第一筆併購業務。從那時起,華興資本幾乎參與了每一筆互聯網企業的重大合併。

包凡將公司的併購業務交由王力行負責,後者直接向其彙報。“華興以往直接服務的多是成長期需要融資的公司,而那些更大更成熟的公司,則被稱為戰略客戶。原來這些是包凡負責的,但他需要有人幫他把戰略客戶關係建立起來。”王力行說,這就是併購組的發端。

2013年愛奇藝收購PPS,2014年騰訊戰略投資京東/樂居、唯品會收購樂蜂……王力行負責的戰略投資與併購顧問業務順利開展。雖然也有失敗的案例(奇虎360收購搜狗),但是華興的誠意給客戶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為奇虎360和搜狗的併購案,包凡和搜狐時任CFO餘楚媛見了幾十次面,花了半年時間,

最後他還是勸周鴻禕放棄。後來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客戶為什麼信任華興?因為華興不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做事,先考慮客戶利益。這件事要是做成了,如果一年以後崩盤,老周得恨死華興。”

有了專業和態度,華興資本成為互聯網併購FA的首選,到了2015年,華興資本的併購業務更加大放異彩。2014年11月份,包凡給華興佈置的作業是,“明年是合併同類項的一年,我們只要做成三個項目就行,滴滴快的、58趕集和美團點評合併。”

為什麼熱衷於併購業務?包凡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跑道挺好的,但每個跑道上有好幾輛車,或者說至少有兩輛車,然後大家就在裡面PK、死磕。而這種死磕,常常變成燒錢之戰。在某種程度上,合併是一個節省資源、皆大歡喜的事情。

2015年,滴滴與快的的燒錢大戰已經進入“鏖戰”階段,持續的燒錢讓兩家公司疲憊盡顯。最開始快的方面找到滴滴有意談判,然而並未談攏。此後雙方找到華興資本,讓其擔任兩家企業共同的財務顧問。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出行領域的“燒錢大戰”

按照包凡自己的描述,滴滴快的合併的關鍵談判,包凡直接將雙方創始人請到了酒店,直接撂下話:“吃的喝的管夠,但是搞不定別想出門。”最終經過十三小時的輪番講解,程維柳青松口,滴滴快的雙方終於確定了合併的“情人節計劃”。

但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了一件老大難的問題,特別是讓阿里巴巴和騰訊坐在一張談判桌上實屬不易。滴滴快的合併完的公司,有15個投資人在裡頭。滴滴有8個人,快的有7個人,如何把這15個人的條件合到一起,是相當複雜的一件事情。

當時王力行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華興是雙方的獨家財務顧問,但雙方公司對我們都有防火牆,我們也不太方便去問公司要很多很細的業務數據。因此,我當時做估值分析證明給股東看的時候,其實還是費了挺大的勁,找了很多第三方數據。”

為此,華興併購組設計了一套機制——什麼時間點雙方互相開放什麼樣的信息,這個信息能夠讓雙方做相應的判斷。因為滴滴和快的雙方很瞭解,比如說後臺上你今天跑了多少單,我今天發出去多少單。最後,當各方訴求得到協調,滴滴快的合併案僅耗時21天。

燒錢之戰觸目驚心。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被滴滴和快的的打法給刺激到了,思想開始發生轉變,同意和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聊聊。2015年年初,包凡組局,姚勁波和楊浩湧第一次坐在一起。姚勁波回憶,當時他看著楊浩湧,心想:“我前年的幾千萬利潤被你打掉了,去年上億的利潤又被你打掉了。”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趕集網楊浩湧和58同城姚勁波

包凡提前擬好了合併條款,將姚勁波楊浩湧邀約到酒店,讓兩方自己商議。“十八般武藝都得上,套房都有小房間,談的時候單獨和一方去談,雙方的訴求體現在某一個條款上針鋒相對,我們起的作用就是,把最根本的訴求挖掘出來,創造性提出解決方案。”王力行說。

58趕集談判膠著的時候,58趕集董事長兼CEO姚勁波給包凡發微信,問他意見。包凡回,“別幹了”。但姚沒聽,“我是真的勸他別幹了,當時的條件對老姚來說太苛刻。但他以為我是激將法,沒想到起了反作用,他決心一干到底。”雙方僵持6周後,終於完成合並。

2015年9月,在香港的海景套房裡,包凡、王力行和美團網、大眾點評的人把酒言歡,談宏觀環境、資本經濟走向等聽著很虛的東西。“針尖對麥芒肯定談不出來,一定要想出第三個變量,轉移一下注意力。”為了避免氣氛尷尬,包凡決定一開場先把大家從交易里拉出來,談些大家有共識且無關緊要的事情。

酒過三巡,王興張濤抱頭痛哭,直言:“

燒錢燒得太辛苦,合併對彼此有好處。”於是開始核對合併細節。

10月初,一張合影和美團點評合併的消息一併砸向市場。此案例令華興資本獲得了FinanceAsia“2015中國區年度最佳交易”的榮譽。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從左到右:

包凡,大眾點評葉樹蕻、張濤,美團王興、陳少暉,王力行

三次併購案,包凡對王力行的工作很滿意:“滴滴快的用了21天,58趕集耗時六週,美團點評用了兩個星期。”包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自豪地說:“我覺得今年中國互聯網併購的制高點華興都搶下來了,華興的併購團隊在互聯網併購領域的實力是最強的。

2015年A股牛市,掀起中概股回A浪潮,當年奇虎360、完美世界、樂逗遊戲、噹噹網、軟通動力等私有化及拆VIE,同樣由華興擔任財務顧問。

此後,華興在2016年完成10個併購項目,包括萬達收購時光網,京東到家收購達達,蘑菇街與美麗說合並,拆分京東金融等;2017年戰線收購,但也有不俗成績,58速運和GOGOVAN合併,貓眼微影合併同時引入騰訊戰略投資者,都是華興的代表作。

2018年“資本寒冬”,華興資本依然完成了兩個大的併購案,美團點評收購摩拜單車,以及陌陌收購探探。隨著在併購領域的影響力持續擴大,華興資本也由此被認為是中國新經濟領域的“併購之王”。

押注新經濟,變身投資人

FA顧問費,一般是按融資額的一定比例收取佣金,但也可以選擇佣金+股權的形式。華興成立初期,就嘗試將FA的佣金轉成股權,相當於兼職做起了投資,但是股份佔比較小,回報有也限。直到2013年才成立了第一支私募股權基金,正式進軍投資業務。

包凡在談及為什麼搭建“基金平臺”時表示:“華興不想滿足於做一個單純的‘價值發現者’,而是要做‘價值創造者’。”

負責華興資本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杜永波認為華興涉足投資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們第一天就把投行這個事當成投資來做。做投行,有的時候很容易做成一個投機的事。大部分人判斷的標準是,這個項目我能不能賺到錢?從法律角度來說,投資人進去了,項目成功了,投行就可以賺到錢了。”

“但華興一直不是以這個角度選擇項目。我們選擇項目不是看這一單能賺到多少錢,而是看這個項目是不是個好項目,我們相不相信這個企業家。甚至有的時候涉及到客戶的商業利益談判的時候,我們不是糾結要怎麼做才能多掙錢,而是問自己——它是不是好公司,你想不想跟它長期合作。”杜永波說。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杜永波

2013年年中,華興設立第一支美元基金,基金規模不大,只有幾千萬美元,參與了20多個華興FA的客戶。杜永波曾透露,華興基金只有30%~40%投在了華興FA業務範圍外的公司。

華興一期基金參與了TMD中的兩家,滴滴C輪估值只是幾億美金,商業模式有爭議,擔心政策風險,還面臨著其他大玩家的競爭,所以華興投資金額不是很大。到了2015年滴滴快的合併後,華興E輪進一步加碼滴滴,如今來看,回報率是不低的。

在O2O領域,華興更是同時投了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家,後來美團和點評能在短短兩週就敲定合併事宜,與華興此前的投資有著莫大的關係。這次併購,給華興一期基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2014年的時候,華興做了第一支人民幣基金,10億人民幣左右。這支基金投了分眾傳媒,目前已經上市,並獲得阿里的戰略投資;投了英雄互娛(王思聰也曾重倉),投的時候估值10多億人民幣,掛牌新三板後市值100多億,目前正尋求登陸A股;投了一家B2B電商企業找鋼網,該網站的鋼鐵貿易額已經佔中國市場的10%以上,目前正全力衝刺港股。

2015年,華興二期美元和二期人民幣的基金先後設立,其中二期人民幣基金規模體量比較大,重點投資了O2O領域的一些頭部企業。新美大合併之後,華興繼續加倉;鏈家的B輪融資,是華興私募股權基金領投,騰訊、百度還有其他VC跟投;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華興一口投資了三家,包括

車和家、蔚來汽車、開雲汽車等。

同一年,華興資本也完成了一筆重磅融資,接受了來自紅杉中國沈南鵬的投資(目前持股6.3%)。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紅杉資本全球合夥人沈南鵬

紅杉資本在美國就以買賽道著稱,沈南鵬把這種理念也帶到了中國,投資了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除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外,

紅杉所投京東、奇虎360、唯品會、美團、拼多多等都是華興FA的客戶,華興資本長年作為紅杉的合作伙伴,接受沈南鵬的投資可謂順理成章。

沈南鵬入股華興後,給華興帶來了不少紅杉系的業務,紅杉在投資企業時也會帶上華興,比如,紅杉、華興一起參與了京東金融的A輪融資,以及後來的拼多多、摩拜單車、快手等。

此後,華興設立了第三期人民幣基金,三支人民幣基金加上兩支美元基金,組成華興新經濟基金,同時華興設立了醫療產業轉型基金。2017年11月23日,華興資本基金平臺對外亮相,將自己定位為“新經濟偉大公司推手”的角色。同時公佈了正在籌備夾層基金的消息。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華興資本基金平臺發佈會

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管理六支主要私募股權基金(包括華興新經濟基金的五支私募股權基金以及一支華興醫療產業基金人民幣一期基金),並管理數支投資單個公司的專項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41億美元。截至2019年3月,華興資本的被投企業已經超過200家。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華興資本投資分析報告》封面

其中,華興新經濟基金的投資標準是“只投大賽道、前兩名,項目要有核心競爭力、團隊要有大局觀”。投資主題聚焦在技術創新、產業變革及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機會當中。投資了包括樂信、鏈家、京東金融、美團點評、分眾傳媒、商湯科技、藥明康德等行業領軍企業。

華興醫療產業基金定位於對醫療子行業佈局和整合,主要投資在成長型且有盈利規模的子行業領軍企業,同時積極佈局高增長且具有行業戰略價值的新公司,具體關注醫療器械各子行業、醫療服務及醫藥領域。目前華興的醫療投資業務由聯合創始人謝屹璟親自負責。

華興基金關注新經濟龍頭公司的成長期及中後期,在包凡看來,“中後期的VC除了給錢之外很重要的一塊兒工作是說幫助創業團隊上升到一個新臺階。”“中國中後期的基金裡面能夠幹這件事的人還是很少的。”這恰恰就是華興擅長的事!

科創板能給華興帶來什麼?

上交所設立科創板是2019年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3月21日上交所官網公示了第一屆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名單,包凡、沈南鵬等赫然在列,華興資本在科技領域的專業性得到官方認可。

“我們在科創板已經做了很多佈局,在整個科創板規則制定的過程中積極建言獻策,對整個規則制定也做了一些貢獻。但是整體科創板的落地可能要等到今年6月份以後才更明確。”包凡透露。

科創板的定位與華興資本不謀而合,據參照系企業數據庫統計,華興投資的部分項目已經開始進入科創板上市的輔導階段,這其中包括了傳統的TMT企業,也有一些醫療企業。

投資企業是一方面,科創板的投行業務也是華興十分看重的,A股投行業務成為華興下一步的戰略重點。雖然華興資本已是中國企業赴美IPO的首選承銷商,但是在A股市場,華興才剛剛起步。

包凡在2015年一季度開始組建A股團隊。2016年,華興資本成功獲得了A股證券業務牌照,華菁證券開業。包凡找來原中信證券總經理劉威和原平安證券(香港)總經理魏山巍負責華菁證券業務。

華興資本:十四年江湖路

華菁證券總經理劉威

至此,華興轉型成為可以提供包括顧問服務、基金直投、承銷、資產管理、研究、交易等一系列服務的全業務投行。

在談及華興在科創板上的優勢時,包凡認為:“因為科創板對應的實際上更多的是註冊制,註冊制的發行制度跟海外的制度相對來說更加相似,不管是定價策略、銷售方式等等,我覺得我們在海外資本市場有豐富的經驗,又結合對中國資本市場、新經濟的理解,所以我們覺得科創板對華興來說,還是一個具備相對優勢的機會。”

但是去年年報來看,交易及顧問費仍然是華興資本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18年該部分收入為1.52億美元、較2017年繼續上升42.8%;其次是管理費,收入為4732.8萬美元、較2017年增長了66.9%;來自華菁證券收入只有949.8萬美元,虧損超過1200萬美元。

總的來說,華菁證券仍處起步的階段,科創板這股東風究竟能給華菁證券乃至整個華興帶來什麼,我們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