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聚焦》上半年銀行“競速”信貸投放聚焦實體經濟

《創業聚焦》(190419)

引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投放明確提速。業內人士預計,為確保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監管排查和管控資金流向的力度可能加強。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領域、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民營企業等將是2019年銀行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

在“早投放早收益”和寬信用政策共同作用下,今年一季度,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投放明確提速。銀行業人士表示,各銀行今年上半年在信貸投放上可謂鉚足力氣,國家重大戰略、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民營企業、民生領域等成投放重點。值得注意的是,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和樓市也不鮮見。業內人士預計,為確保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監管排查和管控資金流向的力度可能加強。

《創業聚焦》上半年銀行“競速”信貸投放聚焦實體經濟

民企信貸融資環境改善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4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7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7833億元。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信貸數據超出市場預期,反映出企業信用有所改善,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增強。

民生證券分析師楊柳表示,企業貸款分項數據全部改善,企業短期貸款增加約3100億元,同比多增近2300億元,考慮到民企貸款多為短期貸款,說明政策激勵下民企信貸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近6600億元,同比多增近2000億元,或指向基建融資持續發力。

華創證券日前發佈的《2019年一季度中國信貸官調查》顯示,信貸官預計2019年全年信貸投放額度較去年同期明顯增長,尤其是五大行40%的信貸官表示,信貸投放額度將上浮10%-20%。在資產荒及利率下行預期的背景下,多數銀行選擇將貸款投放節奏前傾以提高收益。上半年將成為信貸投放的集中時間段,75%和64%的信貸官分別表示將在一季度和二季度進行集中信貸投放。

從一季度的情況看,多家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力普惠金融方面下足了力氣。某大行西南地區支行行長介紹,該行一季度新增貸款主要投放在旅遊、脫貧補短板方面,包括水利、交通、城建。他說:“我行3月企業貸款大部分為中長期貸款,有部分為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符合我們當地實體經濟的需求。”

“從一季度來看,早投放早收益的趨勢較為明顯。”浙江地區某大行二級分行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行一季度貸款增加了60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增加約15億元,固定資產、基礎設施領域貸款增加約24億元,個人經營性貸款增加約10億元。“往年基礎設施領域的投放佔大頭,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加較快。”該負責人稱。

事實上,銀行發力基建投資補短板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的跡象從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中可見一斑,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上市銀行公司類貸款行業分佈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民營小微企業等。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分析,六大行貸款中個人貸款增長較為顯著,2018年度同比升幅達14.6%,體現了大行發力零售業務的趨勢,較多的資源投向了個人住房貸款、信用卡貸款領域。同時,大行進一步扛起應有擔當,加大普惠、小微、民營等領域扶持力度,客戶結構整體有所下沉,下半年隨著基建等領域的進一步發力,中長期企業貸款將有所增加。

《創業聚焦》上半年銀行“競速”信貸投放聚焦實體經濟

聚焦實體經濟重點領域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領域、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民營企業等將是2019年銀行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預計,一是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支持,如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金融等;二是將信貸資源更多投給民營和中小企業;三是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尤其是以5G、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領域項目。

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介紹,2019年中行將繼續加強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和服務力度,保持信貸總量平穩適度增長。中行公司信貸投放的重點方向主要有:一是在區域結構上,繼續支持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點滿足京津冀、粵港澳、長江經濟帶以及海南等重點地區的信貸需求,積極支持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特色城市發展。二是在行業結構上,繼續投向基礎設施補短板等領域,穩步推進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高端製造、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消費、現代農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繼續壓降高耗能、高汙染和低附加值製造業的授信佔比。

在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方面,多家銀行公佈了2019年的具體目標,例如,今年農行計劃新增民營企業貸款1320億元、工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目標為1000億元以上,目前該目標已完成近半。

在零售轉型成為業內共識的情況下,多位銀行業高管表示將加大個貸投放。例如,農業銀行副行長王緯表示,2019年農行信貸投放的重點除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普惠金融和民營企業領域外,還將圍繞民生領域,以個人住房貸款、互聯網金融和信用卡消費為切入點,堅持住房、經營、消費三點並舉,充分發揮個貸對實體貸款投放的重要作用。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表示,在信貸資源投放上適度向零售業務傾斜,增量貸款資源更多地投向信用卡、房貸、消費貸、小微貸。

分析人士指出,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同時,需要注意防控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過剩、不良貸款風險。交行年報稱,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存在一定下行壓力,部分領域潛在風險的防控任務較重。

監管盯緊信貸資金流向

為確保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支持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發展,業內人士強調,需加強資金流向監控工作,防止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股市等領域。

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2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8萬億元。在楊柳看來,居民短期貸款創新高,可能有部分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則體現了樓市“小陽春”的影響。

專家提示,短貸的用途值得關注。有些金融機構發放對居民的短貸,在用途上或沒有很好地加以把握,部分居民或將這筆錢拿去投資或買股票等。尤其是1月以來股市趨於好轉,可能吸引一些投資者。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由於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領罰。例如,青島銀保監局近日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顯示,平安銀行青島分行由於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案由被罰90萬元。另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青島分行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青島農村商業銀行併購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分別被罰30萬元,兩銀行均有相關責任人因參與違法違規發放貸款被警告。

嚴監管之下,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和樓市為何仍屢禁不止?郭曉蓓分析,住房類貸款具有風險低、利潤高的特點,儘管監管部門明確禁止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但銀行很難對資金用途進行實質性的審查,只要借款人具備相關手續證件,監管部門很難對資金流向真正監控。

恆豐銀行戰略部研究員楊芮認為,與股市和樓市相關的金融產品及其監管仍存在一些漏洞,比如一些地產公司或中介公司推出的首付貸、租房貸等給信貸資金違規入市提供了可能。另外,貸款者仍然對股市和樓市“暴漲”存有幻想,一味加大槓桿,提高了違規貸款的可能。此外,自零售業務成為近年來銀行轉型發力重點以來,個人貸款成為不少銀行零售業務增長引擎,各家銀行對零售貸款的考核力度、資源傾斜都有所加大,為招攬和留住客戶可能將放貸標準降低,導致一些貸款發放不符合規定。

“信貸資金流向監控難點在於信貸真實性審查的問題,即如何辨別出貸款人的真實貸款用途。”楊芮表示,此前規定了受託支付的起點金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信貸資金流向的監控,但貸前的審核力度和貸款用途辨識度還有待提高。監管方面可以考慮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完善徵信平臺的信息,避免“信息孤島”,讓銀行能對客戶畫像進行精準描繪,輔助以辨別客戶貸款用途的真實性,同時在制度上強化貸中環節對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