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兒童行為管理案例——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姓名:小羽 性別:男 年齡:3歲

行為描述:小羽自己一個人在旋轉瓶蓋、隨意翻書或敲打積木的時候,嘴裡都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即使爸爸媽媽用語言制止,他也停不下來。每天他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或者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的時候,發出“哼哼呷唧”的頻率比較高。

功能假設:老師對小羽的行為進行了功能分析,小羽平時在任何時候嘴裡都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其強化物可能是引起關注,也可能是自我刺激。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當小羽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意走過去,待在他的旁邊。這時,小羽並不看爸爸媽媽,還是自顧自一個人“玩”、嘴裡仍然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由此可以推斷,小羽的行為功能並不是引起他人的關注,而是自我刺激。

孤獨症兒童行為管理案例——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解決方案:

1.小羽的自我刺激行為發生頻率比較高,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小羽不論是一個人“玩”還是與爸爸媽媽待在一起時嘴裡都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可見他不只是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才會有這樣的行為,僅僅找到替代行為(比如接兒歌歌詞,與“哼哼唧唧”的聲音會產生競爭),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用語言制止也不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因為刺激源來自身體本身,不容易消除。只有提高小羽的個人能力,讓他關注外界環境和事物,打開興趣面和溝通的渠道,才能降低自我刺激行為發生的率。

2.小羽一個人“玩”的時候,會旋轉瓶蓋、隨意翻書、敲打積木,由此可見,小羽不會功能性地“玩”、大都停留在感官刺激上。所以我們要教小羽功能性地玩玩具。可以先從操作性玩具開始教起,這樣,既鍛鍊了小手肌肉的力量和靈活度、手眼協調的能力,又教會了小羽功能性地玩玩具。(圖片來自網站)

——文章摘自《孤獨症兒童行為管理案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