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周智琛


秦的統一戰爭只用了十年,以一敵六,摧枯拉朽!讓後世的我們不由的驚歎,秦始皇陵兵馬俑這樣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是給了我們直觀感受這支威武之師的機會!

如此強大的戰力是如何形成的?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一.秦人好戰的傳統

自秦立國以來,由於所處地西北邊陲,多與狄戎接壤,迫使秦人不得不戰,甚至早期幾代君主都戰死疆場!秦人經過兩百多年的時間,在血與火中稱霸西戎!秦穆公時期秦軍就一直謀求東出,雖遭遇慘敗沒有成功,但是此後秦人並沒有放棄東出的願望!可以說地理環境和生存壓力鍛造了秦人堅韌的性格和好戰的傳統。

二.商鞅變法的成功

秦孝公以極大的魄力支持商鞅變法,相對徹底的變法讓秦國擺脫了當時的困境並且快速走向強大!變法內容中對秦軍戰力有深刻影響的就是軍功爵制度。強烈的利益驅使本就好戰的秦人更渴望在戰場上通過砍下敵人的頭顱來改變和提高社會地位,而且通過軍功獲得的爵位還可以世襲傳給子孫!瞭解歷史的朋友可以總結髮現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歷史上的強大軍隊幾乎都有類似的特點,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漢軍,清朝初期的八旗軍等等。紀律嚴明固然重要,內在的利益訴求才是保證軍隊強悍戰力的根本原因!

三.秦始皇本人的雄才大略

時勢造英雄!雖然秦的十年統一戰爭是在奮六世之餘烈的基礎上完成的,而且自秦趙長平之戰之後山東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的進攻,但是我們也不要忽略這個時期秦國自身內部所面臨的問題。長平之戰雖然秦國大勝,但也是慘勝,再加上之後邯鄲之戰的失利,秦國也面臨著危機。自秦昭襄王去世之後,秦國在三年內換了三任君主,秦始皇的祖父安國君在位僅僅三天就去世了,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去世。歷史的重任交到嬴政身上的時候他才13歲,還不能親政。在平定了呂不韋,嫪毐,成蟜等人的叛亂之後才穩定了秦國的局面,逐步樹立起絕對的君主權威,進而有序的進行轟轟烈烈的統一戰爭。可以說秦始皇本人既是那時秦軍的最高統帥,也是秦人精神象徵。而且在統一戰爭的過程中並不是沒有遭遇挫折,比如滅趙的戰役中兩次被李牧打敗,滅楚戰爭的第一次失利,國內叛亂,主將逃亡敵國等等。在遇到這些挫折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有堅強意志力和高超政治手段的君主也是很難順利完成統一大業的!


亙古懷念


這個問題很難做答。

看一下秦人的奮鬥史,也許就會明白秦國虎狼之師的來龍去脈了。

秦人先祖原是商朝的得力干將飛廉,是商朝貴族。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忠勇的飛廉家族力戰周軍。在戰場上表現出不俗的戰力,自己也損失慘重並且引起周朝的忌憚。商朝滅亡後,把飛廉家族流放到華夏西方邊境――犬戎之地。

從此,秦人的祖先――贏氏離開了人們的視線。在戎狄肆虐的邊境地區,弱肉強食是基本的規則。為了生存贏氏不得不常年血戰不止,無暇他顧。

直到造父以高超的駕車技術為周王賞識並立了功,贏氏才再次顯赫起來。造父被封在趙地,成為後來的趙國。因為造父的緣故,贏氏部族也有了起色,被周王分配了工作――替周朝養馬。

國之重事,惟祀與戎。那時代,馬是軍隊的重要物資,是絕對的國之重器。能把養馬交給贏氏,這意味著對贏氏的信任。想必贏氏對這個工作,是感激不盡的。

到造父的侄孫非子時,贏氏因養馬有功,被封在秦地。非子被稱為秦非子,贏氏從此以封地為名,真正的成了秦人。從秦非子開始,秦人與周王室關係更加親密。秦人一邊養馬,一邊為周戍邊,與戎狄做作戰。

到周曆王時,戎狄部落反判。戎狄拿強大的周王室沒辦法,就把與周親密的秦人做為打擊目標,差點滅了秦人,攻佔了秦人的封地。秦人死傷慘重又失去了封地,幾乎失去了一切,徹底的與周朝綁定在了一起。

周宣王繼位後,讓秦人帶兵討伐反判的戎狄。經過數十年的苦戰,終於從戎狄手裡收復了失地。周朝為激勵秦人與戎狄打仗,進一步擴大了秦人的封地。

秦人在與戎狄的不斷較量中,逐漸成長起來。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更加為周朝倚重,有了崛起的資本。

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鎬京被犬戎和申侯攻破,周幽王被殺,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大部分諸侯都沒有前去救援,即使去了也出兵不多,只有秦人全力作戰。秦襄公帶兵趕走西戎,幫助周平王繼位。周平王擔心西戎再次來襲,決定遷都洛伊,秦襄公又帶兵一路護送。

為答謝秦人勤王之功,周平王把周人失陷的故地關中地區慷慨的封給了秦人。

秦人後來驅趕西戎,據有了關中平原的大部分。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在雍建都,秦國終於有了強國的氣象。從商朝滅亡後贏氏西遷,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年了。

秦國此後一直在努力奮鬥,到秦穆公時期還參與了中原的爭霸。但是由於周朝遷都洛伊後,關中地區與中原的聯繫減弱,逐漸遠離中原的文化核心。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秦人的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逐漸落後於東方諸侯國。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周王室東遷已經400多年了。東方諸侯國已經開始變法,從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秦國卻還處在落後的奴隸制社會。由於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差距,出現了“天下卑秦”的現象。諸侯國甚至把秦國當作是曾經的戎狄,而不再是華夏的諸侯國。

秦國的鄰居魏國位於中原,最先實行變法,建立了新式軍隊。魏國憑藉強大的國力和軍隊,一再西進,擠壓秦國的戰略空間。秦國試圖反擊魏國,卻屢次三番的失敗。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也在戰場上受了魏軍的箭傷而離世。

秦孝公繼位後,一方面要對抗魏國隨時可能發起的滅國之戰;另一方面又要忍受天下卑秦的恥辱。秦人在商朝時就是天下顯赫的貴族,在西周時又是周朝倚重的諸侯,有著強烈的自尊心。秦孝公為改變這種情況,開始了變法強國的進程。

公元前356年,秦國以強大的決心開始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把秦國變成了一臺精密的戰爭機器,國家的每個人都變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秦人的祖先本來就是軍事貴族,以善長打仗而聞名。秦人立國後,仍然以尚武聞名於世。東方稱秦人以貪狼為俗,稱秦軍是虎狼之師。

再加上,秦人是養馬的出身,還擁有天然的極佳養馬地。與他國相比,擁有極大的馬匹的優勢。

如今,被商鞅變法精心設計後,秦人組成的秦軍更有虎狼之實。

商鞅變法後,秦國就開掛了一般。先是反擊魏國,把魏國打得遷都以避秦軍。秦孝公的兒子贏駟憑藉國力稱王,然後又南滅巴蜀,擴大了領土。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大獲成功,趙國以騎兵縱橫捭闔,壓制了秦國的勢頭。但是,養馬出身的秦國不缺馬匹,迅速的仿照趙國組建了騎兵。

趙武靈王覺察到秦國組建騎兵,有感於秦國的強大實力。決定帥軍滅秦,剪除趙國崛起的大患。但是,趙武靈王的滅秦之戰還沒有實施,就又在內部政變之中送了性命。繼任的趙王沒有趙武靈王的雄才大略和天賦。趙國崛起的勢頭隨著趙武靈王的死,而受到了挫折。

到贏稷做秦王時,秦國又奪取楚國和三晉的大片土地,在長平之戰中消滅了趙國胡服騎射而來的主力軍,佔據天下大半,有了統一天下之勢。

到嬴政繼位後,天下歸秦之勢已成,人才紛紛進入秦國效力。諸侯國更是因為恐懼秦國而紛紛賄秦,對抵抗秦國失去了信心。

秦國內部,關中和巴蜀的水利設施已經修建完工,糧食產量大增;手工業大幅度發展,使得軍械製造有了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發動了滅國大戰。從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21年,秦軍先後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從秦人的祖先西遷的周初到現在一統天下,已經有800多年了。

秦人乃至於秦國的輝煌由此達到了巔峰,可惜的是,秦帝國曇花一現。統一天下後,僅歷經二世就亡了。(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我是生活問道。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相信大家對《大秦帝國》中這首短歌都不陌生。電視劇中有虛構的環節,但是對於秦國強大的過程中關於軍隊的改革描述還是比較符合歷史記載的。

秦國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並不是一朝煉就,從秦國始祖秦非子獲得封地的那一刻起,戰鬥部族的烙印就已經為也未來的強秦打上了記號。


因養馬有功,秦非子被周孝王封為附庸------象徵意義更大,畢竟只有不足五十里的屬地,但畢竟是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得到機會的秦國先祖們就如同開了掛一般,公元前821年,秦莊公一舉擊敗周朝的心腹大敵西戎。被封為“西垂大夫”,並把犬丘(現天水)封給了秦莊公,這時候秦莊公依舊不是諸侯,還沒有建立秦國。公元前771年,曾經一次次為了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西戎攻殺,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秦襄王護送周平王東遷,東周建立。周平王因為護送有功,封秦襄王以候位,並封賜岐山以西的地方給秦襄王,自此,秦國才躋身諸侯之列。

但是被封為諸候的秦襄王封地卻並不是富饒之地,恰恰相反,民窮地脊,又處於西戎部族環伺威脅,生存條件不可謂不艱難。要麼生要麼死。骨子裡注滿戰鬥基因的秦國將士立刻投入了對西戎的作戰。


秦穆公時,秦穆公任好重用“五羖大夫”百里奚,蹇叔等人,東進西攻,將西戎12國盡數剿滅,拓疆千里,同時消除了後方的威脅。

秦穆公的時代沒有從根本上使秦國成為強國,自穆公後,秦國陷入百年之久的衰落,直至秦獻公時,秦國對軍隊進行了改革,局勢才得以穩定。但此時的秦國積重難返,秦獻公也因為在對魏國的作戰中受傷不久後死去。


秦孝公繼位成為秦國國君。秦孝公通過反思覺得只有學習別的國家進行改革才能讓秦國強大,因此發佈招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在他的誠心之下,衛國人商鞅來到了秦國。商鞅的到來,從根本上改變了秦國的根本。

商鞅認為,國家軍隊的戰鬥力的強弱來自於國家是否強大,國家的強大取決於國力是不是強盛。因此,商鞅首先對人口結構做出改變,立法規定家中孩子成年後必須分家另立門戶,並登記戶口在冊便於管理,而且男子16女子15就必須結婚,達不到要求的要受到嚴厲懲罰。分家立戶讓社會家庭基礎得到快速發展,同時加強了國家文華紐帶鏈接。


商鞅重農抑商,但並不是不發展商業。而是採取商業由國家統一管理的辦法,類似於最早的國企。將可用於換取戰略物資的生產資料統一收購,用來和其他國家進行買賣。這些戰略物資投入到軍隊建設後,軍力得到大力發展。

對於諸國都存在的弊病,商鞅率先做出改革,廢除奴隸制,打破世襲制,提出軍功制。通過參軍作戰可以改變社會地位,這個變革讓很多具有軍事才能的人湧現出來。

公元前350年,秦國遷都至咸陽。隨著遷都的完成,秦國的改革也迎來了最高峰階段。商鞅打破了秦國“世襲世祿制”,建立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管理。這些措施直接影響到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制度,後來的李斯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完善。

隨著戰鬥力的不斷增強,在與當時的霸主魏國作戰連續取得勝利後,秦孝公十九年,周天子冊封其為“方伯”,承認其霸主地位。

秦惠文王時期雖然處死了商鞅以平復國內日益矛盾的階級對立,但商鞅變法的精髓被保留下來。通過合縱連橫的戰略構想,一舉擊敗諸侯各國。這個時期,秦趙楚出現三足鼎立局面。但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已經漸顯端倪。



隨著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病死,秦昭王繼位,秦國武力也開啟了巔峰之旅。至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被白起坑殺,戰國時期最後一個有實力在軍事上與秦國對抗的國家終於宣告失敗。至此,統一天下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前256年,由於秦國越來越強大引起了西周公的不滿,本來約定了其餘六國一同伐秦,結果六國都害怕秦國,沒有參與。西周公在秦國的威脅下投降,而隨著東周周赧王駕崩,天下歸一的周鼎歸秦所有。公元前250年時,延續了879年的周朝宣告滅亡。

公元前247年,千古一帝秦嬴政繼位秦國國君。公元前230年開始統一六國的征途,只用了短短十年,秦國在滅掉最後一個國家齊國後,秦國終於統一六國,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秦始皇也成也千古一帝。

從公元前770年秦國成為諸侯之一到統一六國的公元前221年,用了漫長的549年時間。


這漫長的500多年,一直伴隨著秦國的是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正因為地處險惡,秦國人想生存下去只有選擇戰鬥。在不斷的外部衝突中,秦國人的改革圖強政策被一貫的執行下來。春秋戰國其餘諸國也各有風騷時期,可是可以將變法始終貫徹執行的,只有秦國了。

秦國率先打破的舊有制度是成功的基礎。自商鞅後,先進的軍隊造血制度使秦國軍事領域人才輩出。如此一看,秦國的成功也就不奇怪了。


生活問道


秦始皇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在春秋時期,諸侯各國的軍隊大部分都以戰車為主,但到了戰國初期魏國變法,在變法途中建立了魏武卒。魏武卒當時的戰鬥力極為強悍,使其諸侯各國聞風喪膽。為國也是靠著魏武卒強盛了一段時間。

秦國的軍隊初期也是破敗不堪,但是因為秦人的意志使其戰鬥力並不底下。秦國的虎狼之師是從商鞅變法才慢慢的建立起來的。

秦軍的強大戰鬥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有以下幾點:

一、秦國地處西部邊陲,常與西部遊牧民族作戰,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秦軍強大的韌性,以及好戰的性格。 二、在秦國初期秦軍的戰鬥力也只是平平常常,而在商鞅變法的時候,特地對軍隊進行了改革。改革後的秦軍,不論出身、不論長相、一視同仁,只看中其能力。秦國一直有著‘布衣卿相’的優良傳統。商鞅此舉大大的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受到秦軍士兵的大力支持,從而激發了秦軍的戰鬥力。


三、傑出的統軍人才,嚴明系統的訓練體系,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最彪悍的軍隊也需要一個統調有度善於排兵佈陣的傑出將領,這樣才能使得虎狼之師發揮其真正威力。秦國將才湧現,吸納眾多人才。軍隊需要令行禁止,需要有一套訓練體系,而秦朝制定了完善的訓練體系,並且為保障這套體系發揮真正作用,有嚴刑峻法為其保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軍隊打仗必須要有充足的後勤保障,秦國後勤為軍隊提供持續動力。 總之秦國的變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而是經過幾代君主嘔心瀝血,發奮圖強的經營出來的。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


奇談野史


開篇明義,大秦的虎狼之師是得益於大秦的綜合國力,包括經濟、法律、政治、社會價值觀的引導。

秦國先祖起於秦地,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秦國。經歷了初期的開疆擴土,秦國由於施政策略的問題和外界的壓力,進入了一段百年衰落的低迷期,權貴爭鬥,經濟衰敗,土地兼併,民間疾苦,百姓私鬥成風。這些亂象彷彿預兆著秦國將亡。但是決定秦國曆史轉折的兩個人物出現了,秦孝公和商鞅。

孝公即位之初,對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國人衛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術,孝公甚喜,力排眾議,以衛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 [注一]

毫不誇張的說,有了商鞅切實有效的施政策略,又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秦國從此走向了一條變法改革,強國富民的康莊大道。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解決秦國的頑疾,包括削弱權貴特權、賜予爵位憑藉軍功、給百姓上升渠道、廢除井田制、刺激農業生產,遏制民間私鬥、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國內度量衡、重塑社會價值觀等一系列措施。秦國在這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快速進入了崛起階段。經濟發達,百業興旺,民間以軍功為榮,勇於為國作戰。接下來收付河西失地,打得不可一世的魏國一敗塗地,真正確立了自己戰國七雄的地位,也為日後的一統天下打牢了根基。

事物的變化過程都是量變到質變。國家的綜合實力也是如此,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橫掃天下的急先鋒確實是大秦的虎狼之師無雙衛士。但是支撐這一切的是秦國傲視天下的綜合國力,是秦國數代人的積累。



雲凱小哥


淺談形成的幾點原因:

一,首先看秦國所在的地理氣候環境。地理環境對於人的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秦國發家於西北地區,因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有功,被封為諸侯,從此秦國開國。秦國位於陝西地區,這裡乾旱半乾旱氣候,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反差極大的氣候對於秦國人的身體素質提出高要求。同時也表明他們能適應惡劣複雜的環境,也間接培養了秦人堅毅的性格。

二,周圍複雜的敵人對於秦軍的鍛鍊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秦國大部分邊境與少數民族接壤,秦軍對戎狄戰爭不斷,秦穆公時,滅西戎十二國,開拓千里國土。除了與遊牧民族戰爭,秦國還有中原其他國家爭霸,秦人多次處於戰爭狀態,對於軍隊作戰培養起到巨大作用。

三,秦國勵精圖治的君主們,秦國的君王大多具有非凡才能,注重對於軍隊的培養。讓他們為秦國開疆拓土。

四,變法促進軍隊戰鬥力飆升。獎勵軍功,以為國家戰鬥為榮。使得秦國軍隊在戰場作戰異常勇猛,因為有軍公不但有榮譽,還有隨之而來的財富。

五,傑出的統軍人才,嚴明系統的訓練體系,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最彪悍的軍隊也需要一個統調有度善於排兵佈陣的傑出將領,這樣才能使得虎狼之師發揮其真正威力。秦國將才湧現,吸納眾多人才。軍隊需要令行禁止,需要有一套訓練體系,而秦朝制定了完善的訓練體系,並且為保障這套體系發揮真正作用,有嚴刑峻法為其保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軍隊打仗必須要有充足的後勤保障,秦國後勤為軍隊提供持續動力。


黑白史地理牧


秦人從祖上就帶有善戰的基因,秦國創始人秦非子的祖先就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之子惡來之後。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封秦地,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保衛周王室有功,秦被正式封為諸侯國。可以看得出來秦國一直以戰功為榮,也奠定了秦人尚武的習俗!

秦人封地在今天陝西甘肅一帶,即時今日去到那邊也門感受到西北漢子的好戰的個性。更別說兩千多年前的秦了。秦國封地周圍少數民族眾多,大多好戰,經常來犯邊境秦國經常南征北戰,看《大秦帝國》第一部的開頭你就能感受到秦國人有多麼勇武好戰,雖然個個穿的像叫花子一樣可是面對霸主魏國來說毫不含糊,還俘虜了當時的魏國主帥公叔痤。秦國貴族也是以戰功為傲,而且秦國身處西北之地,絲竹之樂很少,老百姓們平時不是喝酒就是打架。而且每年族與族之間私鬥盛行,有時候私鬥造成的死亡人數比打仗造成的損失還很大。所以商鞅變法頭等大事就是禁止私鬥。

商鞅沒變法之前,只有貴族能憑戰功獲得爵位,但是平民百姓是不可能的能給你職位爵位就不用想了,有了爵位就能享受福利退休了有保障。而且秦國經常打仗造成的人員損失不少很多人平民百姓卸甲回家基本非殘即傷但是卻又沒人養他們,又加之私鬥之風盛行,每年人口增加量很少,所以導致秦國雖坐擁關中沃野千里糧食產量卻難以養活秦國人,秦國越來越窮,所以才有了天下卑秦之說。

商鞅來到秦國變法強國,頭要的條例就是獎勵耕戰。就是平民百姓也能靠戰功加官進爵,秦人本來就善戰,又聽說打仗能發家致富,所以他們打起仗來更瘋狂,甚至連鎧甲都不穿。這是戰國時期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那時候只有秦國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可以靠打仗加官進爵成為貴族。可以說這一制度把秦國人的戰鬥力百分之百的發揮了出來。

那時候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滅了中山國,戰鬥力可以和秦國不相上下,結果長平一戰直接被坑殺四十萬。楚國更是連國都郢都都丟了,齊國算很強了吧,王翦父子滅他的時候完美的展現了什麼叫摧枯拉朽。秦國後繼者漢朝一直深受匈奴困擾,可在秦國時期蒙恬率二十萬秦國鐵騎在河套地區的打的冒頓不敢來犯,所以《過秦論》有一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足以看得出秦國的戰鬥力。

其次聽聽秦國無衣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戈矛,王於興師。我大概只記得這幾句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別說沒有衣服,大家都是兄弟一起穿,把我們的武器保養好,稱王靠的就是打仗。光聽聽他們的戰歌就知道有多好戰,虎狼之師並非浪得虛名!!


上書史齋


以商君之法定秦國虎狼之基,以秦人敢死成虎狼之形,秦君為虎頭,秦劍為狼牙。



星海2042


任何虎狼之師,兵在其次,在於選將!

看看秦統一六國之前的統兵將領即可知曉,比如白起,殺人如麻,且是名將,有虎狼之師何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