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自文明伊始,战争恶魔的阴影便始终笼罩在人类文明的头上。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若要论战争的过程之残酷及结局之惨烈,长平之战当居榜首。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在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两国从最开始一地的争夺,到最终赌上国运,将大战升级到国战的程度,并几乎都最大程度的动员了国家资源。其结果便是两国共六七十万人战死或被屠杀。

单以战死数字而论,长平之战在中国古代史上堪称旷古惨烈第一战。

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长平之战遗址之骸骨坑

那么长平之战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话还要从公元前359年开始,这一年秦孝公任用卫人商鞅为左遮长以“废井田,开阡陌,行郡县,奖耕战”为原则,实行了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多个层面上的全方位变法改革。经过100多年的积累,到战国后期,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军力也是一日千里,逐渐有了领先其他六国的势头。随着国力的提升,秦国开始向东方开拓发展空间。公元前262年,秦国以白起为将率军进攻韩国,一战而下野王邑(即今沁阳)。韩国的领土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即以国都南郑(即今新郑)为中心的韩国本土,北方就是上党郡,两地之间通过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沟通联络。而野王邑,正是太行陉南端重镇,野王邑失守,意味着韩国北方的上党郡成为一片孤地,彻底失去了本土大后方的支援。随后,秦国便挟胜逼迫韩国割让上党郡。

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上党郡与韩国本土

上党郡是古地名,位置大约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郡东靠太行山,西倚太岳山中条山,南抵王屋山,北靠系舟山,五台山等一系列山脉,中间有丹河穿过两块盆地——长治盆地和晋城盆地,共有十七个县邑,都有大片农田和密集人口,是富庶的农耕区。在战国时代,无论如何上党郡都称得上是一块肥地。同时,上党郡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无论是从其富庶还是战略角度考虑,秦国必将上党郡控于掌中方才安心。

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上党郡地形图

虽然说韩国也有“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天下宝剑韩为重”的美誉,但在拥有绝对国力军力优势的强秦面前任何美誉也是枉然。形势比人强啊,迫于压力,韩桓惠王准备放弃上党郡与秦军媾和。然而当时上党郡的郡守靳重却是誓死不降,并且发出了“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的宣言。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算完了,韩国放弃了上党郡,秦兵大可自取。然而韩桓惠王可能感觉用这种方式献地不足以表达诚意,便又委任冯亭担任上党郡守并处理投降事宜。敲黑板了,记住这个名字,冯亭。对,就是这位冯亭,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的爆发。

按照秦国的旧例,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很大概率上是会被贬为奴隶的,那么冯亭自然很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于是到上党接任了郡守之后,冯亭并没有遵王命投降。而是试图另谋出路。冯亭与郡民商议:“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说白了便是韩国不要我们了,我带领大家投赵国吧。当“好消息”传到赵国朝廷,这下轮到赵国坐蜡了。

自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来,表里山河虽然一分为三,但三家仍各为强国。魏之武卒,赵之弓弩利剑,赵之胡服骑射,分别在不同时期引领过时代风骚。当时仅仅一个魏国便足以压得昔日的秦国喘不过气来。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商鞅变法的效果日渐显现,形势也发生了逆转。先是魏国被压迫至黄河以东,兀自苟延残喘;韩国野王一役又被腰斩,正在挣扎求存。此时的赵国,看起来是有与强秦扳一扳手腕的实力的。

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胡服骑射雕像

赵国自前344年赵武灵王继位以来,也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尤其是公元前302年行“胡服骑射”以来,一时国力大张,军威盛炽。赵武灵王北驱匈奴,筑城御胡,攻灭中山,扶立燕王,更在秦楚之间搅风搅雨,赵武灵王更曾经,俨然一副战国小霸的形象。赵武灵王更曾经伪装出使秦都咸阳,并一路观察秦国兵要地志,以为异日攻秦所用,由此一斑可见当时赵国的雄心壮志。到冯亭献地时,赵武灵王已经在“沙丘宫变”中去世,但“胡服骑射”余威犹在,赵国的一班名臣猛将同样不可小觑。但赵国对于上党郡取舍的决定却是异常的艰难。

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赵武灵王像

虽然说赵国在战国后期一度稳坐第二把交椅,但是如果说要单独对抗强秦,还是有所不如。秦国坐拥河西、关中、汉中以及巴蜀这些膏膄丰地,无论在人力物力上都要高出赵国一个档次,尤其是奖耕战以及军功授爵制所带来的强大的动员能力,更是赵国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点赵国朝廷也有认识,《战国策赵策》平阳君赵豹曾说:“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另外就是如果贸然出兵上党,万一遭到上党军民的反抗,那将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上党难取,还有陷入秦韩两国夹击的危险。

但对于赵国来说,上党郡的意义却是非同凡响。从地图上看,上党郡北面偏西与晋阳盆地隔太岳山脉相望,向东又踞太行山俯瞰华北平原。晋阳盆地的中心是赵国旧都晋阳,太行山麓下的华北平原又是赵国新都邯郸所在。这两个地区都是赵国领土的精华所在,甚至可以说是赵国国力的基本保障。最要紧的是,大名鼎鼎的太行八陉有四条——井陉、滏陉、白陉、太行陉——在上党郡控制之下,出白陉,可取魏国,出滏陉井陉则可攻赵国,而赵国首都邯郸便在滏陉的东端出口处。

赵国可以通过不接收上党郡以避免长平之战吗?历史地理告诉我们

上党郡的战略位置

这也就是说,如果秦国进占了上党郡,那么那么上党郡便会成为秦国东进的前进基地,北上可以击晋阳,东进可以居高临下俯击邯郸,卧榻之侧潜强敌,赵国将再难安眠。而如果赵国能够将上党郡收入囊中,则不仅可以彻底消除这一隐患,甚至还有联手魏国,夺占秦国关中平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上党郡的归属,决定着秦赵两国的战略攻守态势。因此,从战略层面上来看,上党郡,赵国不得不取。

一面是虎狼之秦,不敢轻易挑战,一面又是可预见的巨大战略威胁,两相权衡之下,赵廷迟迟难以决断。最后在廷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赵孝成王专权独断,以“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为由,接受了冯亭的投献。随后一面遗使将赵国接收了上党郡的消息通知了韩桓惠王,一面命老将廉颇整军20万,前去接收上党。秦国闻听大怒,也派大将王龁率军强取上党。

就这样,长平之战的前奏上党之战爆发了。其实,严格来讲,并不能将上党之战与长平之战割裂开来,这本来就是一场战役的两个阶段,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上党之战后期廉颇与王龁对峙其实是处于谁也奈何不得谁的相持阶段,这一战役并没有结束,而一般语境下说的长平之战为这场大战的第二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合而为一,统称为长平之战。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得承认冯亭这一手玩得漂亮。一招“祸水东引”便将当时第一强国和第二强国之间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不但将赵国打残,秦国打疲,还让韩国又挣得了几十年的国祚。冯亭,千古”坏种“,当有你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