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上线二代征信:事关10亿人、2500万企业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已经从去年10月开始,在10余家银行、消费金融和券商等机构试运行二代征信,

央行最早将于5月组织银行开展二代征信查询切换。两代征信将并行一段时间后,二代征信将开展上传报数切换。最终,择机停止一代征信的查询和报送。

央行将上线二代征信:事关10亿人、2500万企业

在央行即将上线的二代征信报告中,将新增“个人信用报告数字解读”,推出针对个人的“信用评分”,并给出该评分所处的“相对位置”。不过,该评分采用何种维度的数据、模型仍不得而知。

◆ ◆ ◆

防欺诈增强、新增共同还款责任

经过数年积累,去年11月,央行官员透露,截至2018年7月31日,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了包括9.7亿自然人信息、企业和其他组织2538万户信息。

多位征信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接入央行征信的机构有3000多家。此次二代征信切换,央行将先行切换银行、信托、消费金融等一代征信的存量机构,再逐步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公司等之前接入央行征信进展不一、公司数量比较大的机构接入央行征信。

“目前,银行信贷等决策系统是基于一代征信建立的,已经运行多年。信贷等业务是征信的下游,如何在不较大改动业务、风控逻辑的情况下,验证征信映射字段的有效性,完成二代征信的切换,是各家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难点”,一位资深征信业内人士表示。

相较于一代征信,二代个人征信报告在反欺诈、共债风险防范和逾期信息等方面细化了要求,解决了循环贷、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共同借款人、企业为个人担保、个人为企业担保、逾期后还款信息等一代征信无法覆盖的信息问题。

二代征信中,被市场所关注较多的是“共同还款责任”。

二代征信报告新增“为个人其他相关还款责任汇总”,展示信息主体为其他自然人承担除保证以外的相关还款责任信息。

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为个人其他相关还款责任包括共同还款责任、连带清偿责任、借款人身份类别和相关还款责任类型等不同类别,其目的是“解决共同借款人、企业为个人担保信息无法报送的问题”。

其中,共同还款责任包括夫妻二人贷款买房、学生与监护人一起申请助学贷款等情况,均为共同还款人。具体包括:

借款人身份类别相关还款责任类型账户数还款责任限额余额等情况。

一位华东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共同还款人,不是主贷款方的共同还款人,也会在二代征信显示还款标识、责任金额,离婚后也会显示共同还款标识,应当是偿清贷款后该标识才会取消,目前究竟能否获得首套房的贷款资格还没定论,从二代征信传导到业务系统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 ◆ ◆

信用评分黑箱

央行虽未给出“信用评分”数据模型,但在二代征信报告中,会给出该信用分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即取值为0到90之间的整数。当取值为N时,说明信用评分相对位置大于N%。当无法评分时,该数据项返回“-1”,会说明用于数字解读的分数影响因素或无法评分时的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该评分或与美国各征信局采用的FICO评分相似的思路,针对个人信用状况打出一个信用分

FICO信用评分是由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开发出的一种个人信用评级法,美国三大信用管理局都使用FICO评分方法。

FICO评分的实质是应用数学模型对个人信用报告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但FICO信用评分的计算方法也从未向外界公布。各部分因素大致权重为:以往支付历史占35%;信贷欠款数额占30%;立信时间长短占15%;新开信用账户占10%;信用组合类型占10%。FICO评分的理论分值在300-900分之间,评分越低,表明信用风险越大。

在国内,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中国前10大银行中的8家也在使用FICO评分系统。

为了大限度的保障出借人的资产安全,有利网采用的也是FICO评分系统。有利网信审团队采用FICO评分卡对借款人的4大类14项的信用信息

(包括个人信息、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工作信息)进行评分

大数金融首席风控官漆瑾声认为,央行信用评分是一个针对全体有征信人群的通用型评分,覆盖样本量大,样本时间跨度长,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性。但央行征信评分不会取代各家机构自己的信用评分。

“央行的征信评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健全全社会的征信体系,不是专门针对各类不同贷款产品的具体业务目的而开发,商业目的要淡一些。”他表示,具体到各个细分客群、细分产品的信贷业务,各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定制化评分更有针对性,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

内容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