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远离艾、勿恐艾

2018年12月1日,也就是今天,是我们的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艾滋病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就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可是往往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就会让大家很困惑,比如“睡酒店,公用生活用品会被感染吗?被蚊虫叮咬会被感染吗?接吻会被感染吗?公共游泳池会被感染吗?口爱会被感染吗?等等”,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虑,虽然平时这些问题都有被提及,也有被解答,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为大家梳理一下,以致于大家不会盲目恐慌,也不会轻易被忽略。

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的恐艾群体,也有很多备受关注的“恐艾群”,在群里,看到的最多的就是他(她)们的无助,焦虑,恐惧,放大,极端等等很多负面的心态,作为一名路见不平倾囊相助的热血医护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有义务来向你们普及科学的医学知识,也希望可以给你们提供到帮助,让你们早日放下心里的包袱,回到正常的生活!

用心爱、远离艾、勿恐艾

重点来了:最近与你们沟通了很久,也听到了你们每个人的诉求,结合下门诊偶尔接诊的一些病人,工作之余花了几个晚上码字,希望能够打消你们莫名的担忧和疑虑。其实像你们绝大多数人的担心和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今天就针对你们所担心的问题先做一个总结,再给你们一些建议和指引。

你们关心的问题不外乎这么几个:

1. 大家都有过自认为的“高危性行为”,被感染HIV的概率有多大?

2. 现在的性伴侣在之前有和多名异性交往,自己会不会感染HIV呢?

3. 有过高危性行为之后,出现了发热,感冒,等浑身不适,是不是感染了HIV的早期症状?

4. 在查了两次HIV后结果是阴性的,是不是真的就没有问题了?

5. 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

首先,我很赞同一句话,当上天赋予HIV病毒这么巨大的破坏力的时候,一定也给它留了BUG,所以,不是一般人也难以感染到HIV,更别提发病了。

排除这些所有的担忧的前提,首先要对HIV病毒和艾滋病要有科学和正确的认识。

再一次的重申一下HIV传播的概念:携带有HIV病毒的体液(血液、精液、前期精液、直肠分泌液、阴道分泌液、乳汁)接触到人体的粘膜(比如直肠、阴道、阴茎开口或者口腔)、受损组织(比如新鲜的皮肤伤口)或直接注射到血液中(从针头或注射器)时,才有可能传播HIV病毒。HIV携带者的唾液,汗液不属于HIV病的体液,所以不是大家所担心的那样会传播。

用心爱、远离艾、勿恐艾

1、大家经常会问有过高危性行为,被感染的概率有多大?

其实这个问题针对恐艾人群自身来讲,只有百分之一百和百分之零,否则达不到你的预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有过高危性行为,既不代表就一定会感染病毒,因为前提是对方有病毒,以及自己有破损的皮肤,正常人要想被感染HIV,除非要有足够的含有病毒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分泌物等,然后就是正常人的皮肤有破损才可以。

任何传染病的传播必须符合三个条件,那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无一例外。

比如,如果你和一个HIV携带者发生了关系,你们全程使用安全套,并且没有任何体液(主要指精液,阴道分泌液)和血液的接触机会,你是不可能感染HIV病毒的,更别提什么汗液,唾液啦!假如你们没有戴安全套,如果你生殖器官没有皮肤破损,也很大的可能不会感染HIV病毒,只是皮肤的破损程度无从得知或者看不见,也不能预知有多少的病毒含量,所以还是提供带安全套以确保万一。

而HIV病毒的生存条件也是比较苛刻的,离开了人体,只能存活几个小时,所以往往在阴暗密闭的人体环境才可以保存一定的活力。

2、那是不是只要有过高危的性行为就一定会感染HIV病毒呢?

其实不然,不管你是采取哪一种途径,其感染HIV病毒的概率都不到百分之一, 但是不管哪一种途径,感染的前提还是一样,有一定的病毒量,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出血,才会感染。还有就是会不会感染HIV病毒,和对方有过多少次性生活以及和多少人有过性生活没有必然联系的,HIV病毒不是反复的啪啪啪,啪出来的。

3、那有的人会问口口会不会感染HIV呢?

一般情况下,口口没有感染HIV的风险,或者风险极低。如果是HIV感染者的精液射到未感染者的口腔里,或者牙龈出血的HIV感染者给对方口口,那可能造成皮肤粘膜的破损造成感染,几种类型的口口中,口对阴茎的风险最高,但其感染的风险仍远低于肛交和阴道性交,但是相对来讲走后门的感染概率最高,因为直肠的组织学构造和阴道构造不一样,阴道是以鳞状上皮为主,而直肠是以柱状上皮为主,更容易脆弱被损伤,所以喽,病毒更容易进入。

4、而一旦出现了高危性行为之后,突然出现了风热,感冒,腹泻,出汗,甚至淋巴结肿大,是不是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呢?

HIV病毒感染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很多常见的普通疾病就有相似的症状,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群感染HIV是没有急性期症状的,因为每个人对HIV病毒的反应都不一样,有些人很快就会进入急性期,有些人会始终处于携带状态,不发病,也有些进入人后,有十多年的潜伏期等等,所以这些自我判断是非常不靠谱的,唯有科学的检测才能确定,一旦确诊尽早的开始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自己判断的所谓疑似症状,只会让自己更加的被动和担忧。请不要相信自己感觉的任何症状,金标准就是去检测。

5、那么怎么检测?什么时候检测?查几次排除呢?检测出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HIV感染的窗口期有的说是3个月,有的说是2到6周,但是基本上都是2到3个月之内,如果这有方面的担忧,那就建议采取分段式广覆盖的检测,2到3次,分别在有高危性行为之后的2到3周检测一次,3个月后再检测一次,实在不放心,就半年后再检测一次,基本上两次检测阴性,就不会了。

基本上这样的时间点检查就可以覆盖整个窗口期带来的假阴性结果,现在的检测试剂很灵敏,你不会被漏检。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但一定不会出现假阴性,所以千万不用怀疑结果的准确性,之所以测三次,我完全是为了考虑你们恐艾朋友们的心理负担,让你们可以真的早点放下。

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那就放心的开始自己的正常生活,如果是阳性,那就赶快积极治疗,因为本身它就是一个慢性病。

6.万一感染了,如何是好?

艾滋病72小时内可自救!这个应急知识必须学!艾滋病属于一项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品能够治愈,只能预防。在危险行为后,可以使用艾滋阻断药物,并且越早服用越好,2小时内服用阻断成功率可达99%,最晚不能超过72小时!而且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一定记得第一时间去当地或者附近较大的三甲医院或者传染病医疗机构!

我比较啰嗦,就多说几句,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差不多,但在每个人身上又有一些不一样,所有有些观点还是再来给大家辟个谣:

1.蚊子嘴上的残血量仅有0.00004毫升,要达到足够引起HIV感染的病毒,需连续叮咬2800次。所以一般被蚊子叮咬是不用担心会被感染的;

2.公用游泳池里不会传染,因为HIV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极短,而且会被大量稀释,也是不会感染的;

3.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衣物、被褥、马桶等生活用品也是不会被感染的那自然一起进餐就更不会被感染了;

4.正常的接吻,按照一般的接吻方式和深度也是不会被感染的;

5.按照爱爱方式不同,被感染概率最高的是走后门,而且还是被走的人概率最高,而口爱等概率最小,但这只是个相对概念,毕竟这些方式都不是被推荐的;

用心爱、远离艾、勿恐艾

最后,还是要和大家一起呼吁一下,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卫生,安全的性行为和医疗行为才是预防和阻断HIV感染的最佳办法。

虽然这些方式都不会导致感染,想必你还是很担心吧?既然如此,还是科学的看待,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吧,这里给你一些建议,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做起来不一定都做得到吧,再敲下警钟吧!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岐视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希望,这些关于HIV病毒与艾滋病的科普总结,可以让你们对它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的担心和恐惧,勇敢积极的去检查,抛弃一切自我的否认和怀疑,用科学的办法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除了要科学的检测以外,如果难以快速的走出阴影,建议最好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可以帮助你更快的建立自信和更快的开始健康阳光的正常生活。

也希望恐艾的朋友们能够相互之间多多鼓励,相互帮助,一起战胜心魔!你的一点小小鼓励,可能会挽救一个家庭和一个正在边缘挣扎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