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為什麼會生病?丨處處見生機。心念一閃,振動十方。

此文節選自梁冬老師新書《處處見生機》

本篇約3240字,閱讀需6分鐘

道心是指你把你的意願與宇宙的能量進行對接之後所找到的很微弱的東西。人心和道心都是非常微妙的,但是你總能找到一個核心點,那個核心點就是他們交界的位置,叫做允執厥中。

梁冬:為什麼會生病?丨處處見生機。心念一閃,振動十方。

那個東西就是生命的最微弱的動能,把這個微弱的生命動能護持好,在它的生髮階段保護它,讓它發揚光大,到一定程度對它進行收藏,到冬天的時候拿泥土把它封住,護住它挺過這個冬天,到了下一個春天再生髮,這就是“一炁周流”。

——梁冬

梁冬:為什麼會生病?丨處處見生機。心念一閃,振動十方。

梁冬

我發心拜師學醫,後來因為師父離北京太遠,有時候我又懶,不精進,師父看我朽木不可雕也,就說“那算了,看你自己的造化吧”。

他給我講了一些很基礎的東西,那個時候他講的東西我沒懂。後來發現,學一些重要的東西,就是你不懂,你先聽著,當時不懂沒關係,說不定有一天你就懂了。

講到這裡,我順便提一下,我認為當今兒童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兒童當無知,所以總是給他們講一些他們能聽懂的東西。而在民國時期,胡適、林語堂、錢鍾書等這些大家,他們小的時候學的都是他們聽不懂的東西,所以那個時代出了那麼多的大師。

孩子聽不懂根本沒有關係,越是懂種子學說的人越知道,播種子比插一根樹樁要重要。因為有了種子,它自己會長。我們每一個心裡都有一畝田,你播下種子,給予時間,有一天它就會長出一棵金絲楠。這很神奇,生命很奇妙,莫名的奇妙。我最近準備給我的兒子開一門課,如果不講《資本論》,就講《人類簡史》。

話說回來……我接觸過許多中醫,採訪過很多人,有的老師講陰陽,有的老師講五行,也有的老師講命理,講什麼的都有,彼此全不一樣。與此同時,因為我之前做互聯網工作,對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和社會信息基於網絡的信息流動有一定的觀察。

有一天,一位老師講了一句話,讓我開了竅。我記得是劉力紅老師在“扶陽論壇”上講的。他說:什麼叫陽?其實陽就是熱量。那麼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個東西叫冷呢?其實是沒有冷的,只有熱不足,當你熱能不足的時候,就顯得冷

而熱是什麼?學過基礎物理學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個對物質進行加熱,使固體轉化成液體或者使液體轉化為氣體的過程當中,也就是熔化或汽化所吸收的玩意兒,我們通常稱之為熱能。

但是你說有沒有冷能呢?沒有冷能這種東西的。當你需要五十度的熱,而只有三十五度的熱的時候,它是冷了十五度,這只是一個概念上的冷了十五度,但並不存在著十五度的冷,只有十五度熱的不足。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個世界沒有冷,只有熱不足;這個世界沒有冷,只有熱不足;這個世界沒有冷,只有熱不足。

這個事情很有意思,它顛覆了我的很多觀念。尤其是在學習陰陽概念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深陷其中。

我去山西跟李老近距離地接觸,主要就是陪他打麻將。師父對我真是太好了,每次都拿出他的中華煙給我抽,還說補肺氣。其實我觀察,抽菸還是有害健康的。但煙這玩意兒,有如婚姻,都有害健康。所以我建議,如果你沒開始就別開始,開始了就不要隨便斷。

胡因夢老師在接受網易專訪時提到,只要一男一女生活在一起,只要是一個不交流的關係,那兩個人不用多久能量就都沒了。它不對流就是整個閉鎖,身體裡面這個情緒能量封閉了,這對健康的影響太大了。我個人認為這個還是比霧霾強。

話說回來……李老又跟我講,他說哪兒有病,就是哪兒陽氣不足。我那個時候還是沒懂,後來知道之後,就把這個陽氣用元氣來指代。

那元氣是什麼呢?好像是一種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一種流動的狀態。比如說心臟,它怎麼會一直跳動呢?我們知道,心臟中的心肌細胞有兩種類型。大多數為普通心肌細胞,在受到刺激以後,它們將發生收縮,刺激消失以後則又舒張開來,這樣的一次收縮和一次舒張合起來,便組合成了心臟的一次跳動。另一些細胞為特殊心肌細胞,它們能夠按自身固有的規律,即自律性,不斷地產生心電信號,並傳導給普通心肌細胞,對其進行刺激,使之收縮舒張。

所以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有生命,它就開始跳,直到生命終了,它一停,不跳了,這個東西就沒了。

但是這個東西很微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書·大禹謨》),這裡的“人心”指的是後天的人心,後天人的分別心;“道心”是先天之心,是天心,它在人體內很微小,它怎麼樣才能變成澎湃的勢能呢?這個事情就變得很有趣了。

梁冬:為什麼會生病?丨處處見生機。心念一閃,振動十方。

看足球比賽,觀眾席上的人浪是怎麼來的呢?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個人,說“我來搞一個”,舉一下手,旁邊兩個人舉一下,剛開始沒有幾個人參與,結果卷著卷著就越卷越大,越卷越大。很多人覺得其實舉人浪很二,但是當你在巨大的體育場裡面,那個浪捲過來的時候,你幾乎是不可能選擇放棄的,你也跟著一起起來了。當你舉完之後,你旁邊的那個人也就必須要跟著來了,這叫“勢”。

勢已形成,它是由一個很小的點,慢慢地藉由疊加效應,最後形成一種慣性和勢能。

這個慣性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壓力差。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基於一個很微弱的能量,哪怕是一個念頭帶來的能量。我們的念頭會產生很多很奇妙的改變,比如說我們可以隨手做個身心靈實驗。找一塊懷錶,用手提著,手不動,但心裡想著它動,看著它,它就會動起來的。

很多人說這是“念力”,實際上我們的心裡面只要有這個想法,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很微弱的顫抖,這個顫抖會逐步藉由類似鐘擺的慣性、物質之間的張力和推動力,它會疊加,當疊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形成“勢”。這個勢就會讓你看見,而且可能永遠被記錄在宇宙深處。

用時髦點的表述方法,就是你在終端的任何一次點擊和操作,都會被雲端記錄下來。所以心念一閃,振動十方,這是有道理的。

而且念力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意識的夾角,就是說,一有念力,你就產生了一個想象,或者是一個意識;意識的關注像雷達一樣,是有夾角的。當我們能做到這個夾角無限擴大的時候,就是一片光明瞭。夾角里面能看見的那叫“明”,夾角以外的部分叫“無明”,就是陰影。當我們用我們的夾角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世界,對吧?

所以當我們的意識一旦建立起來,一旦打開了一個意識雷達的夾角的時候,我們就會看見一些事件。我們後來又學習了一些知識和邏輯,這些邏輯會把那些偶然事件串聯起來,然後藉由我們的意識去強化它;最後我們認為這個東西叫“意義”,於是我們覺得這是對的。

我有一個在中歐商學院的同學,他參與了一顆衛星的發射過程。他們有幾十組電腦,每一組電腦負責一個雷達的監控,衛星發射上去之後,每一組監控一段。當雷達監控到的時候,這個衛星是存在的。結果該到他們那組電腦跟蹤,可能夾角算錯了,就死活找不著衛星了。

如果長期找不著,其實對於他們來說,這一顆衛星就沒有了,在浩瀚的宇宙當中,衛星消失了。所以存在不存在是次要的,你看不看得見,或者你有沒有意識到它存在是主要的。

當我們有了一個意識,開始產生一個意識夾角,開始有一個念頭,藉由對偶然事件的關聯,藉由一件一件事情的慣性因果的碰撞,它會形成一種勢能。這個勢能就會形成一種動態,這個動態就會形成一種壓差,結果壓差在旋轉的過程當中就建立起了一種週而復始的東西。如果它在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裡面,我們就看到了生命。所以李老總說“一炁周流”,聽著讓人淚流滿面。

而所謂的生病就是這一股元氣耗散的過程,這個元氣做的事情就是聚。

有一次李老跟我說,很多人都說附子的功能是刺激腎,讓腎臟氣血周流。他說據我這麼多年的觀察,我認為附子還有一個功能。因為陽氣並不是沒有,而是散了,它是散落在各個地方,沒有為你所用。而附子有一種作用,就是把散落在身體四周的陽氣聚在一起,然後摧枯拉朽地去推動氣脈的暢通。他說附子不是產生熱能,而是匯聚熱能的一味藥。

最近隨著自己的年齡步入四十歲,我對此更有體會。前面提到堯傳位給舜的時候講了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我認為它講的就是生命力的秘密。

道心是指你把你的意願與宇宙的能量進行對接之後所找到的很微弱的東西。人心和道心都是非常微妙的,但是你總能找到一個核心點,那個核心點就是他們交界的位置,叫做允執厥中。

梁冬:為什麼會生病?丨處處見生機。心念一閃,振動十方。

那個東西就是生命的最微弱的動能,把這個微弱的生命動能護持好,在它的生髮階段保護它,讓它發揚光大,到一定程度對它進行收藏,到冬天的時候拿泥土把它封住,護住它挺過這個冬天,到了下一個春天再生髮,這就是“一炁周流”。

梁冬:為什麼會生病?丨處處見生機。心念一閃,振動十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