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上周六图书馆有一个讲座,题目是“如何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讲课的老师是心理学老师张芳,她讲了一个自己的个案,让我深深为之触动。

有一对父母带着他们四年级的女儿去求助,说孩子四年级了,平时乖巧的不得了,成绩也很好。但是最近女儿说不愿意去上学了,父母心急如焚,怎么劝孩子都没用,只能带着她求助心理医生。

张老师:“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女孩:“爸爸妈妈天天让我写作业、做卷子,这个区的做完了,还有别的区的,所有区的做完了,还有别的省市的,我好累,我不想再做了。”

张老师:“爸爸妈妈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你进好的学校,将来过更好的生活。”

女孩:“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不用买衣服,也不想吃好吃的,吃点泡饭就可以了。”

张老师:“现在爸爸妈妈还能照顾你,那以后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呢?”

女孩:“以后可以拿低保,上海的低保有2000多块,足够我生活了。”

张老师有些震惊,因为根据她的专业判断,这个孩子缺失了对成长性的需求,精神能量没有了,而这些正是典型的“抑郁症”的特征。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抑郁症不是大人的“专利”,孩子也会患上抑郁症

随着现在知识的普及,抑郁症已经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名词。在我们的认知里,抑郁症从来都是大人的专利,却没有意识到,孩子也会患上抑郁症。

我们忽视了孩子这一情绪障碍,是因为孩子的情感发展还未成熟,情绪也不能完整的表达,所以它的症状也不如成年人这样明显。再加上在我们眼中,孩子从来都是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所以很难把孩子与抑郁症划上等号。

女儿曾经就读的幼儿园有一位小朋友叫天天,天天5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他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感情非常深厚。在之后一段时间内,天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也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候一个人在角落静静的发呆,很长时间都不说话。

据天天的妈妈说,有一次天天曾问她,奶奶是不是去了天堂,想要去找奶奶。后来妈妈带天天去了医院,得出的结论是天天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觉得孩子是学习太累了,或者是孩子脾气上来了,却没有想到,这些奇怪的表现会是抑郁症的症状。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如何辨别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许多人对抑郁症的认知,还停留在明星因为抑郁症而去世的层面。但是孩子抑郁的症状和成年人是有区别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的也各不相同,由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能完整的表达,所以更加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

美国的精神学会曾经指出,儿童抑郁症症状可以表现为下列五个方面:

一、生理方面的变化:孩子厌食、疲倦,没有活力,整天都无精打采的,而且身体迅速消瘦。

二、情绪方面的变化:孩子情绪容易波动,容易陷入长时间的低落中,悲伤难过,甚至会产生莫名的愧疚感。

三、思维方面的变化:患有抑郁症的孩子,精神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决断力都有所下降,甚至精神恍惚会出现幻觉。

四、行为方面的变化: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活动量明显减少,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时会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脾气暴躁,有攻击性,或者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五、人际交往方面的变化:孩子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愿外出。总之不愿意进行人际交往,态度冷漠,令人感到难以接近。

有些父母说,抑郁症和自闭症感觉有点相似,我们该如何去分辨?

自闭症一般是先天形成的,主要是指患者有行为和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多发于2-5岁的儿童,而且会引起智力低下等,交际功能障碍等疾病,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而抑郁症是每个年龄段都会发生,它是一种心理上的一种障碍,这种病情多数是由于后天刺激造成的,如果坚持治疗,抑郁症完全可以被治愈。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1、遗传问题

科学证明,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曾经得过抑郁症,那么遗传给孩子的几率是25%。如果双方都得过,那么几率就会增加到50%。

没想到抑郁症竟然会遗传,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长在抑郁症的环境里,那么他就有可能把这个环境当成正常的生活环境。而父母则通过家庭的环境和气氛的影响,把抑郁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情绪问题,也要注意培养自身积极的情绪,不要将负面的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否则孩子真的容易产生抑郁。

2、创伤原因

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包括孩子和成年人,是由于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导致抑郁。比如说:失去至亲至爱,或是搬离原来熟悉的环境。由于孩子的心灵本来就比较脆弱,通常没有处理这些重大创伤的能力,就好像上文中的天天一样,这些事情在他们心里留下了阴影。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3、精神压力的影响

引发孩子精神压力的主要原因有三类:家庭、学业和人际交往。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就像张老师个案中的女孩,不管她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导致学习障碍,对自己本身的能力感到怀疑引发抑郁。

孩子的生活接触面本身就窄,家人、老师和朋友在他心里都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一旦他受到来自家庭、学习或者人际交往上的伤害。比如:成绩滑坡或者犯了错误,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反而是受到了更严厉的责罚,那么就会严重摧毁孩子的信心,让他们陷入到害怕、担忧的状态,不想见到老师和家长,最终产生孤僻、自卑等抑郁情绪。

同时,居高不下的离婚率、过重的学习压力,冷漠的人际关系都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抑郁的威胁,而且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父母该如何避免孩子出现抑郁的情绪?

韩国教育心理学家吴恩瑛博士在其著作《孩子的压力》一书指出:生活琐事哪怕是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大人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让幼小的孩子遭遇心理压力。

所以如果父母要让孩子摆脱抑郁的情绪,更多是要从本身的情绪和教育方式出发。

1、不要用过高、过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父母想要孩子学习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多的压力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紧张感,使他们情绪郁闷,反而不不利于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现在的学习竞争已经这么激烈,我们更不能用过高、过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应该用宽容和睿智来对待他,让他能以快乐自信的状态去面对学习。

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我们不能总用责备的态度,失望的神情来对待他,而应该帮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引导他吸取教训。虽然就像张老师说的,要做到这样非常难,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不好,第一反应一定是非常不愉快的。但是,我们应该首先克制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究竟什么才对孩子是最重要的。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2、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多倾听孩子

有时候孩子的抑郁情绪不明显,如果我们不细心观察,很可能会疏忽了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有所察觉时,恐怕他已经抑郁了好久,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留心观察他一下,同时也要和他经常沟通。

比如孩子说“好累,不想去读书,想自杀”之类的话。家长不要岔开话题,更不要回答他“你想死,我还想死呢”这样的话,非但不能帮助他,还在无形中对孩子施加了语言暴力。

此时,我们可以从他的话中听出一些端倪,但也不要急着去给他讲道理,而是应该慢慢的启发他,疏导他,并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建议。否则他非但不会领我们情,也不会再想跟我们沟通,到那时会更加抑郁。

3、抑郁也是一种疾病,也需要就医

有些家长可能会察觉孩子的改变,但他们不愿意接受孩子有心理上的疾病问题,因为这无疑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教育的失败。

如果孩子真的患了抑郁症,请带他们及时就医,现在医学有很多方法可以治愈儿童抑郁症,比如行为疗法、游戏疗法、音乐疗法或是体育疗法。症状明显的抑郁症孩子,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

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微博上的“走饭”吗?一个因为抑郁症在寝室自杀的90后女孩。如今她的微博还在,许多抑郁症患者在这里倾述自己的遭遇,但是“走饭”却人已不在。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孩子总是郁郁寡欢,父母要引起重视,“抑郁症”并不是大人的专利

“走饭”在其中的一条微博中说道:“没有一个可驻扎的地方,到每一个地方那儿的人都对我说,你得走。就连回家妈妈都说:你不能留在这儿。”如果“走饭”的妈妈当时就能察觉女儿的异样,如果她能给女儿多一些的关爱,如果能带女儿及时就医。也许今天的“走饭”虽然普通,但仍然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