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4月17日中午,有自媒體發表文章稱,Amazon 將在本週內宣佈退出中國,今後 Amazon 在中國僅保留兩塊業務,一是 kindle ,二是跨境貿易,其他業務將全部裁撤。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4月18日中午,Amazon 官方明確表態:

不會退出中國!

根據 Amazon 中國官網的介紹,目前 Amazon 中國主要包括四塊核心戰略業務:跨境電商、物流、Kindle 閱讀、AWS 雲服務。本次面臨關閉裁撤的,僅僅是物流業務與核心戰略之外的個人零售電商業務,其他業務均正常運作。Amazon 官方表示,公司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 Amazon 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

進入中國15年,市場佔有率一降再降

1Amazon 市場份額不足1%

2004年,Amazon 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雷軍的卓越網,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當時,阿里巴巴,京東還不具規模,中國電商也才剛剛起步而 Amazon 已經具有一定優勢。Amazon 可以說是搶佔了先機。

2007 年,Amazon 和卓越網對接完成後,卓越網改名為卓越亞馬遜,一路在中國市場擴張;

2008 年,Amazon 在中國 B2C 市場的份額一度達到 15.4%

2011 年,再次升級為亞馬遜中國,用了7年時間才抹掉卓越的痕跡;

2016 年,亞馬遜將在美國取得成功的 Prime 會員服務帶到了中國。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然而,隨著跨境電商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國內競爭對手顯然已後來居上: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還有小紅書……各路電商紛紛入場。而 Amazon 並沒有發揮出先發優勢,亞馬遜中國市場份額一降再降,從08年的

15.4%下降到12年的2.3%,再到15年的1.2%


根據易觀統計的《2018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數據顯示,天貓和京東加起來佔據85.7% 的市場份額,亞馬遜所佔份額僅剩 0.6%。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圖片來源於《2018年第 4 季度中國網絡零售 B2C 市場交易份額》)

2在華折戟的不止 Amazon

其實,不止 Amazon 在中國水土不服,許多互聯網科技巨頭中國也是失敗退場:

2003年,eBay 將易趣剝離;

2005年,中國雅虎被阿里巴巴收購;

2009年,AOL 第二次撤離中國;

2010,Google退出中國大陸;

2011年2月,百思買宣佈退出中國;

2011年11月,MySpace 聚友網關閉網站;

2012年4月,樂天關閉與百度合資成立的樂酷天商城;

2014年3月,微軟正式宣佈關閉 MSN 軟件;

2014年9月,Adobe 關閉中國研發分公司;

2016年8月1日,全球第一大移動打車應用 Uber 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出行;

……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為什麼 Amazon 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兵敗中國

1進軍中國市場太過溫和

美國公司非常看重單一的全球化平臺。有些決策可以維持全球化平臺的統一性,但卻可能失去本地市場份額。

以 Amazon 為例,它花了3年時間整合卓越網,7年時間才完全抹掉卓越的痕跡可以看出,其管理手段相當溫和佛系。這樣的做法也延伸到了搶佔市場份額上。

進入中國之初,Amazon 試圖嘗試複製本土的成功路徑。與其他電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不同,Amazon 並未做廣告,而是通過搭建倉儲、物流體系,建成了除美國本土以外世界上最大的運營網絡。

2007年開始,資本湧入中國電商,京東拿到了今日資本一千萬美元的投資;

2008年,淘寶完成了近千億美元的交易額,阿里巴巴的 B2B 業務在香港上市;

13年,京東發起價格戰,Amazon 並未參與。

之後的雙十一、618,也未見 Amazon 的任何動作,Amazon 錯過了很多機會,嚴重滯後於行業發展步伐。

2本土化不夠充分

要在中國抓住機會,美國公司必須充分授權本地團隊,讓他們實現機動靈活、充分自制,從而融入當地、迎接挑戰。然而,許多美國公司,不僅拒絕讓本地團隊自制,甚至還施加了額外的審查制度。

Amazon 正是如此。亞馬遜中國雖然有中國團隊負責運營,但決策權卻在美國

。美國總部無法融入國內的本土文化,不能理解國內零售電商間的價格戰,認為太瘋狂,它始終堅持其全球戰略,不給電商打廣告,依然靠低價、服務、口碑獲取用戶。易觀數據顯示:

天貓在2018年雙11的成交額達2135億元,同比增長了26.9%;在天貓平臺上的新品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萬,相較2016年和2017年分別增長超過了1000%和300%;

唯品會在去年的11月1日至11日期間,實現交易額102億,同比增長了27%;

而京東在全球好物節的11天裡,累計下單金額為159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約25.7%;

顯然,Amazon 錯過了最佳發展機會。

Google 也是,決策權同樣不在中國。無論政策、產品、數據中心佈局、用戶界面甚至首頁塗鴉等問題,都需要先獲得總部的審批,更不用說具體的人事招聘問題了。

3對手太狠

有網友戲稱 Amazon 關閉個人零售電商業務,一定是被中國的 996 幹趴下了。

雖是戲言,卻不無道理。

知名互聯網評論人魏武輝曾總結,並不是 Amazon 在中國做得太差,而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確實太強。一是有馬雲這樣勤奮瘋狂的創業者,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本土創業者都是非常非常焦慮的。

正式這份焦慮或者說恐懼,讓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拼多多僅用了3年時間就做到了市值2000億,而 Amazon 3年才完成和卓越的對接。Amazon 這樣的佛系管理方式,顯然並不能適應。

美國互聯網企業還有機會嗎?

那麼,美國公司還有沒有機會?不容易,但仍有可能。

1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潛力巨大

易觀認為,未來,中國網絡零售 B2C 市場將保持穩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網上零售 B2C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3433.9億元;

同時,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B2C模式憑藉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美好的購物體驗和服務保障,其在網上零售市場中的佔比將進一步提升至

64%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圖片來源於易觀《中國網上零售B2C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

那麼,如何才能搶佔網絡零售市場呢?

2得數據人才者,得天下

首先,所有公司都應該把上面的例子作為教科書仔細研究,才能把握機會。

其次,儘管中國公司在消費/移動軟件領域表現優異,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企業軟件市場,美國公司仍然具備極大的優勢,而數據正是未來零售行業的關鍵支撐。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圖片來源於易觀《中國網上零售B2C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

3留學生如何抓住時代風口

Facebook 公司的首席分析師 Ken Rudin 曾提到:“大數據關係到公司的生死存亡”。近年來,數據類相關專業也成為留學生們競相申請的專業,熱門程度幾乎趕超金融: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美國DA/DS專業項目數量增長情況)

而數據類主要有以下四大就業方向:

Amazon 退出中國市場?假的!

某種程度上講,這四類數據科學專業人才有明顯的側重:

  • Business Analytics:更注重統計學和數據分析技能;
  • Data Analyst:更注重溝通交流和行業領域技能;
  • Data Engineer:更注重數據庫與編程語言等技能;
  • Data Scietist:更注重數學、統計的訓練和算法、模型的開發;

從學習的角度來講,成為數據科學專業人才所需要的技能不外乎是以下四個:

  • 紮實的理論知識(數學、統計、算法、模型)
  • 熟練的數據庫操作語言(SQL、PL/SQL…)
  • 熟練的編程語言(Python、R…)
  • 豐富的實戰經驗(項目與工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