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女神节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叶玉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一直都在研究脑的功能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疾病。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并阐明这些蛋白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这些成果有助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如何参与在神经细胞的分化及维持过程中,揭示其应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疾患,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等的可能性。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马兰,2017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复旦大学教授。马兰教授实验室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行为药理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深入研究学习记忆和精神药物成瘾机制,揭示相关药物的新靶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的核信使功能和成瘾性药物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揭示了药物作用的新途径;发现GRK和β-arrestin在学习记忆和药物成瘾中的关键作用并阐述了其分子机制。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胡海岚,2017、201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浙江大学教授,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胡海岚教授实验室利用最前沿的电生理、光遗传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层面研究手段,应用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模型对情感相关的神经环路进行进行细胞和环路水平的研究。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社会地位的神经环路机制。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孙凤艳,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教授。孙凤艳教授主要从事中风引起的脑损伤、脑保护和脑修复的基础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损伤脑内神经元新生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和功能重建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具体包括:1、脑内神经细胞的 DNA 氧化损伤和修复机制; 2、神经元的再生和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3、脑保护措施的基础与临床基础研究。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王韵,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韵教授实验室综合利用多学科手段,整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电生理学、形态学和行为学等方法,研究:(1)痛与痛觉调制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采用慢性病理性疼痛模型,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外周和中枢神经发生的可塑性变化,并围绕细胞信号转导的核心分子——蛋白激酶。(2)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机制:探讨参与神经元极性建立、迁移、树突发育、突触形成和修剪等神经发育过程 。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张玉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教授。张玉秋教授实验室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痛相关情绪和痛“记忆”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2)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机制。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体验,它既是生理上的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心理体验. 前者称之为痛的感觉分辨特性,主要编码和感受刺激的属性,包括刺激的性质,强度,位置等等;后者指痛的情绪、情感特性,涉及编码伤害性刺激所引发的厌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吴志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教授,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吴志英 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对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变性病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吴志英教授注重为人师表,总是利用简单的图解和临床病例将书本知识讲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深受学生的好评。她除了指导研究生们进行课题设计、实验和论文撰写外,更加注重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鲍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鲍岚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神经元中蛋白质转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与初级感觉和痛觉调制关系的研究,发现了电压门控的钠离子通道内质网驻留及调控机制,揭示了神经肽前体分选入大致密芯囊泡效率的调控规律,阐明了阿片受体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纠正了慢性痛解剖结构基础的错误概念。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于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所高级研究员,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于翔研究员的实验室主要研究: 1、自然感觉刺激对感知觉神经环路形成的调节作用:发现从出生起对小鼠进行触觉或视觉剥夺,不仅影响了对应大脑皮层的发育,而且还减缓了其他感觉皮层的发育,而通过丰富环境饲养增加自然感觉刺激可以促进多个感觉皮层的发育。2、树突棘修剪的分子机制。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杨倩,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空军军医大学教授。2009年,杨倩教授在世界上首次从自噬(CMA)角度阐述了帕金森病的致病蛋白α-synuclein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机理,建立了CMA自噬-α-synuclein-MEF2D调节通路,为帕金森发病提供全新的理论基础,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回国后,以重要存活因子MEF2D代谢和功能调节为例,建立CMA自噬-胞核、线粒体相互调节。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王建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从事老年性痴呆(AD)研究近30年,在揭示tau蛋白异常导致AD神经退行性变性机制及其诊治策略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科研成果:相关研究结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有关tau蛋白的研究结果于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龚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功能实验室博士生导师。研究成果“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MOST)获取小鼠全脑高分辨率图谱”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荣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持项目: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灵长类单细胞分辨神经回路的MOST成像;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全脑尺度获取小鼠情感与记忆神经环路三维精细图谱的方法研究。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岳伟华,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专业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常见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病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在Molecular Psychiatry、Biol Psychiatry、Lancet Psychiatry、PNAS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系列文章,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在精神疾病的影像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发表多项研究结果,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徐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病学领域的科研、教学、医疗工作,专长:脑血管病、智力障碍疾病及痴呆、炎症性及脱髓鞘性神经病、头痛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脑损伤与修复分子机制的研究;干细胞诱导分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韩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内科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神经内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08年起主要从事AD临床诊疗和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工作。国内较早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疾病早期评价,证实在轻度认知障碍早期即可出现脑结构和功能改变。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影像权威期刊Radiology、CC、JN、NI等,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

脑科学日报特刊| 致敬!她们撑起了我国神经科学的“半边天”!

女神节

Brainnews能力有限,就给大家汇编一部分。还有很多优秀的女性神经科学工作者我们没有逐一列举,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Brainnews编辑部祝福所有女性读者,节日快乐,幸福美满!

Brainnews编辑部致敬所有神经科学领域的女神,好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