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病,得治?

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病,得治?

最近,一個朋友找到小艾說,孩子被醫生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原本很喜歡曬娃的TA,現在特別自卑,因為只要跟別人說到孩子感統失調了,他們的眼神立馬變得異樣起來,好像TA的孩子得了什麼傳染病一樣,唯恐避之不及。那麼,感統失調真如大家理解的那樣,是一種不治之症麼?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人們之所以覺得感統失調是一種病,是因為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所以,當你問TA什麼是感統失調的時候,TA往往也是答不上來。問急了,說不定會告訴你,這是醫生說的。

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病,得治?

醫生說孩子感統失調有錯麼?當然也沒有錯。感統失調在醫學上就是所謂的“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症”。它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多發生於成長過程中的嬰幼兒身上。如果家中幼兒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動作笨拙、膽小害怕、語言能力發展遲緩、怕生、黏人、學習障礙等表現,就屬於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在智力上大部分沒有缺陷,經過相關檢查,甚至智力水平還常常處於平均水準之上。但是這些兒童在學習和行動上經常會有困難,其中1/4的患兒因為學習能力的缺失而導致在學習上嚴重落後於同齡兒童,而被誤以為是智力上的發展不足。

這些孩子對於周遭的種種刺激性反應的抑制力不足,從而導致個體的平衡感發展緩慢,身體也因此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尤其是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經常不能集中。其實,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也會在一些言行舉止的細節處表現出來,家長可以通過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來進行判斷。

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病,得治?

無法確定慣用手

一般孩子在3歲左右時會發展出優勢的慣用手,進而用這隻手來完成諸如拿筷子和湯匙、用筆和剪刀、投球或將玩具遞給別人等一系列動作。如果左右手混亂使用,則會影響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不管是左利手,還是右利手,都要順其自然,因為強制性的改變容易引起混亂,從而影響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剪指甲時容易緊張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討厭甚至是害怕剪指甲,但是大多數人都會學著去忍耐、去適應。然而仍會有一些孩子一直害怕甚至發生異常狀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觸覺防禦過當的現象。同時這些孩子還可能特別討厭剪頭髮、洗頭髮、洗臉、洗澡等,這些都是觸覺學習不足所引起的。

無法對東西進行正常排序

因為視覺空間判斷能力有所缺失,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排列東西,如整理桌椅時常常會遇到困難,將方向弄錯。鞋子穿錯左右腳,玩具無法迴歸原位,扣扣子有困難等都是常見現象。

聽寫測試有困難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進行聽寫練習時經常遇到困難,漏字、漏段或是不能像同齡孩子一樣跟上速度,這都是因為他們對於聽到的聲音信息無法進行實時瞭解,故而反應較為遲鈍和異常。 做數字排列遊戲時,也經常會弄錯數字的順序,例如可能將數字7後面的8漏掉,而直接跳到9。

走路不協調

因為固有平衡能力或前庭平衡發展不全,感覺統合不佳的孩子在走路時也不協調,具體表現為平常總是愛一蹦一跳的,害怕站在高臺上,上下樓梯也時常遇到困難。如果路上遇到障礙物,他們也不能順利跳過或跨越。走在傾斜的路面或較陡的坡面上時,感覺統合不佳的孩子也顯得笨手笨腳。

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病,得治?

眾艾感統,專注感統教育十一年,提高兒童注意力,語言發展,情緒控制,身體控制,自信心,用愛和品質成就孩子幸福健康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