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

•••

春日裡,福州人酷愛做的事有兩件:一是出門踏青,二是逛菜市場。

先做哪件呢?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我定會選擇不負好春光,出門踏青去。但整日須和柴米油鹽為伴的戀家之人此時會跳出來反對說:“不趁早去趟菜市場,怎麼買得到一等新鮮的食材?”

買菜這件事,操持家務的人總有絕對的話語權。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例如,生活在展進路、朝陽路和大坪路一帶的人,總是在浸潤著露水氣息的春日清晨,早早攻佔這裡的便民菜市場。

對於他們而言,展進路菜市場早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集市。畢竟,這裡大大小小的攤位和店鋪能排列出400餘米的陣仗。每日的清晨的早市和傍晚的午市,是這裡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最為熱鬧,也是出售的食材最新鮮的時間。

在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之間,這裡一頭連著鄉間的雨露和泥土,另一頭牽著福州人一日三餐和祭祀慶典裡難以退卻的溫度。

「1」

三餐的正確姿勢

四季的界限總是混沌不已,可是常混跡於菜市場中熟練殺價的福州人都知道,福州的四季,在菜市場裡交替更迭得不能再真切了。

生活慢節奏的老福州們對飯菜的烹飪極為講究,他們總是起個大早,一頭扎進菜市場去,緩慢溜達,精心挑選,不逛滿一個小時,不輕易結束“戰鬥”。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要準備一頓豐盛的餐食,必先解決每日的頭等大事——吃肉。現殺的豬肉紋理清晰,泛著誘人的殷紅光澤。

擇一段新鮮的排骨,醃漬後裹上澱粉入鍋炸至金黃,拌上糖、醋、醬油、蒜末、蔥末製成的醬汁,一份上得了檯面的醉排骨已然做成。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現殺的新鮮豬肉高高掛起,乍一看十分醒目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醉排骨

接著轉戰海鮮攤位。四月的福州,魚是道上好的食材。它自帶好吸收蛋白質的和嫩滑清鮮的口感,成為沿海城市人民的心頭好。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福州人烹魚好清蒸,以保留食物的原味。大火過後,晶亮的魚油包裹住軟嫩的魚身,用筷子輕挑開魚皮,粉嫩的魚肉裸露出來,春天的下飯神器就是如此了。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在本地人的記憶中,春季不光是陰雨連綿和賞花踏青可以共存的時節,更是一年中嚐遍河鮮、江鮮和海鮮的最佳時機。

展進路菜市場的海鮮早已上市,琳琅滿目的蝦、蟹和貝類,我已然不能挨個叫出姓名,不過不打緊,好吃就無妨。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肥碩的海蝦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形態各異的……海鮮

挑完了葷菜,急需些植物纖維來給腸胃換口氣。

在展進路菜市場裡,色澤碧綠的菜心春菜芥菜莧菜茼蒿上海青小白菜油麥菜……瀰漫著鋪面而來的春天山野氣息,成為整個春天菜市場最詩意盎然的部分,安撫著每一個安頓在福州的人的腸胃。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春末的福州人餐桌上,春菜是必不可少的選擇。從菜市場上挑選好新鮮的生菜回家洗淨,入鍋汆至將熟後撈出,加入蝦油、味精和蒜末,最後將熱油淋上,便製成一份風味鮮美的拌春菜。

脆嫩的春菜氣味清新,和蝦油搭配起來,竟混著些許沿海城市的海風氣息。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拌春菜,圖源自網絡

清明過後,這裡的春筍正當時,鮮嫩的春筍在“食不可一日無筍”的福州人心裡有著不可撼動的靈魂地位。

將春筍切片,與酸菜同炒,佐以適量醬油和砂糖,製成簡約而不簡單的下飯菜——酸菜炒筍。或製成筍乾保存,涼拌、煎炒、做湯,無不美味。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酸菜炒筍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春筍製成的筍乾

一餐用畢,大可再吃上一份水果。展進路菜市場永遠不缺水果攤位,油光水滑的草莓和油桃任人挑選,清鮮的馬蹄、火熱的紅毛丹,應有盡有。

水果攤的攤主們總是熱絡地跟往來的老鄰居們打著招呼,或是大聲叫賣著,奮力證明“我家的水果特別甜,不甜不要錢”。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鮮紅的草莓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油光水滑的油桃

「2」

懶人的幸福感

即使是懶得經歷擇菜殺魚調湯的繁瑣過程,也仍然想備出一桌飯菜的人,同樣能從展進路菜市場衍生出的各色小吃中,獲得幸福感。

高高掛起的油光四溢的滷鴨,佔去了來往行人的目光。鴨皮滷得紅亮油潤,吃前切成塊,澆上熱騰騰的滷汁,無論是下酒或下飯,都能感受到各種層次鮮明的味道在口中翻湧。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展進路菜市場的滷味攤點隨處可見,每家自成一派,擁有各自的“忠實粉絲”。

身在其中,偶爾也能聽見路人對於各家滷味的討論。誰家的滷豬舌太過軟爛,誰家的鴨肉不夠入味,誰家的滷汁鹹甜適中,“粉絲”們總有一套接地氣的評判標準。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有些滷味攤還出售自制的荔枝肉

迎著春光走到熱火朝天的春餅攤,看攤餅師傅手中操控著一份極為聽話的麵糰,在鐵板上快速抹好後拎起,全程不過3分鐘,便成功揭出一張輕薄的春餅皮來。

在家中,一沓春餅皮裹上清炒豆芽,就能混過一餐。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麵糰在師傅手中極為聽話

過節時,用春餅裹上事先炒制好的圓白菜木耳香菇餡,下鍋炸成春捲,咬下去的時候得當心,滾燙的菜汁定會飆進口腔。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炸好的春捲

熱愛湯羹的福州人必然不會忘記由山珍海味衍生出的半成品,於是出售魚丸、肉燕、魚滑的攤子也成了菜市場熱點。

在沿海城市,要找一份既鮮美又不用反覆吐骨頭和貝殼的湯品實屬不易,這些鮮嫩彈牙的半成品,無論從烹飪角度還是從食用角度來說,都大大滿足了懶人的需要。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已經蒸熟的海鮮半成品

雖說不剩幾日便是穀雨,可福州人心心念唸的菠菠粿卻還未下市。渾圓嫩綠的菠菠粿用保鮮膜挨個包好,蘿蔔絲餡的撒上黑芝麻,以便於和紅豆沙餡的區分開來。

展進路菜市場中出售手工製作的菠菠粿的攤主通常也會蒸些馬蹄糕、菜頭粿、白糖粿、肉丸、芋泥和八寶飯一同出售。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和年糕、八寶飯、芋泥一同出售的菠菠粿

每逢福州的傳統佳節或祭祀慶典,福州人總會備一份經典的“餐後甜點”。買回甜糯的八寶飯和芋泥,潑上糖油蒸好,端上桌時,滾燙的甜味被看似清冷的油光覆蓋,一勺子挖下去,立刻冒出甜蜜的熱氣,光是這樣的儀式感,就足以成為大餐之後的精緻收尾了。

或者端出一份猛火蒸熟的馬蹄糕,糕體色澤金黃通透,富有彈性。用筷子夾起時,糕體在筷頭顫個不停。一口咬下,頓時洩了大半心頭之火。冰馬蹄糕清甜爽滑,熱馬蹄糕軟嫩溫香,冷熱皆宜。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展進路菜市場中出售的馬蹄糕

「3」

有趣的靈魂

在這樣商品琳琅滿目,熱鬧得如同趕集的菜市場,遇見些有趣的靈魂,也不算什麼大開眼界的事。

比如老蔣,他的賣菜攤子在展進路菜市場已經擺了十年。

我走到他的攤位前喊了他一聲“叔”,他擺擺手:“不用叫叔,叫老蔣。我兒子、女兒都這麼叫。”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作為這裡的資深菜販子,老蔣的365天都在過同一種生活:無論晴雨,在凌晨四點前把新進的蔬菜運到菜市場自己的攤位前碼好,忙碌到下午兩點回家。下午三點半之後,他擺好午市,直到晚上七點,這是老蔣一天的固定時間表。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老蔣的攤位不乏這樣的大個頭蔬菜

進菜的地方是距離老蔣家約有十公里路程的海峽蔬菜批發市場,凌晨時間人聲鼎沸極為熱鬧。

於是,把當天進的蔬菜當天買完第二天再進,或是少賣些以減少奔波,在收入和精力之間做選擇,老蔣的確有些矛盾。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老蔣的一雙兒女都各自在異地創業成功,但他卻並不想過早體驗閒雲野鶴的老年生活。除了賣菜,還研究八卦占卜類的玄學。提到這些,他很驕傲地說自己已經收了徒弟。

老蔣見我好奇,便問我:“你是初幾生的?我給你算算啊。”

“廿八。”

“是農曆吧,要跟我說農曆的才行啊。”

“嗯,是農曆。”

聽罷,他翻了翻手機,便在裝蔬菜的泡沫箱子上寫了幾筆,神神秘秘地翻給我看。我一看,上邊寫著“急躁”二字。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老蔣在手機翻找他的玄學“秘籍”

老蔣問:“你是不是就是這樣性格的人?準不準?準不準?是不是很準?”

我說:“不是。我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準,您是不是玩兒砸了!”

老蔣不好意思地哈哈大笑起來,解釋說,大部分時候都是準的,但也有偶爾出現意外的時候,比如碰見我。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除了老蔣這樣的傳統“賣菜大戶”,在活色生香的菜市場,也有著略帶西式風情的江南糕點,以比攤位更“高大上”的店面形式呈現。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江南糕點”的掌櫃是李姐夫婦倆,二人來自江西。

李姐很好看,見人總是笑魘如花,年輕貌美的樣子完全看不出她的女兒已經17歲了。丈夫話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後廚烤制糕點。他們來此地經營這家店鋪已有兩年,每日凌晨三點就開始忙碌。

新鮮的糕點保質期很短,為了爭取當天儘量賣完,店鋪會營業到夜間11:00。深夜裡睡眠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因此夫婦倆只在午間輪流小憩。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這些形態各異的糕點都得當天做出當天賣完

江南糕點每日出品的西點有二十多種,刷新了我對菜市場的認知。

烤得金黃酥脆的紅豆餅、綠豆餅、紫薯餅、蛋黃酥,樣式多得我叫不上名字,均價1~3元,酥得掉渣。餡料各異的三明治和麵包冒著噴香撲鼻的黃油味,瀰漫在店前。擠出花兒的奶油點綴著不同造型的麵包。還有5元的披薩、漢堡,排列整齊的香蔥麵包,都成為裝點嘈雜菜市場的一抹新奇景色。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各種不同餡料的傳統糕點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價格實惠的漢堡和三明治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很有童年記憶的麵包造型

堅持現做現賣,隨時研究新產品是李姐將自家糕點定義成街頭小吃的詮釋方法。

她和先生悄悄計劃過,等女兒上了大學,便要去北京、上海看看,嚐嚐那裡的糕點,和自家做的有何分別。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展進路菜市場有不少堅持用古法醃漬手工醬菜和果脯的攤主,即使他們深知在講究飲食健康的現代社會,少鹽少油的食物更為暢銷。

更有時髦創新的掌櫃,出售散裝的手工芋圓,即使每日去到攤前的老福州並不完全理解和接受。可菜市場中活蹦亂跳的雞鴨魚蝦,爭彩鬥豔的瓜果蔬菜,配上熙攘的人群聲,一年四季溼漉漉的地面,煙火氣總是濃得讓人不捨看破紅塵。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冰糖醃漬的山楂和餘甘,攤主說賣得並不好,因此賣完這兩盆就不再製作了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自制芋圓

去菜市場,就像進了澡堂,赤條條一絲不掛,毫無遮掩,也不裝腔作勢。街頭巷尾陣陣熟食飄香,質樸的展進路里,再也沒有比菜市場更加人聲鼎沸的地方了。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作為“本土氣息”的最後抵抗之地,菜市場保留了大量原始而直接的買賣方式,如同深藏在鋼筋水泥叢林裡的江湖。只需打開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食材的原始氣息,去購買自己的生存所需。那些夾雜著生食和熟食的氣息,總會讓生活接地氣。

古龍說:“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因為接地氣,的確是最穩妥的生活方式。

-END-

展進路菜市場,是日常活色生香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