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第七集中,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那么此时国军在干什么?

青莲剑仙lI李白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也不愿提起的军事历史,1938年华北成为“敌后战场”时,该地区成建制的中国抗日军队共有四大部分。除八路军部队之外,最大的一坨是黄河以北的中条山防区,驻有隶属于第一战区卫立煌指挥的两个集团军20万人马;第二坨是第二战区阎锡山的晋绥军,尚存数万之众;第三坨是划归“冀察游击战区”和“鲁苏战区”指挥的杂牌军,主要是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部队,被蒋介石故意安排在了远离川黔的日军控制中心区。



先说第三坨,1940年,在台儿庄血搏过日寇的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并且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他,作为杂牌,老庞受宠若惊,然而更吃惊的是蒋介石的密令:“不能出现前门拒狼后门进虎的情况,庞的部队要化整为零,深入河北敌后压制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的发展”,在山东地区的东北军余部也差不多接到了同样的命令。

“曲线救国”这个名词,最早就出自于国民党河北保安司令张荫梧的电文里,他的部下柴恩波投降日寇,他不得不致电重庆给予解释,其理由就是“柴部虽然表面上归顺了日军,实际是在等待时机成熟反正”,把军队投敌写的如此官冕堂皇,也是醉了。而山东省主席牟中衍则干脆嘱咐手下的旅长们:宁可当伪军,也别干八路,这就是第一坨国军的真实写照。



第二坨是在抗战初期折损严重的阎锡山晋绥军,就是以《亮剑》中以楚云飞358团为代表的部队。阎锡山避至晋东南“克难坡“后态度大变,曾对亲信部下发表讲话:“某友军自抗战以来,人员增至四倍,我军某部自抗战以来,减少了一半,再过十个月,就是友军的一变成十六,我某军的一成为四分之一,你们看可怕不可怕?知此而尚不觉悟者岂非自杀”?

在蒋介石的拉拢和影响下,阎锡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并不想成为汪精卫第二,但晋绥军从此开始“游而不击”,日军也迅速觉察到阎锡山的暧昧态度,有针对性的制订了“专打八路军,不打晋绥军”的策略,同时开始实施诱降阎锡山的“伯工作”。之前因为山西新军的问题,晋绥军1939年底已经与八路军兵戎相见,史称“十二月事变”,关系趋于破裂。



关键主力还是第一坨的20万中央军,日寇华北方面军认为:“由于晋南的重庆军牵制着日本军三个师团的兵力,因此必须首先将其消灭,这样才可以全力对付中共军”。这三个师团分别是晋城的第36师团、运城的第37师团、临汾的第41师团(豫北地区还有个第35师团)。由于八路军的牵制,日军本来无力对中条山发动大规模作战行动,但这一局面在1940年底爆发“皖南事变”后发生改变。

日军鉴于国共之间发生剧烈冲突,决定趁机解决华北问题,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亮剑里有露面)决心“以不顾华北占领区治安壮况下降为代价,集中兵力将中条山防线的中国军队一网打尽”。据此,日寇从华中第11军抽出第33师团、从华东第13军抽出第21师团,共拼凑了10万人马,于1941年5月发起了中条山会战,也被蒋介石称为“抗日最耻辱一战”,卫立煌的20万大军全线崩溃,损失大半,黄河以北阵地不复存在。



《亮剑》里日军的大扫荡是以李云龙团灭日军“战地观摩团”为引子的,而这个所谓的观摩团是冈村宁次的首创,说明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已经易人,而冈村宁次晋升大将后的上任时间是1941年6月,前任司令官多田骏在中条山战役结束后奉调回国。

由于第一坨的中央军被打掉,华北的抗日形势进入最严峻的时期,第三坨的杂牌军出现大批投敌的浪潮,庞炳勋、孙良诚、孙殿英等部纷纷成为伪军,大略统计投敌部队不低于40万人。而第二坨的晋绥军更加与日军眉来眼去,阎锡山甚至亲自与日寇第一军新任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会面,只是因为意外情况发生才没有达成具体协议,但晋绥军与鬼子“互不侵犯”的局面仍在继续。



就这样,华北三大坨国军要么败亡、要么投降、要么骑墙,使冈村宁次得以调集日军绝大部分主力,发动对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残酷的大扫荡,鬼子实施的所谓的“三光政策”正是这一时期,孤军奋战的八路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损失。

《亮剑》里以386旅旅部突围为节点,以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三个团在反扫荡中的巨大损失为反映,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它与华北国军消级和片面抗战、尤其是所谓“曲线救国”的策略关系极大,这是国民党军队抗日历史上的一大污点。


度度狼gg


《亮剑》中,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说的是发生于1942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对八路根据地进行的反復大扫荡,当年日军在中国关内计有兵力55万人,其中华北方面军有25万,加上在华北地区的伪军近十多万人共计日伪军30多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三光政策""囚笼政策","铁臂合围",使华北抗日军民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地减少3分之2,八路军由50余万缩减为不足30万,这一年是敌后抗战最艰难一年。

相比于敌后战场,这一年正面战场要平稳的多,基本上是处于僵持狀态,只有日军发动的浙赣战役算是有规模的,其它整个一年中正面战场没有什么大的战斗。

中国战场日军在42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敌后战场,同时发起进攻东南亚的战爭,首先是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继而进攻菲律宾,香港,港英当局向日投降,42年2月驻印尼荷兰总督向日投降,继而缅甸陷落,中国通外补给线被掐断,只能通过驼峰航线为中国战场提供物资运输,而这一年又发生了河南大饥荒,粮食颗粒无收,没有确切死难统计数字,但基本在二三百万人之间。这一年除正面战场较平稳外,是中国人最为艰难困苦的一年。

只到42年底,美军取得瓜岛之战的胜利,日海空军遭重创美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掌握主动权,而苏联也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开始转为主动,中国敌后战场也开始摆脱困境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苦战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并于43年初开始逐步走向大发展时期,这在《亮剑》中也有描述。


wang_H


1942年大扫荡,日军从3月25日开始,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各地,对八路军进行了连续大规模的反复扫荡。除了对八路军进行扫荡,日军也同时对华北游击区的国军进行了大扫荡。

鲁南地区驻有于学忠的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所属原为东北军的第51军、第57军。同时对鲁西地区的西北军进行扫荡,此时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孙良诚,慑服于日军在太平洋、东南亚一时的胜利,竟率约25000人的部队公开投敌。

华北方面军1942年的治安肃正计划,冀南也是重点扫荡目标。当时在这一地区的有,八路军冀南军区易良品的新7旅位于武城的武官寨以西一带;徐深吉的新4旅位于丘县以东的香城固附近;张维翰的新8旅在魏县以北地区;另外,还有国军高树勋第39集团军驻于濮阳、柳下屯、濮城一带。

这次作战由驻济南的敌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指挥。以5个旅团又1个步兵联队(共为14个步兵大队)分别从东南、西南、以西、东北围攻冀南地区。

当敌第1军对山西省南部的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时,国军在洛阳的第1战区部队,乘机反击敌35师团在郑州大铁(州)桥以西黄河南岸的霸王城据点。

敌1个师团又两个旅团的部队开始行动,6月24日在凌川附近与国民党军第27军交战。随后27军的主力开始转移,随之敌由西向东追击,经冶头、六泉、古郊、南寨、南村、直至临淇一带,并进行了分区扫荡。

总体来说,1942年日军在华北地区连续的大扫荡,对还在华北的国军部队也造成了严重损失。导致国军很多部队彻底撤出华北一些地区,无法立足。


深度军事


亮剑第七集日寇对八路军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这是冈村宁次上台后的一次大规模行动。华北一带各个解放区均遭受了惨痛损失,根据地面积大幅度缩小,军民伤亡无数,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也壮烈殉国。

这次扫荡的时间,是从1942年春季开始,一直持续到夏秋。那么,同时期国军在干什么呢?

国军主要是在应付西南方向的缅甸战役。国内则以休养生息为主。

早在1941年末,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国军在薛岳将军指挥下进行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到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此战也是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军唯一的完胜。

尽管此战获得胜利,毙伤日军近万人,但中国方面也伤亡了三万多人。在此之后,由于日军大举进犯缅甸,为了保住滇缅公路,国军抽调十万精锐部队,走出国门,驰援缅甸。此战结果是很悲惨的,戴安澜将军阵亡,杜聿明所部数万人穿越野人山,死者无数。

因此,这段时间国内的其他国军,基本上是维持抗战相持阶段常态,守住现有阵线。

而就在日本对根据地展开大扫荡的同时,又于1942年5月发动了浙赣会战。此战结果是日本基本达到战略目标,国军损失七八万人,日军损失1万余人。

以上,就是《亮剑》中日军大扫荡同时国军的状态。


巴山夜雨涮锅


果粉老说国军正面抗日,八路军躲在敌后发展。能不能有点常识?在日伪顽夹击反复清剿三光扫荡下,开辟根据地发展武装抗日,既无军饷又无美援,你以为是坐在炕上喝小酒啊?除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哪一支国军能做到。


董叔58272873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困难时期的表现,百团大战时蒋介石下令卫立煌部队不准配合八路军作战,指示一批国军曲线救国,公开投敌,进攻八路军,派张荫梧沈洪烈秦启荣屠杀八路军,42年消灭大巴山红军独立师刘子才部,消灭叶挺部队,杀害涂正坤罗梓铭宣侠父项英袁国平等抗日有功之臣,包庇败军辱国之将唐生智桂永清黄杰汤恩伯万福麟何应钦,出兵缅甸葬送10万精锐,消极抗日。


相士马车


当国军在上海,武汉,长沙浴血奋战的时候,请问共军在哪里?


我吃两个剩下的都给你


国军在硬抗日军的进攻,八路是躲到背后抗日。就这么简单。


远方66099


、事实上,就国共两支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有优点,也有缺点。那你知道国军在八一三松沪会战损失多少万人,就是硬碰硬,打的特别坚苦。云南松山战役国军损失也挺大。我不怎么看抗日的影视剧,胡编没谱。正视历史,以公正的眼光看事情。


超越梦想1192820


《亮剑》不过是部电视剧,有必要如此铺天盖地地讨论?是否有炒作之嫌?目的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