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火中的巴黎圣母院(图源:东方IC)

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震惊了全世界!

这座饱经风霜的伟大建筑,承载着全世界人民的美好向往,这座令人敬仰的丰碑,不仅是法国历史的一页,更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大火烧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它烧毁了人们一睹盛容的梦想,烧毁了造访一个建筑奇迹的可能性,也烧毁了近距离缅怀雨果的实体依托!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火灾后的教堂内部(图源:东方IC)

这场令全世界为之叹息的烈火浩劫,也为全球的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神州大地遍布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天灾、战火的种种摧毁,许多珍贵的文物遗迹,只能在文化的记忆中拼凑着碎片。除了圆明园和咸阳宫,中国历史上还有数不清的建筑古迹饱受磨难,它们有的已经化为灰烬永不复生,有的还坚强的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让后世为之敬仰叹服。

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那些曾经辉煌屹立过的中国古代建筑。

千古名楼之殇

中国的古楼建筑因精湛的工艺和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成为最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然而也因为其木制结构和楼体的高度,而成为“最脆弱”的群体。

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鹄叽头,始建三国盛于唐代,此后历经战火,屡建屡废,仅在明清时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只留下一个铜铸楼顶孤独百年。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光绪年间的黄鹤楼

直到1985年,历时四年的以同治黄鹤楼为蓝本的新楼体终于落成,新址选在与黄鹄叽头千米相望的峰岭上,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高大宏伟的黄鹤楼。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黄鹤楼

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湛工艺。然而,这座始建于公元220年的千古名楼,却历经劫难,遭受火灾、水灾、雷击、战乱等多次摧残,又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建与修缮,如今仍顽强地屹立在世人眼前。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明末清初的岳阳楼

王维笔下的滕王阁也经历了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1926年,最后一次修建的滕王阁被北洋军阀纵火烧毁,仅存下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宋代的宫廷画《滕王阁图》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偕同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的宋代《滕王阁》宫廷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今天这座仿宋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滕王阁

此外,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亭台楼阁,如山西鹳雀楼(战火)、云南大观楼(战火、水灾)、广东镇海楼(火灾)、贵州甲秀楼(老化)等历史名楼,都未能逃开战火和岁月的侵蚀,经历了几毁几建才得以重建天日。

尘世中飘摇的宫殿

在古代社会,新朝代的建立往往会带来旧皇城的劫难,因而多数宫殿都毁于政权的争夺中,也有少部分毁于天灾人祸。

如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楚霸王项羽将覆压300多里的阿房宫付之一炬。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阿房宫(设计图)

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结盟,为了不给东汉朝廷留后路,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城,方圆二百里的宫殿宗庙、屋宇无一幸免,大火足足烧了半个月,整个洛阳城变得满目疮痍,尽皆残垣。

西安太极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也是唐代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在唐朝末年,这座恢弘的殿宇毁于战火,如今,犹存的遗址大部分已被现代建筑所叠压。

作为唐代的统治中心,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曾经繁华234年之久,直到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随着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历经多年战乱,三次焚毁,最终当然无存,大明宫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空余盛名。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唐代大明宫复原图

大概是宋朝皇帝不热衷大兴土木,北宋的都城是历代宫殿中最小的,即便如此,也没能逃开被毁的厄运。在金人灭掉北宋后,公元1155年,汴京故宫燃起大火,盖世繁华,终成一梦。

原为吕洞宾的诞生地山西永乐宫,于元太宗三年(1231年)被火焚毁,今天的永乐宫为后来重建。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北京祈年殿,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遭雷击焚毁,现在的祈年殿为按原样所重建。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祈年殿

寺庙的劫难

历史上的寺庙,似乎一直与水火和战乱相连,没被打上任何印记的为数极少。

始建于魏孝文帝(496年)时期的嵩山少林寺,在隋末被农民起义军纵火焚毁,此后几度兴废,直到1928年,又被占据嵩洛一代的军阀石友三纵兵焚寺,熊熊大火吞没了整个寺院,各殿中的佛像、经卷、书版、法器等也都化为灰烬。

四大名寺之一的南京栖霞寺,于南齐永明元年始建(483年),后经唐宋扩建增修,规模宏大,佛事鼎沸,直到清代(1855年)被大火烧毁。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1944年的栖霞寺三圣殿

著名古刹寒山寺也在寺院建成后,屡次毁于战火。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原有寺庙300多座,现仅存78座,其余多毁于战争和火灾。

开封大相国寺,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宝元年建寺(555年),后经唐宋扩建成为著名的大相国寺,最后却因黄河水灾泛滥而冲毁,不仅如此,开封城内的所有文物建筑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摧毁。

水难避火的藏书阁

天籁阁是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的藏书阁,里面的历代名画珍玩足以令任何一个见多识广的行家目瞪口呆。对天籁阁最流行的描述,就是它堪比故宫的藏品数量,而且全是顶级珍品。这样一座让历代文人、艺术家向往的天堂,却在1640年被南下的清军焚毁和洗劫,天籁阁也从此烟消云散、魂飘天籁。

嘉靖进士范卿也为自己丰富的藏书建造了藏书阁,就是天一阁,经他多年收藏累积的典籍达七万卷,然而仍然未能逃脱战火和台风的损毁。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天一阁

还有清代的七大皇家藏书阁,分别是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行宫的文汇阁和杭州西湖孤山的文澜阁,为了避火,这些藏书阁特意取了水字旁的名字,然而却无一幸免的遭受了焚毁的厄运,目前,《四库全书》只有文渊阁、文津阁和文溯阁版本尚存于世。

除了历史上被战乱、水火摧毁的文物古迹,近代也有大量因天灾和人为损坏的古迹,如1993年,南昌万寿宫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2015年,云南大理的明代拱辰楼被大火烧毁,还有在汶川地震中损失的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武侯祠、杜甫草堂、李白故居等诸多人文历史古迹。


巴黎圣母院的劫难,让人想起那些难以再现的中国古代建筑

▲南昌万寿宫

古迹保护是各国文物保护者共同面临的课题,除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破坏,在防止古迹遭遇火灾、洪水、污染等物理损害也是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

为此,国家特别出台了文物保护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措施,并对现代施工进行了严格管控。

果戈里曾说过: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

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

只有它还在说话。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座城市的面孔,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保护好古建筑、古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

面对这些劫后余生的文化遗迹,惋惜之余更觉它们的弥足珍贵,天灾难避,人祸却可免,在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更加需要每一个人去呵护和珍惜!

具初步预测,修复巴黎圣母院大约要耗费400亿欧元,但就算修复了,估计那时的圣母院也不完全是大火之前的圣母院了。所以,趁着春光正好,尽量多去看看那些我们还能看到的跋涉过漫长岁月依然还在的历史文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