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级,老师说上课不认真,已经丧失学习积极性了,课堂作业不太愿意做,怎么办?

沐浴阳光


感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评价一个一年级的小孩说:“上课不认真,已经丧失学习积极性”,我觉得是不够客观和负责人的。一年级的孩子,一切都刚刚开始,对于一些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孩子来说,学习都没有开始,怎么就给他判了死刑了呢?孩子一生学习生涯那么长,这个时候就做出决定性的评价,未免太早了吧!

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小学一年级,孩子去学校或者上学的动力是学校很好玩,有他喜欢的朋友,被老师表扬,或者说是他在某件事情上有成就感。许多孩子,根本无法理解学习是回什么事,更不要指望孩子会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他没有办法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更没有办法理解认真上课这回事和上课认真背后的意义。

最简单的就是:“好玩,我就学,不好玩,那么我就放弃。”不好玩,没意思那我就自己做我自己的呗。关学习认真不认真,上课认不认真什么事?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成人总是很着急,习惯用我们成人的思维体系去评价孩子,去给孩子贴标签,用 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考量一个孩子的行为,你觉得合理吗?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闭上眼睛想想你七岁时去学校的动力是什么?你开心吗?

第二:孩子没有适应小学的生活,还停留在幼儿园。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是可以随意走动,也可以不跟着老师的指令走,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任务是可以不完成的,老师都对孩子充满了满满的爱,满满的包容。“宝贝,我很爱你哦!”

一年级:你必须遵守规矩,老师的要求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哦,上课不能动,更不能讲话,必须认真听课,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个转变巨大,如果没有转变过来,孩子是没有办法适应的,如果不适应,通常是被老师经常点名批评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学生。”

根据题主的问题,我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是比较有个性,且自我意识强的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所以经常被老师提醒,情况就会变得有点糟糕。

第三: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最明显的表现,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兴趣等。

孩子的注意力不中其实早就存在,只是家长没有发现,因为评价标准和对孩子包容度不一样,到了一年级,家长会集中的体现。

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有家长的不当教养等,当然过早的玩电子产品,孩子幼儿时期看动画片的时间过长,是一个比较大的元凶。当然,具体情况,家长最清楚。

那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1. 作为家长要积极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到一种学习的乐趣。当然,切忌跟孩子“讲大道理”。因为孩子听不懂,自然没有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家长的焦虑。

  2. 和老师保持紧密且良好的沟通。尽量多鼓励孩子,适时的表扬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不要过多的批评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里不是说让老师放弃,而是让老师适当的宽容,不要把孩子成为焦点随时关注,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机会。

  3. 找专业的机构做注意力集中训练,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4. 做规则等方面的训练,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个是让孩子跟上老师的步骤和课堂规律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

  5. 弄清楚孩子不愿意做课堂作业的根源,不会做,还是没有听到,还是不想做,孩子一定有一个真正的理由,找到根源,针对性的解决。

总之:不要着急的、过于武断的去评价孩子,去给孩子贴一些结论性的标签。而是给孩子多一些希望,客观看待问题,积极的去解决。多包容孩子,寻找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孩子一旦适应了,那么崛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如果一年级的成绩可以定终身,那估计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何来成功呢?何来逆袭呢?

多点耐心,“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抹掉焦虑,慢慢发现风景,静待花开!”

祝福你!


教大育小


孩子真要是这样,家长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及其对孩子的关注情况了。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上一学期考试数学有时还能考100分。从这一学期开始,尤其是这一段时间,他纯粹不学了,每天来学校里老师讲什么好像和他没有一点关系,家庭作业也不完成。我几次打电话给家长反映情况,家长开始还接电话,但每次都是嘴里答应着会看着孩子写家庭作业。到后来孩子还是不能完成作业,家长也不再接我的电话,我真的好无奈。

这已经连着两个周了,孩子几次来学校竟然忘记了背书包,就是带着两个眼睛来学校。家长送书包送的次数多了也嫌烦,竟然给班主任打电话诉苦。

昨天早上又是没有背书包,同桌也不愿意让他和自己共看一本书。看他嘴巴长着,目光游离的神态,我生气地喊他抱着板凳来坐到最前面,并且只要让孩子们在下面做题,我就让他在黑板上写。连着折腾了两个来回,他竟然把我当天教的知识学会了,拓展题他都顺利地做出来了。

我本想着天天让他坐到最前面我时时刻刻盯着,可又担心家长知道后说我有意的针对她家儿子,所以今天我再没有喊他来前面坐。

下午我和班主任都给家长打了电话,邀请他到学校来我们共同协商如何抓孩子的学习。我先询问孩子回家后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的爸爸说每天他都问孩子作业写上了没有,孩子每天都说写上了,所以他也就认为孩子写完了作业。我让孩子当着他爸爸的面把昨天的家庭作业拿了出来,孩子在书包里翻腾了半天也没有拿出来。

一看儿子扫了自己面子,这家长拉起孩子的胳膊抬起脚就从孩子的屁股踢了几脚,接着巴掌上了脸,孩子的鼻子马上流血不止。

看到家长这样疯狂地毒打孩子,我赶紧把孩子拉过来让他躲到我的身后。说实话,我真的后悔叫家长了。


睿雪



沫沫1408037



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当过多年的班主任,遇见过许许多多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孩子。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爱完成作业,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1、家长和老师都应当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并积极处理。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好好沟通,找到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然后商量对策,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如果孩子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讲课的方式不感兴趣,那么老师就应该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作为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极短。那么老师授课时就要注重趣味性,让孩子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单纯地进行讲授、灌输。

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因为家庭关系影响孩子的学习,那么家长就应该注意了。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创设孩子创设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2、家长要多方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既然孩子对学习缺乏积极性,缺乏兴趣,那么家长就要尽可能的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经常可以和孩子交流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孩子认为高兴的事情,还是孩子觉得委屈的事情,家长都可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学会语言表达。

其次,孩子写作业时,我们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正确的陪伴。 孩子写作业时,我们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放放羊式管理。 这孩子不认识字的地方,孩子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醒,但是更多的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

再次,要多陪孩子阅读。孩子在阅读中不仅仅可以培养专注能力,还可以巩固拼音和汉字,学会看图,学会表达,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我们要多陪孩子游戏,我们可以将语文游戏和数学游戏融入到孩子的日常游戏当中,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老师要转变观念。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那孩子不爱写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课,这是非常正常不过的现象,老师没有必要给孩子贴一些大的标签,而且老师要明白,孩子是不断发展的。 谁也说不清孩子以后会是什么样儿的。所以,老师不能歧视每一个学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是《新来的王老师》,里面提到了一个差生档案: 那里面谈的都很多名人在读一年级,甚至小学时都是名不见经传,甚至被认为是差生,但是这些人却最后却成了举世闻名的名人。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太强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判断。我们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其实只要在一年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面我们家长和老师就可以省很多力。当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付出是比较艰辛的。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不能歧视孩子。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一年级儿童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如果任课教师不能意识这点的话,很容易对一些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给出错误评价。题主就遇上这么一位不懂教育的老师,不仅让家长陷入焦虑,还让孩子在班上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教育。

面对孩子课堂上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不愿意动笔动脑的孩子该怎么办呢?下面我给家长一些建议供参考。

第一,建议家长先从孩子倾听专注着手,让孩子学会找到倾听的目标。

听,即你平时和孩子说话时,看孩子是否眼睛能看你的眼睛,保持认真倾听的状态。如果不能,说明你忽略平时培养孩子专注于目标而去倾听的习惯。我之所以把专注听放在首位,是因为倾听能力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大门,耳朵听力不发挥作用,根本就无法正常学习啊。所以,家长可以从家里做针对性培养,如和孩子说话时要引导孩子专注听,必要时你说一句,让孩子模仿一句,做复读机游戏。或者利用亲子陪伴阅读时,你读孩子听,孩子读你听。但是要让孩子在读时,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读的每一句话。

第二,建议家长从视觉专注着手,让孩子学会找到重点观察的目光。

看,即视觉专注,孩子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往往是眼睛不知道该看哪。比如在家里要告诉孩子,当老师讲课时,你眼睛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你要认真看着黑板上的字。当老师给你放投影PPT时,你眼睛要看着画面。同时,在教孩子识字时,也要认真看字的结构组成,记住字的长相。涉及到看的内容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家长可以在亲子陪伴活动过程中,随机指引目标让孩子找到,再引导孩子按着你的要求去观察并说出来。

第三,建议家长从完整说着手,让孩子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一年级儿童口语发展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前提是以往你们得经常与孩子互动,鼓励孩子多说,说出他内心的想法。口语如果不经常锻炼,进步会非常慢。但是口语在母语生活环境中又无处不在,可以让孩子自己说,也可以听别人说。因此,家长必须要抓住亲子陪伴的机会,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说出看到的目标,说出听到的目标。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做口语练习的机会最多。哪怕是你听孩子说说开心的事,或者倾听他诉说心中的烦恼,都要表现了很重视很认真的态度,孩子才愿意和你说。

第四,建议家长经常夸奖一下孩子做好的事,肯定其努力,增强孩子自信心。

一年级儿童从心理发展上来看,还有着幼儿的一些特点。需要得到爸爸妈妈或老师的经常肯定与赞美,如果少了这些外面的评价与肯定,孩子会感觉老师或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不喜欢自己,心里会经常有失落感。而那些在学习能力上偏弱的孩子,则在被肯定与赞美方面更少能得到这方面的正向激励。因此,不管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孩子,你都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仍然要不失时机地肯定与表扬孩子的努力。就如孩子不愿意写,如果孩子本身能写,但就是缺少鼓励的话,你不妨做做看。

第五,建议家长认真分析孩子到底在学习遇到了哪些困难,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下降。

一般来说,孩子在学习兴趣上下降,大都是因为课堂上老师偶尔批评其不遵守纪律,让孩子内心非常有沮丧表,你可以结合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着手,让孩子清楚怎样按老师要求做好,才是老师最喜欢的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当孩子知道怎样做时,你每天就要在家里进行强化训练,比如让孩子守规矩,这和遵守纪律是一样的,孩子做到了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同时再对比引导到课堂上也应该这样做,孩子就知道遵守纪律原来是这样做啊。再如孩子理解能力偏弱,就需要家长在家里进行及时辅导了。

第六,建议家长查找孩子课堂上不愿意做练习的原因,从家里进行专项练习。

有些一年级儿童书写能力偏弱,这与肢体协调性不是很好关系。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写不了多少字就会感觉手腕酸痛,手不舒服就会拒绝写字。如果你发现孩子确实在书写这块协调性不好,可以在家里专门进行相关训练,现在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如做一些手指和手腕灵活性训练的游戏,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就可以让孩子得到能力提升。再如书写,孩子可能握笔或运笔姿势与力度不对,也要认真观察,必要时手把手去教。再如孩子识字量少读不懂题意,或者老师在读题时他没有认真听也听不懂,自然无法下手等。

总之,孩子存在很多与学习有关的能力方面的问题,需要家长结合我上面的建议去逐一做分析。只有找到原因,并做针对性训练,才能让孩子基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当孩子能力提高了,再经常正向激励孩子,自信心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寒石冷月


这个就是教育应该真正改革的地方?什么样残酷的教育能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失去了兴趣?这得多么TM无聊啊?我一直在想,每天996的大人还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何止996呢!回想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每天这么辛苦,到底学到了什么?都成大科学家了?数学家?化学家?那么难的证明题,在现实生活用到几次?可能最多的就是加减乘除买个菜用吧!

所以我们的小学,兴趣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孩子喜爱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不要厌烦。这个才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那些编教材编课程的教育专家,请你们好好看看你们自己孩子的课程是怎么编写,学一下真正有用的东西。(专家的子女都在国外接受最好的教育)也给我们中国的教育引进一下你们的先进经验。造福一下子孙吧!

家长也别着急,孩子还小,你们多陪陪他们,稍微拎一下知识点。成绩不会很差。同时也多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让老师放心,家长一直在关注孩子,教导孩子。只要不放弃,大一些自然就好了!


孤独尺寸


从你的描述看到孩子已经出现厌学的苗头了,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变化。

1.提升孩子专注力。

如果真是孩子专注力不足,要及时调整好锻炼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可以自学,也可以找专业的机构来训练孩子。

2.发现闪光点。

多肯定孩子每天的进步,找孩子闪光点,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然后找机会说给孩子听,比如晚上吃饭的时候,对孩子说,妈妈今天发现你主动收拾自己的书包,是个自律的孩子,给你点赞。

小学生必备的五大学习习惯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办,开学时和孩子制定的计划表不执行怎么办?,孩子放学回家不做作业吗?想看电视怎么办?周末回家作业,每次总是拖到不能再拖了才肯动笔怎么办?

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这些表象看都是不同的问题,但深层次讲,这些问题行程都有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孩子习惯培养的话题,我们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每个人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醋,至于习惯。就潜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我们每天90%的行为都是不用经过思考就能自己并做的。比如我们每天早上起床都会去刷牙洗脸,在吃饭,每天下班不用思考就能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家,一种行为如果固化成习惯。今天是这么干的。明天1G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每一个明天都会重复同样的动作。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有的孩子每天都会赖床,要妈妈一遍有一边的脚啊,有赖床习惯的孩子365天天天要妈妈催才跟起来,突然有一天很早,自己起来上学,不是今天春游就是学校开运动会。那么还有些孩子呢,作业拖拉磨蹭,也是习惯使然。只要拖拉成习惯了,你会发现孩子每天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拖拉。

比如我边做边玩,一下子起来上厕所啊,一下子起来找东西也是就先孩子发展到什么地步呢?做作业的时候,手里一定要拿个东西。想屁啊吃啊,比猫啊什么的不拿点东西不舒服。我们好像我训练营有个班的妈妈反应孩子每天回来先让着要看电视。如果爱子已经养成了每天回来看电视的习惯就每天都会发生,而且。,该起来有困难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事实证明教育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那么先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在培养新的习惯需要花的时间就更长了。

习惯是指几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同期,也就是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习惯的最佳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2000多年前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像天生的一样牢固。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就给孩子养成按时起床,到校学习,专心听讲着想好习惯,我们家长平时就不会有带孩子这么累。

小学生必备的五大学习习惯

l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l 要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

l 数学课外拓展阅读的习惯

l 英语学习的习惯

l 拓展科学常识的习惯

从学习兴趣到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丛冬旭鼓励教育


这是孩子的注意力没有被唤醒的缘故,或者说,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

但是班级化的集体授课模式,我们无法要求教师为这样特殊的孩子实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设计。

所以,只有为人父母者,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力,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品质,最可靠的是家长的及时帮助。

当学习对孩子来说难以理解的时候,是不能唤起儿童注意力的。孩子成绩不好,就说明课堂学习内容对孩子来说很陌生,难以理解。家长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换个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一开始就有困难,没有得到家长及时的关注和帮助,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学校每天都在教授新知识,孩子学习就会越来越困难。学习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愉悦感和成就感,只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孩子怎么会有学习的动力,又何谈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建议家长痛定思痛,不要责怪孩子,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期待。现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家长只要善于学习和收集信息,一定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帮助,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专注学习,获得成就感。





森香水岸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关键,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动画,那是因为快乐和轻松,那么如果让孩子觉得学习也是快乐轻松的,而且还会被鼓励和喜爱,孩子就不会抗拒了。人都是一样的,一个不会,两个不会,紧接着后面的也都不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反正什么都不会,就只会放弃了,家长这个时候不能急,要引导,从简单的入手,让孩子爱上学习,然后给予鼓励,在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当然了,小学的东西能难成什么,现在关键是家长,要耐心引导,千万要耐心,不要发火!当然除了学习,也可以带孩子去科技馆什么的地方,去开拓眼界,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必须学习!




睿睿妈陪伴成长


这个问题值得说道说道。

孩子才一年级,就贴上没有学习兴趣的标签,是不应该的。

人都具有可塑性,更何况一年级的小孩子,无论心理还是生理。正如刚刚吐出嫩芽的小苗,怎能随意抛弃呢?

我觉得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幼儿园时期,孩子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不能及时完成,受到家长和老师批评,长期的批评使他丧失了学习兴趣。二是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适应较慢,不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听课受到影响,问题回答不上来,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兴趣。三是由于家长的原因,或因自身学识,或因忙于生计,顾不上提前和孩子一起预习,学习知识。而其他孩子经过前期的预习,学习,知识掌握快。这样,与那些孩子相比,相形见绌,自惭形秽,不爱学习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需要家长参与和老师的指导。

孩子回家后,家长要腾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心理和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很简单,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有能力讲解的。在家慢慢讲,让孩子慢慢领会,找回自信。

在学校,老师要关注这种孩子,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给予孩子学习指导,注意提问技巧,让学生萌发学习兴趣。

孩子尚小,一切还未定型,抓住机遇,选择正确的方法,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形一定会得到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