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结直肠癌中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前言

血液是人体的生命之河,运送氧气、输送营养,确保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肿瘤的生长同样离不开血液,其细胞分裂增殖旺盛,需要大量的营养,进而造成患者的“恶液质”状态。如果能够封闭肿瘤的血液供应,不仅能抑制肿瘤生长,更能还营养给机体。“饿死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的。

什么是肿瘤血管

肿瘤细胞团生长到直径大于2毫米后,其进一步生长就依赖血液供应。此时肿瘤细胞本身会释放促进血管生成的物质,和周边的正常细胞共同作用,形成管腔样结构,也就是肿瘤血管。和正常血管相比(图1),肿瘤血管形态不规则、扭曲、通透性高,不利于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内部,不利于抗肿瘤治疗。


谈谈结直肠癌中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如何驯服肿瘤血管

美国学者Rakesh Jain首次提出了“驯服血管,饿死肿瘤”的理念(图2),通过切断肿瘤血管,或者使其“正常化”,减少其为肿瘤提供营养,不仅能让肿瘤细胞“饿死”,还能改善化疗药物向肿瘤内部的输送,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图3)。基于这个理论,药学家们研发了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阿帕替尼、舒尼替尼等等,这些药物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和肾癌。


谈谈结直肠癌中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理论上讲,所有的肿瘤生长都需要血管提供营养,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适用于所有的肿瘤,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抗肿瘤治疗已经步入循证医学的时代,所有的治疗都应该基于临床研究的证据。所以,临床医师选择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时,还是应该以循证证据为基础。举例来说,结直肠肿瘤中,贝伐珠单抗适用于晚期带瘤患者的姑息一线或二线治疗,瑞戈非尼则适用于晚期带瘤患者二线以后的治疗。阿帕替尼的适应症则是晚期胃癌二线以后的姑息治疗。


谈谈结直肠癌中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把握好药物的适用疾病和治疗线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作用,真正做到合理用药,造福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