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將關閉自營商品服務

亞馬遜退出中國市場還是關閉在華電商業務?18日,亞馬遜中國發表聲明稱以上傳言都不準確,亞馬遜中國將於今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但將繼續推動海外購等業務在中國的發展。4月18日,亞馬遜開盤價為1870.82美元,微漲約0.2%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倪明

“並非網傳的‘退出中國’”,針對近期的傳聞,亞馬遜中國官方回應稱,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 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據媒體報道,亞馬遜通知了中國買家,三個月後將不再運營中國國內市場業務並停止向商戶提供服務,而有意繼續從事海外購銷售業務的買家可以進駐亞馬遜的海外購平臺。

轉型發展海外購業務

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將無法再通過亞馬遜中國購買自營電商商品和第三方賣家的商品,但依舊可以通過亞馬遜購買海外商品;而國內的賣家將不能通過亞馬遜將商品賣給中國消費者,但依然可以通過海外購面向海外進行銷售。同時,亞馬遜中國的 Kindle 業務、雲計算業務等還將繼續運營。

據瞭解,亞馬遜中國的物流業務幾乎關閉,此後主打的海外購沒有倉儲需求,而自營商品從去年底開始清倉。亞馬遜中國表示,此舉屬於電商業務的轉型,以集中資源推動海外購業務的快速發展。

為何折戟中國市場?

亞馬遜以其電商資歷和全球佈局,在跨境電商方面有著天然優勢,但隨著國內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亞馬遜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不斷被削弱。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相關數據則顯示,目前亞馬遜國內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大致在0.4%~0.6%之間。

亞馬遜的網站和APP體驗也一直被國內消費者詬病,亞馬遜網站的購買頁面、支付流程並不符合中國人的購買習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水土不服、團隊執行力弱是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一路滑坡的主因。之前亞馬遜創始人傑弗裡·貝索斯在總結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教訓時也表示,亞馬遜對於中國市場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

亞馬遜中國跨境電商業務將何去何從

據悉,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每年都在以至少翻倍的速度增長。亞馬遜內部人士表示,海外購也是亞馬遜的優勢,畢竟有美亞、德亞等全球亞馬遜的支撐,亞馬遜的Prime會員可以免全球運費。

2012年,亞馬遜在中國推出“全球開店”業務,目前,有數萬名中國賣家上線亞馬遜全球站點。

對於亞馬遜國內電商業務,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提出了三種可能:第一,“繼續留著,不死不活”;第二,“徹底關掉轉停”,畢竟該業務一直虧損;第三,與網易考拉這般的平臺合作,甚至直接“賣身”。

業內認為,亞馬遜這個電商巨頭不會真正放棄中國的跨境進口市場,而且中國的跨境進口市場的市場份額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誘人,亞馬遜中國應該會採取以退為進,或者資本間接控制的方法來持續中國的跨境進口市場。

此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與亞馬遜國內進口電商業務有著較大反差的是,亞馬遜出口電商業務“亞馬遜全球開店”在國內的發展卻是蒸蒸日上。在出口跨境電商平臺中處於第一陣營的位置,業績大幅領先於處於第二陣營的eBay、全球速賣通、Wish等平臺。

亞馬遜中國發展歷程

資料顯示,2004年,亞馬遜斥資7500萬美元收購了中國本土購物網站卓越網,並於2011年更名為亞馬遜中國。2015年,亞馬遜在中國啟動了跨境電商業務。2016年,亞馬遜將Prime會員服務帶到中國。2019年4月18日,亞馬遜中國稱將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

新聞鏈接

騰訊阿里為何青睞B站?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倪明)4月17日,央視網發文《知道嗎?這屆年輕人愛上B站(嗶哩嗶哩,bilibili)搞學習》,力挺年輕人在B站上進行學習。B站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已有1827萬人在B站學習,相當於2018年高考人數的2倍。截至4月18日12時,B站股價報16.93美元。

B站最近在資本市場上動作不斷。4月3日,B站通過可轉債發售和後續股票發行成功融資8.24億美元,比最初計劃多出2億美元。

由於騰訊、阿里加持了B站,這使得B站過去一年股權發生了很大變化。截至2018年3月18日,B站董事長、CEO陳睿持有B站16.2%股權,及45.7%的投票權;B站總裁徐逸持有9.3%股權,及26.7%的投票權;騰訊持有11.9%股權,及3.4%的投票權,騰訊為B站第二大股東。阿里持有B站7.6%股權,及2.2%的投票權,為B站第四大股東。到今年3月,CMC、IDG資本這些B站曾經的重要股東已經消失在B站的股東行列。

能相繼被騰訊、阿里加持,也說明巨頭對“二次元”的看好。4月12日嗶哩嗶哩公佈財報顯示,2018財年年報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5.52億元,同比增長3.47%;營業收入為41.29億元,同比上漲67.27%。

財報顯示遊戲佔B站總營收的比重平均在70%左右。業內認為,在資本寒冬和上市公司營收業績的雙重要求下,B站需要保證自身的變現速度,並推動更健康合理的營收結構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