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有什么意义?专家:未来5年,劳动力每年将减少300万以上

买房的意义是什么?

不同的人群,目的必然有差异,有人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有人为了能够获取房产升值,有人为了所谓的“安全感”,更有人为了结婚、生子、学区、养老。

正是千奇百怪的需求,才催生了如此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体量,但我们深究下去,会发现这些目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劳动力需求。

买房还有什么意义?专家:未来5年,劳动力每年将减少300万以上

什么叫劳动力需求?只有正值壮年的劳动力,才能为家庭、为财务状况、为面子、为虚荣而奋斗,耄耋之年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婴儿、风华正茂的学子,他们对房产的需求趋向于零。

可我们现在面临的尴尬现实是:对楼市来说,劳动力快不够用了。

4月20日,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发布研报指出,未来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每年减少300万以上,十年后,在2028年-2039年间,年均减少数量将超过1000万!

梁中华还披露了一个数据,在2013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0.06亿的最高点后,已经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平均每年减少近200万。

买房还有什么意义?专家:未来5年,劳动力每年将减少300万以上

再给大家梳理一下数据上的变化,2013到2018的5年中,每年劳动力减少200万。2019到2024这5年,将减少300万。增幅高达30%,10年后减少1000万,相比于过去5年,增幅高达5倍!

也就是说,未来劳动力人口的下降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会快到动辄数倍的增幅。

有了这个前提,再去审视目前的房价,还能有几个人满怀自信?当楼市见顶在即,还掏空家底买房,又有什么意义?

买房还有什么意义?专家:未来5年,劳动力每年将减少300万以上

我们一般把15-64岁当做劳动力人口的分水岭,事实上,真正能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强烈需求的年龄段,应该是20-50岁之间。

假设20-35岁是买婚房,35-50岁买房是改善型住房,即换大房,超过50岁基本没有这个需求了,如果按照专家所说的趋势一直演变,房地产市场很快就会供大于求。

经济学家刘陈杰日前指出,我国目前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年均14亿平米,2021年退休人口会逐步增加,把这个结论与本文中专家发布的观点相对照,即便销售面积只萎缩20%,也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的房子无人接盘。

买房还有什么意义?专家:未来5年,劳动力每年将减少300万以上

当然,楼市结构毕竟是分化的,在人口流入异常坚挺的城市,未来会有更多购房者趋之若鹜,但在市场占比高达70%的三四线楼市,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逃不掉“收缩型”城市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