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啥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农夫也疯狂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有以死者为大的传统,并且都认为入土为安是对死者最大的尊敬,尤其是在农村对这些习俗更是很有讲究的,对于自己已故的亲人都有立碑的习俗,而在墓碑上总不能直接刻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称呼,这样看上去对于死者也太不尊重了,所以都会用“故,显,考,妣”来区分身份和辈分,那么如何区分呢,那么小闫就跟大家简单讲解下这几个字的含义,那么大家也就容易理解了!

1、故

这个字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故,就是已故的意思,多数都是用在自家的长辈或者亲人身上,用以表达对于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这个字是最常见的,因为大多数立碑的都是自己的亲近之人,咱们在反过来想想,能够处理妥善处理后事的,怎么可能只是萍水相逢的泛泛之交!

2、显

这个“显”字,也有用“先”字的,至于使用哪个字还是取决于那个地方使用,最起码能用这两个的,肯定得是长辈,还有就是隔了很多辈的长者,再有多数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从这一层面来看的话,先字就没有显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祖先德行昭著的赞扬。

我们古人讲究三不朽,既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怎么可能有立功和立言的机会,所以就从“徳”上多做文章,这样才能不怠慢了自己的祖先。而如果用了“先”字,则表明父母双方只过世了一位,

这两个字的用法也是有一定区别的,有的地区要是用上了“显”,则表示父母双方都已过世,很好记的方法就是,有先有后,先过世了一位,自然还有一位活着了!

3、考和妣

我们都挺说过一句文言文“如丧考妣”,说得意思就是伤心的如同自己父母过世了一样,所以考妣指的就是父母,那么如何区分呢?

根据《考工记》中有记载,“考,成也;妣,媲(pi四声)也。”可以理解为父亲完成了自己的功业,把自己的儿女都抚养成人了,可以说是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母亲主要就是相夫教子,通过自己的德行和仪容来影响自己的儿女,对于家庭的贡献也很大,母亲的德仪是可以和父亲的功业相媲美的。

从这两个字可以体现出了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典型农户家庭!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也确定了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已经知道了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我们也就不难区分墓碑上文字所代表的亲人身份了,比如墓碑上写着“故显考、故先妣”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有加上祖的,如“故显祖考、故显祖妣”,不难理解就是父辈的父辈,也就是爷爷或者奶奶之类的长辈!

那么,对于墓碑上这几个常见的“故,显,考,妣”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草根小闫


最近这些年,农村确实流行给先人墓前立碑。我爷爷奶奶是1994年去世的,前些年也立了碑。碑上用的是“显”。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坟地的这些墓碑,确实如题目所说,有的写着“显”有的写的“先”,还有的写着“慈”。此外,还有“考”“妣”“讳”等字。这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规制,非常讲究,是不能乱用的。

碑文能透漏出很多的信息,懂得的人能根据碑文直到墓里埋葬之人的姓名、生卒年、家庭情况,去世时族人情况,立碑人与埋葬之人的关系等。

各地风俗不同,墓碑上所刻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甚至相同的字在不同地区代表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南北差别大。

下面我们按照题目一个一个来说。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故去的意思。在古代“故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老朋友,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指死人。


这是对先人的一种敬称。后面一般会跟着父或母字,显父,显母。根据清朝学者的记载,这个“显”字在以前是写成“皇”字的,也就皇父,皇木。这并不是说其父母是皇帝皇后,而是古人对故去的先人的美誉,以示死者的尊贵。后来因为规定“士庶不得称皇”,就改为了显字。

我们会看到,有的墓碑用的是显字,有的用的是先字。这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先字是对逝者的尊称,显字则是对死者的美称。在有的地方,死者去世是父母、岳父母戒亡,且下有子孙才配用显字,一般的人只能用先字。


考/妣

这个也简单,考,指的是父亲,妣,指母亲。也就是说这个坟墓里埋的是立碑人的父亲或母亲。

除了考和妣,有些地方也会用严和慈二字,意思差不多。严指父亲,慈指母亲。严父慈母嘛。

此外还提现大家注意区别使用“讳”和“智”字。古人讲究忌讳,尤其是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所以在立碑时提到长辈的名字也要作讳避处理。提到男性长辈名字时用“讳”,提到女性长辈名字时用“智”。如,公刘讳XX。


南京老張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在农村并不是所有农户都会给逝去的家人坟前立碑,这个可能与家庭富裕程度会有一定关系,一般村里有钱人就会有立碑讲究,而普通农户往往并不注重,只有坟头而已!而关于立碑时间,一般需要守孝三年之后才能进行立碑工作,三年内是不能扫墓添土的!而关于在坟前墓碑上会写哪些内容,一般会事先刻好坟墓中去世者的名字、身份和生卒年月日,以及立碑后人名字、安葬和立碑时的年月日等内容。由于立墓碑会有很多讲究,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至于题主说到的这几个墓碑上常见字眼,下面就结合我们这边农村的情况简单聊一下:



关于墓碑文字“故”:就是指逝世、离去的意思,也就是指坟墓里安葬之人!

关于墓碑文字“显”:也可以为“先”或“顯”,这其实是对去世之人是敬辞。例如“显考”是指先父,是对于去世父亲的美称,而“显妣”则是指先母,是对于去世母亲的美称!

关于墓碑文字“考”:也可以用“父”,一般是指坟墓中安葬的父亲。由于去世之人多为长辈,一般在墓碑上会加一些尊敬之语,以表后人尊敬长辈之意,因而,如果农户家的父亲去世后,往往就会在墓碑上称呼为“考”或“显考”。另外,亡故的男子也会加“公”或“府君”,这可能与传统观念中男人是一家之主有关系!

关于墓碑文字“妣”:也可以用“母”,一般是指坟墓中安葬的母亲。同样原理,为表示敬重亡故的长辈,如果农户的母亲也已经去世,这时墓碑上就会称呼为“妣”或“显妣”,同时,一般对于坟墓中的女子也会加“氏”或“孺人”。

如果一户人家的父母都已经过世,这时在墓碑上书写就会遵循传统夫妻关系中的“男左女右”,也就左尊右卑来进行排序!而对于逝者的生卒年月日,一般会刻在墓碑中榜的两侧,也会依照男左女右顺序排序,大多会将年月日都写齐全,以便后人能及时了解先人的情况,以便更好的写清家谱或家族传承!


而最后关于立碑人,一般会刻在墓碑的右边,也称为“虎边”,按理说坟墓主人的子女都应该写上,也会按照长幼尊卑以左尊右卑排序,如果子女中已有去世之人,应该要在名字上加框标注,以便后人能更好的识别了解!不过,有时候子女过多或有些后人不愿镌刻自己姓名,这时就可以刻上“子女敬立”、“叩立”或“百拜敬立”等文字方式也是可行的!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在农村,讲究逝者为大,白事也要比喜事要更重视,这也是儒家思想重先祖的一种体现。父母去世后,子女都要为其立碑,而墓碑上的“故、显、考、妣”这几个字,好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我来说一下:



“故”就是已故的意思,这个不用多说

“显”是一种尊称,一般是对生前有威望,德高望重之人的称呼

“考”是指父亲

“妣”是指母亲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的墓碑上是“先考,先妣”,有的是“显考,显妣”,音同但有区别。“先”一般是普通人家,老百姓用的多,而“显”通常是有威望,德高望重的人用的多。古代的时候等级制度森严,墓碑上的文字是也是不能乱用的。欢迎大家评论一起探讨,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正。



核桃树下话三农


在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所谓“五礼”就是古代社会生活中,人们认为最重要的五件事情。这五件事情分别是:

代表祭祀之事的吉礼;代表丧葬之事的凶礼;代表军旅之事的军礼;代表宾客之事的宾礼;还有代表冠婚的嘉礼。



古人把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合称为“五礼”。其中,人们去世后的一系列仪式,下葬的讲究,墓碑的雕刻以及日后的祭拜扫墓,都属于凶礼的范畴。

凶礼在中国古代被奉为“五礼”之一,可见古代人十分重视死亡这件事情。因为人们对丧葬仪式的特别重视,由此也衍生出了种种墓葬习俗,以及关于墓葬的独特文化。

在墓葬文化中,墓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古人在选定墓穴时往往需要找风水先生前来堪舆墓穴的选址,还有坐向甚至是下葬的时辰刻度都有很特别的讲究。

而墓碑,又是整个墓穴中的重中之重。墓碑等于墓穴的“门面”,相当于一个人的“脸面”和最后的一重”证明单“,所以半点都马虎不得。因此在墓碑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一种固定的写碑方式。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即将到来,我们到了墓地祭扫的时候,首先会先注意到墓碑上的文字。但是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了解墓碑上的文字具体是什么意思了。尤其是墓碑上居中竖写的几个单字:“故、显、考、妣”。

这几个字基本上在每个墓碑上都可以看得见,那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个字一个字来讲解一下。

故:这个字还是很好理解的。就是去世、过世的含义。古人在表达上讲究委婉含蓄,尤其是面对死亡这样大事,如果直接写“死”、“亡”这样的字眼,会显得对死者不敬,所以通过“故”这个字来表达,既说明了含义,又足够含蓄。

显:和“故”字的理解方式差不多,从字面意思就能过判断,所以“显”就是显耀的意思。值得注意的在古代这个字是不可以乱用的。只有达官显贵,家门显赫的人家,才能够在去世的亲人墓碑上使用这个字,普通的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的“白丁之家”,不能称故去的亲人为“显”而只能用“先”。先和显谐音,意思其实也是一样的,“先”更多的是一种敬称,而“先”则是对一个人的美称。所以古人对别人介绍自己的过世的父亲时,会说“先父”或“先君”,也就是这个道理。



考和妣:考代表的是父亲,妣代表的是母亲,考为父而妣为母,含有对故去的父亲或母亲的怀念和尊重的意味。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如丧考妣”,意思就是表达一个人像失去了父母亲一样难过。归有光写过一篇著名的《先妣事略》,里面的“先妣”就是去世的母亲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考和妣,只是用于故去的父母,而不能用于尚且健在的父母,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不要闹了笑话。

故、显、考、妣这几个字在墓碑上面非常重要,通常都是书写在墓碑中间的位置,我们称之为“中榜”。中榜的写法也很有讲究,如果是夫妻合葬墓的话,丈夫的名字,也就是先考一定要在左边,而妻子的名字,也就是先妣则是要写在右边。因为根据周礼,古人以“左”为尊,也就是“重男而轻女”。

除此之外,在书写墓碑名字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尊称如:男子可以加公、府君、和讳字,女子可以加氏、孺人。例如:故显考王府公讳一心之墓。其中,显考”反映是男性,“王府”反映墓主的族姓,“讳”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一心”是他的名字。



除此之外,在写中榜时也一定要注意的一个东西就是“合生老”。

什么叫合生老呢?就是字数要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应用,其中“生”和“老”是属于吉利的数字。所以人们的墓碑中榜的字数都会取11,12,16,17,21,22这些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是排在“生”字和“老”字的位置上,因此是属于吉数。

例如:故显考王府公讳一心之墓。就是11个字,因此这样算:“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第11个字是“生”字,也就是在生位上,这就是“合生老”的意思了。

有些人在写碑文时为了“合生老”,就可以加字或者减字,以此来达到“合生老“的要求,比如说之墓,可以删掉“之”字。而前面也可以加上“皇、清、故、先”等字,或者再加上一些讳如“府、宫”等字来达到”合生老”的要求。

以上,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墓碑文化和墓碑上“故、显、考、妣”几个字的意思和由来。欢迎补充。



END.


博书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啥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在农村的墓地中,我们常常在墓碑上看到“故显考某公讳某某、故显妣某门某太君之墓”这样的字眼。也有的没有“故”字,称为先考先妣或者显考显妣。其实,墓碑上的故、先、显等用法非常讲究,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要随意解读。下面,晏子就从这些字的意思及来历,说明一下用法上的讲究。

“考妣的词意及用法”

“故”也好,“先”也好,“显”也好,都是加在“考妣”之前的,是对“考妣”的一种修饰。所以,我们先要知道考妣的意思。

考妣,原指父亲和母亲,不论是否健在。《尔雅·释亲》:“父曰考,母曰妣。”成语有“如丧考妣”,说明考妣愿意即为父母,和去世无关。后来演变为专称去世的父母。《礼记·曲礼下》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嫔,妇人有法度者之称也。”也就是说,父母去世称考妣,妻子去世称嫔。汉朝郑玄注释,“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於考也。 ” 意思是说,父亲抚养教育之女之德成,母亲相夫教子其德仪与父亲的功业相媲美,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时期家庭中父母的分工和地位,也反映了古人对父母的尊敬。

考妣词意的转换,应该和古人的谥法制度有关。古代达官贵人去世后常用一个字来评定其一生,称为谥号,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资格受谥。但是父母对于子女都是有功德的,出于对父母的感念,父母去世后,普通百姓也想模仿达官贵人们给父母弄一个谥号,于是“考妣”做为对父母的赞扬,就成了普通老百姓对父母的通谥,专指去世的父母了。

“故、先、显”的意思及来历

“故”,即故去之意,是对去世之人的一种讳称,直接说“亡”或者“死”,显得不雅和不庄重,所以,才会用“故”字代替。不过,墓碑都是给去世之人立的,所以这个故字用不用是不要紧的,加上这个字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大部分的墓碑中,直接说先考妣或者显考妣。而明清以前的老墓碑中,常常会发现这个字,说明古人树碑更讲究庄重,宁愿意思重复,也会加上这个字。

“先”,指先人,已经去世的人,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也表示父母已去世。《简明古汉语词典》对“先”的解释中:“已故的,例:思厥先祖父”。所以,加先,直接证明是已经去世的前辈。古人用词讲究庄重和雅,“先” 是“亡”的讳称,又是一个敬词,所以在墓碑上加个先字,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怀念和和哀痛之情。先考妣,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

“显”,有显示、显赫之意,用在墓碑上,取声名远播之意,是对去世之人的一种溢美之词。而显字用在墓碑上,是从皇字演变而来的。

根据清朝徐乾学 的《读礼通考》,古人在祖、考及妣之上,都加一个“皇”字,但元大德年间皇帝诏书改为“显”字,因为普通百姓不能称“皇”,虽然墓碑上的“皇”字的取义是美和大,但是皇帝身份显赫,不让普通百姓用“皇”,那么普通百姓只能改用“显”字。由此可见,墓碑上用“显”字,是因为皇帝干预,由“皇”字演变而来,“显考妣”,也是对已故父母的一种赞美,说明已故父母“德行昭著,声名远播”。

“先”和“显”不得乱用

先和显,一个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一个是对已故父母的美称,按说用哪个都是可以的。但是,古人其实是非常讲究的,因为古人的树碑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古人去世即可以树碑,而我们现在一般的规矩是父母都去世,且最后一个烧了三年,方可立碑。

古人对先和显的用法,最基本的讲究,就是看去世之人的亲人情况。如果去世之人前面没有尚在世的长辈,下面已经有了孙子辈,这种情况可以算做德行圆满,可以溢美了,所以用美称,称为“显考妣”。但是,如果去世之人去世时还年轻,前面尚有长辈在世,后面又只有儿子辈尚无孙辈,那德行还不圆满,立碑时只能称为“先考妣”。

现在,我们通行的一般是孙子为爷爷立碑,就是说给先人立碑时,去世的人已经有了孙子辈,这种情况下,去世的人前面一般已经没有了长辈,就不必用敬称,完全可以用美称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墓碑,一般都称为“显考妣”,只有在老墓碑上才会看到“先考妣”的字样。


齐东晏子


死者为大,所以从古至今,给已去的故人(尤其是父母)立碑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事情。

比如立碑的时间,不能随便选一个时间就立,而是通常在先人去世1周年或3周年,且是在清明节前后或者农历10月初1前后。

再比如立碑的方向要与坟地穴位的山向一致,碑的高度要高矮适宜,基本达到高不过颈低不过腹。还有立碑人及其后代的姓名要按照辈分的高低,性别的不同镌刻在碑的右边,碑的左边就要刻上碑主人的生卒年,除此之外呢就是碑的正文了。

碑的正文是立碑人对死者的称呼以及死者的姓名,那么这里面就要用到题主所说的“故,显,考,妣”等字了,那么这些字都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先说“考妣”,这两字一般都是同时出现的,比如成语“如丧考妣”,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多指贬义。

所以“考妣”的意思就是指父母,当然指的是死去的父母,如果父母还在世的话可不能喊他们“考妣”,要不然肯定会被自己爹妈打死……其实这也是有出处的,《礼记·曲礼下》里记载:“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碑的正文不仅仅显示“考妣”还常常会在“考妣”之前加上一个字,这个字要么是“先”,要么是“显”,即“先考,先妣,显考,显妣”,那“先”和“显”又是何意呢?

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只有一人去世的话用“先”,除此之外如果已故之人的上一辈依旧有健在的,而且没有孙子辈的那也用“先”,有“先走一步”的意思。

而“显”的话就与“先”有所不同了,父母都去世的话用“显”,除此之外如果已故之人的上一辈已经没人健在了,那就表明已故之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最高,且有了孙子辈,那这种情况也要用“显”。

但不管是“先”还是“显”都属于对已故之人的尊重。


还有就是“故”,“故”,顾名思义,即故去之意,也表示对死去之人的尊重与怀念,通常与“先”,“显”搭配使用。


咸鱼闲聊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啥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逝者伟大,而建墓立碑也是传统的习俗,然而关于这方面也是有着许多的讲究,其中墓碑上的题头有着更多的讲究和说法,这能看出墓主人的身份,立碑人的身份和关系等信息,那么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其中也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也并不是随便乱刻的,下面我来带大家认识一下,供大家参考。


其实墓碑的题头不单单只有这几个,还有“先考、先妣、显考、显妣”等等。其中“故”代表已故,已经去世的意思;“显”对逝者的敬辞、尊称;考代表父亲;妣则代表母亲。

显考、显妣分别指的是已经去世的父亲和母亲,至于用“显”是因为家中除父母以外,已无其他与父母有关系的长辈,这也包括岳父岳母,而且要有子孙后代,这个便可带上“显”,在对逝者哀痛表达之情上,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尊称和敬仰。


先考、先妣也是分别指对去世父亲、母亲的尊称,大家要是细心便会发现,农村我们常见的还是“先考和先妣”,因为“显考和显妣”不仅有条件限制,而且也是指生前有所作为,代表一种很高声望的象征,所以我们平日里看到“先考和先妣”的比较多。

墓碑上的题头、碑文都是有一定讲究的,这也记录着很多信息,其中关于碑文、墓碑等方面我们也不是专业人士,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有所差异,这些流传下来的规矩,至今也无人打破。朋友们你们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吗?欢迎评论补充,留下你们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农事斋


在农村,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啥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虽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殡葬仪式,但是在给逝者建墓立碑时的传统都大多相似。在很多地区都有在墓前立碑的传统,墓碑上的刻文可以让人对逝者的身份以及立碑者的信息一目了然。那么墓碑上的“故、显、考、妣”刻文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这里,当家里有老人去世后,都会将老人葬在整个家族的坟地里,在刚刚学字的年纪,看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是词的时候便会问大人读什么,是什么意思。在清明节扫墓的时候便注意到了每个墓碑上所刻的碑文都不相同,有的墓碑上是故先考、故先妣,有的墓碑上则是故显考、故先妣,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墓碑上的刻文多是故先考和故先妣,故的意思是已经去世的意思,故考指的是去世的父亲,故妣指的是去世的母亲。一般墓碑多是由逝者的子女来立,所以便是故考、故妣。在故考和故妣中间加一个先字,其实是子女对已逝父亲或母亲的尊敬、思念之情。

在农村的墓碑中常见的刻文便是故先考、故先妣,但是也有少数例外,有的墓碑上会刻有故显考、故显妣,虽然先和显都读“xian”,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却不相同。其实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刻有故显考、故显妣的墓碑很少,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再去世以后都能用显来形容,一般只有对社会做过贡献或者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人,在去世以后才能刻有显字,也可以说显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其实墓碑上所刻的文字也属于一种文化,虽然现在要求对丧事一切从简,但是我们该知道的文化不能简化掉,更应该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你们觉得呢??


小马话三农


在丧葬文化中,每个地区都有各自文化传统和习俗,就是墓碑上镌刻的诸如“故”、“显”、“考”、“妣”这几个文字都是啥意思?区别在哪里?

“故”,现代汉语有多种释义,其中一条就是去世的意思。刻在墓碑之上,则含有对亡者思念之情,也就是子孙后代对祖先的一种悼念和缅怀。不过从碑文的总体语境上来看,“故”这个词有点多余。但从古至今仍一直流传下来,还是被效仿和追崇,到今天仍保留着这种用法。


显(或先)

在墓碑上总会发现写着“显”,有的写“先”。表面上看,这两个字读音似乎相近。其实具体所指的风俗还是有区别的。以我当地来说,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位去世了就用“先”;若两位都去世了,墓地里埋葬着双亲,则要用“显”。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用,还是要以各地不同的风俗为原则。

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家庭之中这位去世者上一辈再无其他亲人,既包括父母,也包括岳父母,也就是说唯去世者本身辈份最高,而且后辈中还要有孙子,即后继有人,墓碑上才能刻“显”字;“先”字也就没那么多的约束,只有同一辈仍有亲人活着,墓碑上只能刻“先”字



考、妣

考、妣出自《尔雅》中“父为考,母为妣”之意。后来人们使用“考妣”两字是对父母的称呼,对他们的敬仰。如果坟墓里安葬的是父亲,墓碑之上就会刻上“先考”,表明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如果坟墓里埋葬的是母亲,则要在墓碑上刻上“先妣”,有的地方也会在墓碑上刻着“故显考”或“或先妣”,其“显”和“先”还应以其本意来区别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