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的那次衛星首發,由周總理在北京“遙控”

  •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立新 奉青玲

49年前,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極大地提振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在第四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我們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背後鮮為人知的幾個故事和細節,共同感受老一輩航天人創業的艱辛與不易。

“東方紅1號”衛星和運載火箭的技術區工作基本結束,準備轉往2號發射場。當年,衛星測試轉場的每一步,都要中央專委和周總理親自批准。4月14日,發射中心主任李福澤和前來指導發射工作的錢學森、楊國寧、任新民、唐士吉一行乘專機趕往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央專委彙報衛星的準備情況。周恩來總理仔細聽取著彙報中的每一個細節。衛星火箭測試,事無鉅細,全部要向總理彙報。就連火箭中發現了一根頭髮、焊接時留下的松香顆粒這樣的事兒,也一一向總理彙報。

在彙報火箭加註的推進劑有一噸多餘量時,周恩來總理很心疼,因為多餘的燃料都會隨著火箭殘骸一起扔掉。別看火箭推進劑一次加幾十噸幾百噸,但每一滴都是錢,很昂貴。周總理指示大家,沒必要留的餘量,就不要留太多,發射完東方紅,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浪費。

周總理詳細詢問了衛星能不能入軌、能不能播放《東方紅》樂曲等問題。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周總理高度肯定了發射場所作的工作,並上報中央專委,同意衛星和火箭轉場。

49年前的那次衛星首發,由周總理在北京“遙控”

49年前的那次衛星首發,由周總理在北京“遙控”

4月17日,第一顆“東方紅1號”衛星和“東風4號”火箭轉運至2號發射場,激動的氣氛充滿整個發射場區。同時,大家也擔心再出問題,將會影響到發射日期。然而,大家擔心的問題還是出現了。4與19日,衛星進行綜合測試時,發現衛星超短波信標機主載波功率下降,諧波功率增大,頻譜紊亂。這將會直接影響地面的跟蹤。中央對“東方紅1號”衛星任務的指示是“上得去、跟得上、看得見、聽得到”。衛星發射了,“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

49年前的那次衛星首發,由周總理在北京“遙控”

49年前的那次衛星首發,由周總理在北京“遙控”

臨近發射,突然出現這樣的問題,整個發射場都很緊張。此時的每一步工作都要上報到周總理那裡,周總理指示大家,一定要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絕不準帶任何問題上天。

4月的戈壁灘乍暖還寒,尤其是在30多米高的工作臺上,棉大衣也無法抵禦半夜的寒冷。工作人員幾乎調來了發射場所有的頻譜儀和備份超短波信標機,進行各種狀態下的對比測試。大家不分晝夜地連續工作了70多個小時,終於查明瞭故障原因並順利解決。

在周總理的嚴格要求與全程“遙控”下,4月23日,發射陣地工作全部結束,所有測試符合要求。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將肩負著全國人民的期盼,飛向太空!

49年前的那次衛星首發,由周總理在北京“遙控”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