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天價電影票背後 影院方的貪婪與無奈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簡稱《復聯4》)將於2019年4月24日登陸中國院線,成為首部國內早於北美上映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

而《復聯4》的高票價,也一直沸沸揚揚:某些城市的首映場票價達三四百元,一些高端影廳甚至高達千元。出票後,票面價格與支付費用之間也有一兩百元的差額,差額部分以“服務費”的名義被售票方收走。

4月18日,國家電影局就部分影院“復聯4”票價服務費過高的情況下達通知,要求“復聯4”票價服務費佔票價比不能超過10%。據悉,19日,電影局會再進行一次票價巡檢,除VIP廳以外,服務費過高的影院,將被限制下載《復聯4》密鑰。

有評論指出,高票價是竭澤而漁:

在絕對的賣方市場,消費者遭遇“霸王條款”也只能忍氣吞聲,然而,在一時“IP熱”影響下的“偽賣方市場”中,不顧一切坐地起價,看似割到了“韭菜”,實則是竭澤而漁,害人害己。

但影院方究竟是因為什麼菜變得貪婪?在批判之外,我們也要思考,導致影院服務費虛高、影院方如此抬價的背後是什麼。

市場趨冷大背景下的一部現象級大片

近兩年電影票房陸續創造新低,更有2018年聖誕節創造了近12年票房最低聖誕檔。2019年春節檔,9部影片競爭激烈,但票房增量較往年並不突出,除了《流浪地球》,其他電影票房表現都不佳。

春節後至今上映的影片中,除極少數進口分賬片取得了還不錯的票房成績外,其餘影片只能用慘字形容。影急需大體量、大製作、高質量且有群眾基礎的影片來救市,這也導致從復聯4拿到公映許可當日就被所有影城奉為救命稻草,特殊廳、巨幕廳、IMAX廳全排復聯,價格也水漲船高。而且,3個小時的時長,如果定價是其他電影的兩倍,其實也非常合理。

而且,復聯4是漫威核心人物最後一次全體集合,漫威粉當然一定要看,而且要二刷、三刷,還要看首映、看零點,不如此怎麼算的上是漫威粉。如此熱度,影院當然會把握住商機,想法設法抬價。

第三,這幾年,影城、銀幕數量暴漲,但整體票房產出漲幅不大,導致影管公司、影院收入驟減。影院純票房收入下降,就得在非票收入和票房邊緣收入上想辦法。而復聯4如此大熱,預售額高漲,當然就要想法在影院服務費上做文章。


復聯4天價電影票背後 影院方的貪婪與無奈


片方並沒有要求漲價

《復聯4》的片方並沒有要求漲價,發行通知顯示是“數字3D不低於25元,IMAX3D不低於30元”。也就是說,《復聯4》和之前其他引進片的票價一樣,片方並沒有提出高票價的要求。

那麼,漲價的主要緣由,自然就是是影院方了。

今年3月內地票房以41.42億的成績收官,對比去年3月51.19億的紀錄減少9.77億。2019年第一季度總票房186.15億,對比去年同期202.2億的紀錄下降16.05億。

4月已進入一半,市場依舊萎靡。今年春節檔票房相比去年同期漲幅不大,電影票價還被吐槽偏高,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服務費漲價。

美國也有黃牛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開啟《復聯4》預售,據CBSNews報道,目前全美國的首映票都已售罄,手上有不少門票的“黃牛”開始割漫威粉的“韭菜”。

比如二手拍賣網站eBay上迅速誕生了一大批票販子,他們以1000美元-10000美元不等的價格轉讓《復聯4》首映門票。在網上直接可以查到的銷售記錄顯示,有賣家在紐約以5000美元的價格成交了2張電影票,甚至有人花9199美元買了2張第三天的票……

當然,也有人質疑《復聯4》“天價票”的真實性,但無論如何,目前《復聯4》已經是一部現象級熱門大片。開啟預售當天,北美三大票務平臺Fandango、Atom Tickets以及AMC的官網,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卡頓、崩潰現象。Atom Tickets透露,《復聯4》連破了網站的多項歷史紀錄。它首日的預售票房是同期《海王》的5倍,《復聯3》的3倍;而《復聯4》的最終預售額,差不多是《海王》、《星戰8》、《復聯3》和《驚奇隊長》加起來的兩倍。

在這樣火熱的形勢下,美國也一樣出現了黃牛。


復聯4天價電影票背後 影院方的貪婪與無奈


一邊漲價 一邊優惠 影院方的流量自救

有分析指出,儘管復聯4開票後,很多影院IMAX、杜比廳在貓眼、淘票票上的價格都上漲了好幾倍,但是如果使用影院自有APP購票,價格能優惠很多。

萬達、星軼、上海聯和院線等影投和院線都搶在給貓眼、淘票票公開售票端口之前,通過自己的公眾號、小程序或者線下購票等方式開啟復聯4預售;而盧米埃、大地等影投和影院的自有APP,也會給到各自會員低於“市場價”的優惠。

一邊漲價,一邊優惠的背後,是越發難做的影城生意。

過去幾年影城數量的激增,影院客流量被大大分散,很多影院客流量都嚴重不足;而貓眼、淘票票等電商平臺成為最大的流量入口,用戶買票大都通過這兩個平臺,不再依賴以前的影院會員體系,影院的會員優惠也不再有吸引力。這就導致影院的黏性大大減弱,影院端在下游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小。

一面抬高在電商平臺上的售價,一面又不惜通過補貼等形式來降低自有APP上的價格,影院的這份心思無疑說明,下游玩家們已經到一個不得不向貓眼、淘票票發起反擊的時候了。

如何將被分流的用戶和分散的權力搶回來?相比於貓眼、淘票票在用戶基數、資源和渠道上的優勢,影院似乎也只有在自有APP、小程序上打價格戰這一武器了。

但很多用戶也表示,自己只在乎價格。畢竟不管通過哪個APP購買,看的電影都沒有什麼不同。也有用戶表示,影院讓自己的票價看起來更低的辦法,是提高貓眼、淘票票的價格而非降低自有體系的價格,這樣的做法說不定會引起消費者反感最終導致用戶不增反降。

影院方能否從貓眼、淘票票手中奪回流量,奪回用戶忠誠度、重建會員體系?要想反攻成功,也許同樣需要結成復仇者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