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微信会没落吗,可能会被什么软件取代?

形影不离之weiwei


如今,互联网领域讲究的是“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马化腾的微信是不会被其他软件取代的。可以说微信是如今社会领域最强大的社交软件,想要在社交上面超越微信的企业还没有诞生。



记得之前很多软件都想超越微信,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比如陌陌、探探、易信等等,这些刚出的时候都火了一段时间,但是后面都销声匿迹了,有小部分软件也很难对微信产生影响。

微信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力坐稳通讯老大呢?科技在发展,微信也在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使用微信的人更是不少。可以说走到哪,跟朋友聊天或是跟客户谈生意都是使用微信。微信不仅可以聊天,视频,传输文件等。它还有我们很多想想不到的功能,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查找许多记录(阅读记录、游戏记录等);通过微信开通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的会员;微信还可以绑定银行卡,购物,交通等等都特别方便,微信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通行证。所以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微信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们喜欢使用微信吗?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让更多人看到您的观点,谢谢!


科飞猫科技公社


感谢您的阅读!

可能打破它垄断的,可能还是腾讯自己,即使支付宝,估计也很难打破它的防护罩。我们曾经认为QQ无人可以取代,如今QQ被腾讯自家的微信超越。

然而,短期内微信确实很少App可以取缔它,不久前的三大社交App同时上线,也没有对微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冲击。可见,如今的微信,它间接性的垄断地位,很少有人可以打破。

我们说说为什么微信暂时不能被超越?现在很多想进入微信社交领域的,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吸引用户?其实,微信开始的时候,它依托于QQ,将大部分的用户转移到了微信中。

可以说,微信聪明的解决了用户问题,而随着微信上线越久,它的用户粘性越来越好。在2018年,微信用户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0.82亿,这是什么概念?这么庞大的用户量,就已经让它很难瞬间倒闭。

这就是很多App难以进入社交领域的原因,用户问题解决不了。当然,大家想了很多招,比如聊天宝采用了送红包的模式,然而吸引用户确实比较多,但是第二个问题来了:

怎么让用户留下来?因为微信体量大,大家都使用,所以我可以瞬间找到朋友;而聊天宝,可能只有我下载,我朋友不下载使用,那又有何用呢?所以,解决用户留下来问题,是社交软件的瓶颈。

当然,我们也相信在未来某一天,微信肯定会没落,更新的社交方式,会取代微信。比如,我们不愿意成为低头族,我们未来会改变这种低头联系的方式,而是3D 虚拟投影方式交流等等。


LeoGo科技


与其说微信是马化腾的,不如说微信是张小龙的,微信一定会没落,时间不好预测,但以时下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也许真的不会太久。

那么我们能根据哪些因素分析这件事呢,首先说说微信的来历,微信是腾讯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即时通讯产品。整个产品的逻辑起初就不同于QQ,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设计的产品,在它诞生之前,我们还应该记得比它更早的两款产品,米聊、talkbox。微信的语音聊天完美传承了上述两款产品,同时又因为腾讯早期在QQ积累下的大量用户,快速占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的入口。时至今日,已经是月活用户量超过10亿的巨无霸级别产品。

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微信的崛起是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契机的,多年来微信依然坚守着最初的产品逻辑。即便公众号和小程序在不断扩张产品的外延,使得无数功能被整合在其中,但核心功能依然简洁且独立,没有过度开发,每一点产品的创新都格外小心,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说,很多人诟病小程序到现在的发力不足、入口不畅与其说是微信团队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不如说是一直不希望妥协基础功能的纯净。

那么究竟未来什么样的产品会颠覆微信的统治呢?我认为会是下一次的时代迁移,在移动互联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的生活需求后,下一个风口几乎已经呼之欲出,那就是AI(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人工智能或许会成为人与人交互新的介质,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未来,人可以通过音频和图像与AI进行高速有效的信息传递,AI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快速准确的信息整理,从而解决人与人在现有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很多过于抽象事务的理解问题,以此将大幅提升沟通效率。相对于人对文字和语言描述的理解,AI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语言习惯和书写习惯来规避很多在用词达意方面的弊端,大幅度降低因不同人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习惯导致的理解误差。

而就交互而言,类似Siri的产品也慢慢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当产品使用的体验达到某个标准,人机交互其实要比人人交互更加友好和通畅,没有了人与人交流中的那些气场和情绪压力,可以让原本不善于沟通和社交的人获得更多开口机会。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无论在什么时期都会选择能够服务于简化生活成本的路径或方法。传统书信从电话诞生开始就注定被取代,而后我们又经历了短信、互联网时代的邮件、博客、聊天室、QQ,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微博。现在,下一个拐点即将出现,只是下一个如微信一般的巨无霸产品不知何时出现。


未泯双瞳


张小龙说过: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同类产品竞争,但其实你很难看到一个完全同质化的产品去赶上对方。”

也就是说微信不会被一个跟它相似度极高的产品所取代,“长得像”“神似”容易模糊掉自己的特色,产品也一样。

同样,没有一款产品是经久不衰的,微信的冗长必将导致用户的流失。只能说微信是会被竞争对手所比下去,还是被自己新创造的产品取而代之。

第一种情况——竞争对手

那么微信的竞争对手,特别是能与之相抗衡的都有哪些呢,之前的米聊、易信、陌陌都被腾讯给挤兑下去了,这也情有可原。腾讯的用户量、产品的技术都是有的,易信等走同类产品竞争模式无疑是把自己喂肥了再让腾讯给吃了。

所以,能取代微信的肯定不是服务内容和腾讯类似的产品,至少得比微信做得好,不然大家为何弃微信而投入你的产品的怀抱呢?

对于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张小龙表示过——今日头条是之一,阿里旗下产品是之二。因为很多数据都显示微信很多流失的用户都来了头条或者头条下的产品。(如抖音。)如果阿里再有新的通讯软件和头条合作,微信就只能在国际市场找蓝图了。

第二种情况——自家新产品

用自己新产品替代自家旧产品,这样的打法腾讯是见怪不怪了,像当初微信就是为了接收QQ的大龄用户并且相当的成功,而现在的TIM将接收QQ的后一波老用户。

腾讯也知道微信目前就像是以前的QQ,得启动新的产品开发出新的生态圈来接受微信的用户从而提高用户粘性。与此同时腾讯会像对待QQ一样,是不会就这么放弃微信的。

但也只有冗长和国际市场两条路可走,一边开通微信支付赚取用户体验,一边尽可能打开国际市场。就算日后国内微信走下坡路了还有国外市场不是?毕竟微信的产品质量是很不错的,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度还是可以的。


镁客网


微信已经垄断了社交地位,除非微信自己作死,犯了巨大的错误,并且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穷追猛打,否者,根本没戏;


支付宝想做社交,那么实力雄厚的公司都迟迟不起来,其他的小公司,要么立马被腾讯抄袭,要么立马被腾讯收购,毫无还手之力;


前段时间不是出来三个社交APP吗?多闪、聊天宝、马桶,也就头条的多闪还有点希望,其他基本是蚂蚁撼大树,多闪也是依靠抖音的巨大流量,走差异化路线,也很难正面跟微信相抗衡;


总之,腾讯很可能是一家长时期存在的巨无霸公司,当然任何公司最终都会死掉,但是短期内,腾讯只要自己不作死,其他公司根本没有一点机会。


杨中根


至少目前还不会,暂时我们也没有看到有可以取代微信的其它软件,除非腾讯自己昏了头,做出了极其严重的错误决策。

微信的强大源于它的用户基础,根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这一年,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9.8亿,微信支付用户破8亿,而2018年微信用户已经超过10亿,同时微信国外用户也有上亿。想想看,这样的用户基础有多么的恐怖和庞大!做个简单直观的比较吧,这10亿用户相当于以下13个国家的人口总量,最后一排数据为经济数据,不用看,如下图: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人竟然还都是黏性用户!彼此之间复杂的交错关系交织成微信庞大的网络关系,其实无论微信上彼此是否相识,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场景你就偏偏离不开它。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而现在的微信正是因为适用于多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它就在冲向这个目标。这样一款软件使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最后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又剪不断的关系,但是反过来说我们也是被这样一款软件所捆绑了,没有单独哪个人可以真的跳出这个圈。


微信的强大也不仅仅体现在社交的方面,它的支付功能同样也横行天下,因为有些东西确实让你无法解绑或者是卸载微信,如果没有支付宝的压制,加上自身的支付安全也一直被广大公众诟病,也许微信在支付方面的发展会比目前还要强大。

现在阿里的钉钉虽然也发展的不错,但是它的普及性比支付宝都还差的多,更不要说是现在如日中天的微信。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说,能干掉微信的软件目前还没有出现,也许有一天能击垮微信的除了腾讯自己,就只能是另外一款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方便,也更加人性更加安全的软件了。无论是谁做出了这样的软件都将会是科技互联网的又一个巨头,只是不知道未来的这款软件会出自谁手呢?会是你吗?

另外如果未来使用的通讯工具不再是现在的手机,网络资讯的传送也不再依靠手机,电脑这些科技产品,而是更加的先进和科幻的东西,或许它只是一个极小的信号接收器嵌入人体就可以接收海量的信息和画面,那么微信,支付宝这些软件也自然而然的不复存在了。


做梦都在看电影


微信必然会没落,从当前的位置占比下滑。而可能被什么软件取代,肯定是具备社交性质的新工具。

虽然微信会没落,但腾讯依旧是最有优势的,微信被称为腾讯的一站票,而这张站票支撑起了腾讯社交领域的一片天。可以想象未来谁能拿到这张票将重新改变这个格局。

腾讯有最优质的社交资源。

从QQ到微信到通讯录,只要有一款产品验证值得尝试,新工具就会可以借用腾讯的社交资源,这是近十年腾讯积累的,也是其他公司无法短时间得到的,在社交上最重要打属性就是人脉,而好友包括通讯录是一个杀手锏。以前玩QQ多少人是因为身边同学朋友在玩加入的,玩微信又是因为身边多少朋友玩加入的,所以社交资源是腾讯做社交工具最重要的资源了。

基二腾讯有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很多人解读为多个团队同时竞争,谁出位谁就得到产资源,这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腾讯内部另一种创新的机制,没有分别,同一起跑线。张小龙之前在小米找过,可惜不成功,后面也去到其他公司依旧没有起色,直到到了腾讯,像伯乐遇到千里马 ,才有现在的微信,假如非要说微信的成功有一半来自张小龙,那另一半必然来自腾讯内部环境,给予产品好的生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上腾讯有良好产品观

马化腾曾经说拿着产品去问几十个孩子,假如孩子说不好用,就会弃用。这真实与否有待验证,但可以看到整体的产品观,以实用为主,更多在于用户体验。很多人说腾讯就是抄袭,但在产品上是做了很多基于国内习惯的创新,比如QQ的离线文件,QQ的看历史消息微信的网页版登陆,微信已读未读消息设置等。这是基于用户体验做的改变,而创新是积累出来的。包括对产品的克制,不随意打扰用户,这是值得表扬的。

所以说以后会有取代微信的工具,从现在看QQ估计就是以后的微信。而未来有可能拿到站票的可能还是腾讯,因为他内部的机制,产品观,社交资源,都饿极大优势快速发现新产品或者研发新产品,来形成自己新的壁垒,从而更次保证跟上节奏。

棍子:专注互联网和个人成长。


棍子说互联网


微信最终走向没落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并且从目前来看微信的替代者可能不会从腾讯诞生。


一年有春夏秋冬,万物会经历生长凋零,人也有生老病死,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周期性,微信也不会例外。


QQ崛起于PC互联网时代,微信则替代了QQ崛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最终走向没落也必然是因为时代变迁,就像当年诺基亚被iPhone淘汰一样。


下一个时代是什么?目前普遍的共识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


腾讯目前似乎还没有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规模布局,可能和当年判断云计算一样,觉得离实现还太过遥远。但它最大的竞争对手阿里已经开始行动了,未来5~10年内也许我们就能看到不同战略下两家的差异。


许多人认为微信是一个「社交软件」,但事实上微信最重要的功能是「连接」,社交只是实现连接功能后衍生出的应用场景。


想象一下,在物联网时代每个人至少会有一个联网的可穿戴设备(可能是手表、眼镜等),并且在IPv6下每个设备都会获得唯一的IP地址,这就意味着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并且可以在5G网络下互相「连接」。


不难发现,物联网时代微信的「连接」功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并且因为万物互联,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


真正替代微信的可能是某种硬件或某个软件,没人能猜到具体会是什么,但可以肯定是是微信的替代品一定会产生于对物联网进行前瞻布局的公司中。



高挺观点


最近网易博客关停,网易博客上的数据可以同步到网易lofter上,这代表着博客时代的落幕。事实上,网易博客并不是被新浪博客,被搜狐博客这类同类产品打败,而是落败于时代。微博取代了博客,抖音崛起让微博有了危机,时代一直在进步,新生事物总是会取代陈旧事物。

张小龙说过: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同类产品竞争,但其实你很难看到一个完全同质化的产品去赶上对方。

就像取代博客的是微博,微博的社交功能曾经一度让QQ感到威胁,如今抖音的用户沉迷和社区氛围也让微信、微博,双微十分警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的百度也没料到,有一天,网民不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搜索引擎。

在PC时代,百度能牢牢占据门户网站流量入口位置,阿里、腾讯都要从它手里买流量,它觉得移动互联网是个伪概念,不OK,将PC端的搜索搬到移动端后,受限于设备,搜索结果更慢,用户体验非常不好。

然而时代的进步是迅速的,智能手机快速迭代,运营商网速大幅提升,流量也从昂贵异常,变得普通人也支付得起。


随着设备和网速的提升以及上网成本的下降,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但竞争也越发激烈,走过了早期的人口红利期,后期进入淘汰战。

社交是刚需,娱乐是升级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获取资讯越便利,网民的娱乐需求则越迫切,今日头条,抖音这类软件用算法不断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作品,让用户一直沉迷,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五六个小时。

这对于微信来说是个大挑战。它不是从社交领域挑战微信,而是从泛娱乐领域切入,抢占用户沉迷时长。

直播、短视频、长视频,网民的泛娱乐需求越来越多,微信已经不能满足,且去中心化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丰富,谁也不可能把持住唯一流量入口。


但是,无论如何,社交作为刚需,仍然是我们的高频需求,但目前,腾讯的社交应用用户活跃度已经在下降,长远来看,微信依然坐拥10亿用户数,未来可能会有新兴社交方式取代微信,这一变革,可能由腾讯推动,也可能由其他公司产品推动。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微信超十亿的用户量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智能机用户,很难做到大面积用户转移。

就用户量而言也就支付宝能与之相提并论,但社交方面人们还是习惯微信的,虽然支付宝也有社交功能

要想打败微信支付宝是唯一一个有机会和能力的,微信功能上比不了支付宝,但用户习惯很难短时间改变,支付宝要想在社交方面冲击微信用户群唯一的方法就是老套路~红包,比如第一次加好友聊天奖励双方每人三五元钱,可快速将社交需求从微信转移过来,日常聊天每条信息奖励一二分钱,可将用户长期锁定,财大气粗的阿里若舍得下这个血本,坚持个三五年,打败微信还是有机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