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著名儿童艺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曾说过:“儿童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是强制性灌输,而是启发!”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1. 绘画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活动

目前儿童艺术教育仍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还是以传授技能技巧为主。其实中小学生学习艺术课,目的不是为了考专业、去掌握一门技能,而是将它作为一个载体,帮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艺术的目的,一个是审美,一个是人文素养培养,再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

儿童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是强制性灌输,而是启发。目前美术材料、技法上虽然有很大的革新,但是很多老师在“教”方面还是带着“灌输性”,一种方法教给孩子,孩子做出来的大同小异,等于无形之后压抑了孩子,这不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学龄前孩子的画,画得越是像,涂色越是均匀,越是说明老师的教法出了问题,教给孩子一招是错误的,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是对的。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

其实,孩子们最优秀的作品大都是“乱七八糟”的,一般家长把这类作品称为“乱”,实际上这样的画更为生动、有创见、有灵气。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2. 学艺术,不能摒弃传统文化

现在中国儿童艺术教育开展很空前,这是很难得的好事。但是,很多机构在教学中趋于西化主张去中国化、去传统,而抛弃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我觉得很不应该。

学艺术,不能摒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目前新形式下很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美育教育,一个是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指引。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3. 美术教育意义在哪里

美术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美术对发展人的智力、情感和人格素养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智力方面,学习美术,可以充分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

在情感方面,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情感的表达,这对于孩子情商的塑造,起到很大的帮助性作用。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常常想方设法塑造孩子的优良品质。其实,学习美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可以5个小时,甚至8个小时坐着,一动不动地画画,任由什么人干扰都没关系。在杂乱的环境下专注于一件事,这个能力是人人都应该有的。从小带着孩子吃苦,坚忍不拔地做事情,这都是很重要的品质。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4. 教师培训同样重要

现在的老师们都喜欢学习一些新方法,但是实际上,如果在教学思路上不能扭转的话,将达不到真正的目的。

美术活动作为美育的载体,需要教师迅速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设计,从单纯关注传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双基”教学,转向对学生的心灵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教学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彻底改变注入式教学方法。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

我们引导孩子热爱艺术,其中一个原因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没有所谓的对错。孩子不需要去考虑对或错,不需要迎合任何人去画出别人想要的作品,他只需要自己高兴,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