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文学少女系


凡有井水处,就有他的词。

柳永,或者叫柳三变,在宋代时就已经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如今更是因为代表作《雨霖铃》被写入了中小学生课本而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当然柳永写的好的不止这首,其他譬如《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富饶,有点像词版的清明河上图。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又或者是被苏轼称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八声甘州》。

关于柳永可以用来闲谈的小故事也有很多,时间的冲刷下,再是轰轰烈烈如陆游唐婉那样的故事,也不过一盏淡茶,聊佐清欢。但于字里行间细细的窥,也可看出些往日风流的影来。

众所周知,柳永是一个好词人,成为一个好的词人必须懂得音律,因为在唐代到柳永的时代,是词刚刚开始成型变得成熟的时候。它本来只是宴会上用作助兴的小曲,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既然是歌词就必须和音律,苏轼就常常因为所做之词不和音律而被同时代的人诟病。当然我们的东坡不是不懂音律,只是不愿为之,这是另话。

总之,柳永对音律是十分精通的,他甚至有一些自度曲,也就是自己谱的曲子。所以当时的歌妓都爱他,他逛妓院从来不用给钱。

再看一看他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一往文学




柳永一生为词,是命运的不可窥探的原因所致。当然作为进士出身,文学功底颇深,写点歌词也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是整个社会处于这种勾栏瓦社的文化浓厚氛围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呢?说起来都是泪。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一旦考上进士,与现在考上大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尽管考到顶尖的双一流大学,先在校学习多少年后,还得从基层做起,有没有有可能发展成为京官难说了。柳永不一样,考上大学,上任不久,就当了六品屯田员外郎的官,相当于现实在的部里司长,官的级别的确不小了。正因为是京官,才有资格和机会接近皇上。

柳永听说皇上过生日,作为天子门生总得表示一下敬意,送礼太俗了,也不是这个级别的官员能做得到的,思来想去,填了一首《醉蓬莱》词作为贺礼,当然词的水平是一流的,何况柳永在音乐上造诣深厚,属于真正的倚声填词,不是那种连平仄、押韵都管不住的附庸风雅者。那么,既然贺词是一流的,得不到夸奖情有可缘,毕竟是为皇上作词,如果都得到旨意,就不算是“金口玉言”了。柳永为皇上填词得不到重用,连柳永本人也觉得不是什么例外,却两眼巴兮兮的传来了“仁宗皇帝览而恶之。及御注差注至耆卿,抺其名曰:此人不可仕宦,尽从他花下浅斟低唱。”看清楚了点,这就是柳永“奉旨填词”的原由。为什么?原因在那个《醉蓬莱》词的下阕有一句“此际宸游”的话,一但有了这话,后面的“夙辇何处,度管弦清脆”话句再好,也是作为前句注脚,也就是说问题更严重。



柳永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怎么连“宸游”的词都分不清呢?这个词一般为仙逝者而表,意思是脱了苦海,终于驾鹤仙游了。皇上看到此处,不要说过生日之时,平常也难以下咽这个气。也许仁宗皇上知道柳永不是故意,是对“宸游”二字表述的误解。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一个词的用法都有特定的语境环境,其内涵和外延,非草草所能悟及的。柳永的教训,可谓十分深刻。作为文化人,应该汲取教训,学问之道,不可囫囤呑枣,涉及典故,多翻文献,多长记性。要知道,当你认为自己是大学问家的时候,同时别人也没有闲着。做学问就是做人,虽然中国文学上有讽喻诗,但作者付出的代价也很高。历代都有这种现象,柳永是无意和无知的,最残酷的莫过于明代高启,明祖赏识其才,却得到了若干个“讽喻”,对此想不通而致其腰斩。也许有文字狱之嫌,但前辙不可不鉴。

柳永的词有“三变”,一变,将小令扩展为慢词;二变,拓展宋词题材面;三变,丰富宋词表现形式”。但这些对宋词的变化,是落入了民间所得,尤其是与时人看不起,又想娱乐的会所打得火热,没办法的事,没人发工资,不填词不做乐,何以养家糊口?正因为如此,他最深入人心,创造了一代高水平的词作。柳永的成功,也打破了身段之尊,也验证了办事求人的无奈。为了扩大宣传,求孙相而“门禁甚严”,不得不央求名妓楚楚,使自己的词作有一个好的销售处,结果是馈赠有余,令他的一首词作成了代表作,即《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词的水准不是大晟乐府评定的,是地地道道的根植于社会底层,担当了人民作家和诗人的重任,老百姓喜欢,所以才有“世间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应当说,柳永在北宋初期影响很大,对宋词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诗词有重大贡献,对中国文学有重大贡献。

关注《三上词话》就是学诗词!


三上词话作者


柳永的词在宋朝是超一流的水平,属于最拔尖的一类。“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足见柳永的词在当时是多么的受欢迎,普及度很高。苏轼也曾说道: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词中你必须读的一位词人。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极少,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对后世影响深远。

要想对柳永的词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你可以读一读《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四首词都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是宋词中的上品。

论水平,在宋词中能与柳永比肩的人少之又少,个人认为不会超过十个。


阅读与思维


柳永,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出身官宦,饱读诗书,天生智慧,少年得志,却只能当个白衣卿相。他一生落魄潦倒、眠花宿柳,深知底层人民的疾苦,他的词被民间钟爱。他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传世名篇,为宋词的开拓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小编就通过五首词带大家了解柳永的一生。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年轻的柳永初到杭州就被当地的景色所吸引,这时的他踌躇满志,初出茅庐,想要施展才华,准备进京参加礼部考试,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荷塘桂树,听歌买醉,一片欢乐的气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都在这首诗里了。天真的他并不知道人生不是幻想的那样,未来的日子也不是他所设想的。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09年,柳永踌躇满志,参加了第一次科考,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但是事与愿违,擅长修辞写作的柳永偏赶上这一年宋真宗下诏,“属辞浮糜”的皆不录取,所以柳永初试落第。本来是自信满满的他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是初战失利的柳永没有放弃,毕竟还是很年轻的,以后得路还长,机会还多,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暂把功名利禄放在一边,换成手中的酒和耳边的歌。不过令柳永没有想到是,就是这首诗让宋真宗知道了,非常不高兴,从此他也上了真宗的“黑名单”。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首诗上了宋真宗“黑名单”,本以为再次科考总是能够高中的,但是屡次落第。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之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诗遣词造句自然流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情人惜别,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千里烟波,千种风情。余恨绵绵,余味不绝。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仕途不顺,让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入世之志的柳永倍受打击。浪迹天涯的柳永只能用词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心中的感伤,这首词就是他漫游渭南所作。“不敢登高望远,害怕望不见故国心中难过。这些年的奔波劳碌,究竟为了什么?远方的佳人一定在期盼着我的归舟,而我的心中充满了愁苦。”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1034年,仁宗亲政,这一次柳永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与二哥同登进士,欢喜不已。这就是他所作的一首颂圣祠,皇宫的秋景美丽祥和,皇帝出游国泰民安。这首词的创作,对柳永来说本是一个机遇,或可多少改变其多舛的命运。柳永深知此意,故在词中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但柳永未免有些迂腐,凭着一支生花妙笔,挥洒而下,却未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以至于出现颂词竟有语句与悼词暗合,“太液波翻”这句让皇帝不悦,故而多方挑剔,使柳永“自此不复进用”。

柳永这位宋代专事写词的文人,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词让自己遇祸。





草夕寸品文史


柳永,原名三变。他仕途坎坷,中进士之前,曾作《鹤冲天》词,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殿试之时,宋仁宗特落之,斥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始得高中。

柳永生平放荡不羁,出入青楼歌榭,为歌妓、乐工创作了大量的长词慢调。“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由于长期流落民间,他的词多写闺思恋情,湖光山色和都市繁华。艺术上长于委婉铺叙,俚词俗语,明白晓畅。所以深受民众喜爱,风靡一时,就连与宋毗邻的辽、西夏都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传唱范围之广。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重要词作家,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位大量填制长词慢调的作家,推动了词的发展。在他之后的大文豪苏轼,也是拿自己的词与他作比较,曾问乐工曰:“我词何如柳七?”可见柳永在苏轼心目中的地位。

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派别。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周邦彦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所以说,柳永的词在宋朝属于顶尖水平,可以跟他相提并论的大词家,三几人而已。

谢谢阅读!

2019-4-19日






皈峰


柳永,应该说是宋词第一人,一生专攻宋词,成绩卓著的人民词人。

若论宋词当年的群众普及、认可度,为人民大众创作,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所喜欢的词人,首推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史评“白衣卿相”,白衣者,布衣平民也!


柳永,平生放荡不羁,生活于社会底层,视官场如过眼云烟,皇帝慕名召之,不事承欢,帝逐之曰:汝填词去吧,遂游走江湖,自诩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当属致力专攻宋词第一人,《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风委婉,感情细腻,贴近现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历史上,时评“但有井水处,便能歌柳词”,就是说,柳词,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万民乐奏,老幼传唱。

所以说,柳永,实为大众词人,人民词人非其莫属!


z山海


事实上柳永的词算不得顶尖的水准。

现在很多人对柳永词的认知只有两个:第一,语文课本中选的那首《雨铃霖》,第二,“凡有水井处,即能歌柳词”这句传言。同时并以柳永在宋朝很出名来推断出柳永水平很高,但实际上连柳永的词集叫什么都不知道,滑稽笑。

这么说吧,柳词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 一是【狎妓俗情】

如《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定风波》(彩线慵拈伴伊坐)等等
  • 二是【市井风情】

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瑞鹧鸪》(全吴嘉会古风流)等等
  • 三是【羁旅行役】

如《八声甘州》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雨霖铃》之“晓风残月”等等

其中写的最好的是羁旅词,其次是都市词,最次的就是狎情词。而恰恰是写的最好的这部分令柳永达到了凡有水井处,即能歌柳词”,无他,通俗易懂还色情,自然被同辈中人广为传唱。

叶梦得: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严有翼:(柳永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大概明白柳永词的内容结构以后,我们再来谈谈他的水平。

虽然后世有评价《八声甘州》是“不减唐人高处”、或是《蝶恋花》是“非有情人不能道也”等等,但这些评价都不能掩盖《乐章集》中艺术技巧的贫乏-----虽然柳词铺陈极好,但仅仅也就只能讲铺陈了。这么讲可能不直观,我们拿周邦彦和柳永的词对比来看:

双声子(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西河·大石金陵(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两首同样是借景怀古的主题。周词从写景来看,上片勾勒轮廓以疏笔写远景,中片从“断崖树,犹倒倚”至“东望淮水”由密到疏,从近及远;下片则从远观之景,转到城中之景,笔法更密。非但如此,周词只通过对景物古今更替的时间变化以及化用前人诗意来表达情感,如上、中片的物是人非,到下片的物非人非,以及“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等化前人诗意而抒发的情感。整个词极富变化,时间断续交织,空间结构疏密有致,抒情处也熨帖自然、不漏痕迹。


反观柳词,则是走到哪就看到哪,看到哪就想到哪,想到哪就写到哪-----说实话如果不是柳永的铺陈真是有一定高度、写景精细生动的话,直接要被周词锤暴了去。


我们谈诗词人水平,其实是讲他所有作品的稳定高度是多少,而非是一两篇写的好。比如李白说崔颢的诗让他“眼前有景道不得”大家就会认为崔颢比李白水平高了?很明显不是。所以说柳永虽然有一些千古名篇,但实际上只会铺陈的《乐章集》的整体水平,别说比周邦彦了,就算比张炎、贺铸、吴文英、姜夔等人都比不过。

因此,柳永词整体水平在宋词只能算过去的,顶多也就只能算的个二流水平了。


无聊到巅峰


对于柳永的词在宋朝是什么水平?

哈哈,那还用说,肯定是高水平呀!

柳永出生于官宦家庭,原名柳三变,家中排行老七,又称柳七,因有屯田致仕之誉,故又称柳屯田。早年科举不中,浪迹于苏杭这块人间天堂之地,见多了人间的冷暖和风花雪月。暮年科举及第,当了一个小官。

柳虽然没有苏轼和辛弃疾名气大,那是因为各人的词风不一样,苏辛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凡爱好宋词的人,都逃不开柳永词。因为他开创了婉约派词的一个新领域,对填词手法进行了不少改革创新,他改了不少词调,也将一些俚词俗语用于词中。说白了就是写得更富于情感化了,更容易让广大人民群众看懂了!譬如柳永《雨霖铃》就是杰出的代表作品。自从纳入中学语文教材以后,让柳永的词得到了很好传播,起码让人明白了豪放与婉约的词区别在哪?这在四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宋朝是词的创作鼎盛时期,各路好手纷纷出场,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填词高手,故有唐诗宋词之说。


夜光珠2


柳永是北宋民间词人,他的词流传的面非常广,因此宋人笔记曾有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柳词”,又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词,始行于世”

但是,就像现在音乐界,古典看不起流行,80年代的流行看不起90年代的流行一样。柳永的词被士大夫一类的人看不起,被视为“声态可憎”,“语言尘下”。

有很多人都认为,柳永词只是写那些个儿女情长的事,实在上不了什么台面。但是,我们必须结合柳永的身世看待,才能对柳永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可谓“知人论世”

柳永一生仕途不畅。他的悲剧我们或者可以概括为儒家传统观念和他浪漫性格和天才的音乐才能的矛盾。

他出生于仕宦之家,本来听话乖乖去做官就可以安安稳稳度日了。但是他偏不,他爱玩爱自由,常去给流行歌曲作词。那些乐师若能找到柳永作词就身价百倍了。所以,来找他的人都要排长队。因此,柳永很多词的内容并不是写自己情感和胸怀,而是应这些乐师妓女的要求所作的。

好了,名气一大,没多久,连皇宫中的人也唱起了柳永的词。比如他的《倾杯乐》就传唱其中。后来因为考试不中,又写了《鹤冲天》,彻底把皇帝老板得罪了。从此“奉旨填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8, "group_id": 6366896885591966209, "user_id": 51414089634, "neardup_id": 4699456104375868750,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76, "subjective_score": 2, "w": 854, "file_size": 107229823}, "ultra": {"h": 714, "subjective_score": 1, "w": 1280, "file_size": 209285014}, "normal": {"h": 358, "subjective_score": 2, "w": 640, "file_size": 73878833}}, "sp": "toutiao\

SiwenStyle


柳永,聊屯田,北宋婉约派词创史人曾多次科考入京,后为皇家专业作家。妓女多为粉丝,诗词多半写男女私情和民间田原风光。对后继词人的创作多有启示,乃宋词之先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