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數字資產全球峰會:價值創造—區塊鏈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

本文為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HashKey Group聯合舉辦的“HashKey2019數字資產全球峰會”上,圓桌論壇《價值創造,區塊鏈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討論的內容。主持人為:鏈聞總編輯劉鋒,嘉賓為: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Abdul Raof Latiff、萬向區塊鏈首席技術官羅榮閣、Marine X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齊銀良。整理自現場速記,有部分不影響原意的刪減。


HashKey數字資產全球峰會:價值創造—區塊鏈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

嘉賓正在討論


劉鋒:感謝各位,我是鏈聞的總編輯劉鋒,非常高興來到今天的峰會,與各位嘉賓討論區塊鏈如何在現實當中進行應用。區塊鏈應用是非常熱門的話題,希望通過這個圓桌討論,跟幾位專家深入探討哪些場景是真實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首先,請嘉賓們自我介紹一下。


羅榮閣:大家好,我是萬向區塊鏈首席技術官羅榮閣。


齊銀良:大家好,我是齊銀良,我們公司MarineX致力於通過區塊鏈技術,給海運帶來新的變革。


Abdul Raof Latiff:大家好,我是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Abdul Raof Latiff。


劉鋒:大家是否可以從自己的工作中提供一些案例,具體講講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真正地給客戶和商業夥伴帶來可見的好處,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業務的改變。


Abdul Raof Latiff:星展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汽車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如在汽車整車物流中,如果交易是透明的,所有相關方就都能參與到過程中,清楚地知道過程是怎樣的。我們和萬向區塊鏈以及北京汽車旗下的中都物流合作,建立了“運鏈盟”平臺,這讓整個交易過程有了透明度,所有參與方都獲悉整個過程的細節。同時,我們也瞭解到很多客戶的業務分佈在世界各地,如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如果從澳大利亞將貨物運到中國或新加坡,然後再分散到其他國家,整個過程和交易如果放在區塊鏈上面進行,我們就可以藉助這些信息,為客戶做融資,幫他們儘快完成交付。


劉鋒:能否講一下實際的影響,或者說對你們有什麼好處?


Abdul Raof Latiff:最重要的就是高效,讓融資和所有活動能夠提速。以前需要很多人參與這些流程,現在可以直接將資料提取出來,因此支付可以變得非常快速,這對客戶而言是非常好的事情。另外就是資訊。我們可以無縫地獲得實時資訊,以前可能需要幾天時間來完成的事情,現在幾秒就可以做好了。


劉鋒:真正的好處是什麼?


羅榮閣:從肖總的演講中,我聽到一個關鍵詞“成本”。從經濟學家的視角,用“成本”來看就很清楚了。什麼科技有價值?什麼業務有方向?萬向從2014,2015年開始搞區塊鏈,大家對區塊鏈有很多的期望,也很著急。什麼時候區塊鏈可以改變某個行業,或是有真正促使人類社會進步的應用出現?或許還需要大家有一些耐心。就像互聯網發展早期的時候,大家也預計不到它今天的重要性,可以取代錢包,可以取代電視,電影院等。

回到今天的圓桌話題,從成本的角度來說,區塊鏈有很多應用場景。剛才Raof說的汽車場景,是我們和DBS花了大量的時間構建的一個應用場景。數據是數字經濟的能源,實現數據化就能降低很多成本。如果鐵礦石不能被數據化,不能被大家信任,永遠只能是鐵礦石,可信數據化之後就可以被金融化,這個行業的成本就會大幅降低,行業效率會極大地提升,帶來很大的商業價值。區塊鏈剛剛開始,給它一些時間,大家就會看到很多真正的應用。

區塊鏈和物聯網以及傳感器的結非常重要,2017年萬向區塊鏈內部成立了智能物聯網團隊,從事硬件的研發,將傳感器變成區塊鏈的眼睛和耳朵,物聯網變成神經系統,各個節點就是大腦中的腦細胞。整合方案也能帶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


齊銀良:正如肖總在演講中所說,互聯網是信息機器,區塊鏈是信任機器。在國際海運中,中間環節非常多,有一級代理和二、三級代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或者是不信任的問題。我們做過一個調研,現在全球一共有68家港口航運公司進行海運提單和港口資產類似的區塊鏈試驗。MarineX相當於海運環節中的集裝箱。國際貿易的運輸80%是通過海運,海運中的70%是通過集裝箱船運的,集裝箱本身就是一種革命。我們經常提到貿易不平衡,舉個例子,一條船裝了2萬個集裝箱的貨,從中國出口到美國,回程的時候只能裝1萬或者是1.5萬集裝箱。各家船務公司對集裝箱的持有是鼓勵的。我們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類似於共享集裝箱的概念,但是在行業中,我們叫做租賃或者是分時租賃,我們是做區塊鏈和物聯網賦能分時租賃的集裝箱平臺。在B2B的產業中,物聯網非常重要。如果單單是互聯網和區塊鏈的話,很難保證一些信息和數據是否真實。如果借用物聯網的傳感器和硬件配套,就能保障從線下到線上數據傳遞的真實性,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劉鋒:我想問一下Abdul,星展銀行希望自己開發區塊鏈技術嗎?


Abdul Raof Latiff:星展銀行自己不做區塊鏈技術研發,我們只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資訊,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最關鍵的是未來要怎麼做,所以我們不是在做區塊鏈。


劉鋒:針對消費者目前有推出區塊鏈的應用嗎?


Abdul Raof Latiff:我們暫時還沒有這方面對於公眾的應用,我們暫時沒有B2C的公共區塊鏈。我們主要在B2B方面發力。


劉鋒

:我理解目前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企業級的應用,大家討論的也都是B2B的應用,企業的應用主要使用聯盟鏈和私有鏈的方式來解決,各位如何看待公鏈?


羅榮閣:還是要考慮成本,以及監管。在第一季度,中國大陸網信辦發出了對於區塊鏈應用的監管辦法,一個技術的應用並不是技術人員自己覺得好,就可以在商業中成功,而是要看在監管體系內是否可以應用。還要看應用技術後,是否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我本人是ISO TC307國際標準的專家組成員,曾經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我們在做國際標準的時候,就是看記帳的節點和參與的主體是否要經過授權,是否要做反洗錢。如果成本更低,符合監管的話,我們就會使用。不需要人為地劃定一條界限,兩件事情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劉鋒:應用不需要考慮技術層面的限制嗎?


羅榮閣:大概率是這樣的:技術人員喜歡鑽研,想要提供更好的安全及隱私保護,更好的應用模型。行業中什麼時候可以應用,有監管的因素,成本的因素,也有大家的認知程度影響,我堅信未來會有很多應用場景,但什麼時候發生,確實很難預測。


劉鋒: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真的可以應用區塊鏈的場景?


Abdul Raof Latiff:我可以跟大家談談我個人的經驗。我自己會用區塊鏈進行外匯,速度又快,成本又低。


劉鋒:可不可以跟我們具體談談?


羅榮閣:目前大家講的比較多的就是比特幣轉帳和以太幣轉帳。其實,有些東西用起來是反人性的。舉個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掃二維碼就可以購買東西的話,為什麼非要存儲一堆密鑰分成很多份,放置在辦公室、家裡、錢包等各個地方,給自己找麻煩呢。

所以,在日常應用中,如果易用性沒有解決,隱私保護沒有解決,很難看到真正產生價值。

今天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真正的區塊鏈應用,不好意思,確實沒有。不過,將來應該很快會有,我不認為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和不基於區塊鏈的應用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也許區塊鏈應用的入口就是我們使用的App或是微信小程序,但底層是區塊鏈。區塊鏈不僅僅對於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有作用,更重要是重構了行業。我們為什麼一定要使用電商平臺購買東西,電商平臺不生產也不消費,它只是中介。

當談到區塊鏈時,經常談到“去中心化”,我認為改成“多中心”更好一些。如果從成本角度來說,沒有中心的成本是不可承受的。從一箇中心變成多箇中心,恰恰就是去掉中介,中介越多,成本越高,效率越差。當涉及到去中介的時候,區塊鏈就會有很好的應用。很多應用並不是100%都是區塊鏈的應用,也許有30%到40%是區塊鏈的技術,或者是TOKEN的技術。TOKEN不僅是數字錢包裡的玩具,應該滲透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例如買菜、買咖啡、住酒店等,都可以使用TOKEN。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整個生產關係就發生了變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往往解決的是生產力問題,提升的是企業的生產效率。區塊鏈解決的是生產關係的問題,解決行業上下游彼此協作和競爭的問題。如果重構行業,涉及到商業模式的變化,就會帶來大幅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萬向區塊鏈做的小程序已經上線了,未來幾個月所有法律條款得到律師認可後就會發布出來,底層就是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和TOKEN。HashKey Pro交易所很可能未來交易的不僅僅只是比特幣和以太幣,很可能是某一個行業,如:農場行業或者酒店行業的TOKEN,通過了KYC和反洗錢的TOKEN。


劉鋒:是否可以介紹一下你的小程序,應用場景是什麼?


羅榮閣:簡單來講就是“去中介”。為什麼要有價值千億百億的中介做一個壟斷者來做所有的事情呢?剛剛齊總談到物流,分佈式的物流更健壯,更有效益,所有的貨運到中央倉庫,再運到全國各地,這不是好的方式。應該是市場自由的運作,自由的發展。


劉鋒:感謝羅總,齊總有什麼看法呢?


齊銀良:在應用方面,可以用區塊鏈的思維和邏輯來概括。區塊鏈不同於互聯網,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使用。在接觸區塊鏈的這幾年來,我知道了加密算法、可溯源、分佈式商業和智能合約等,通過這些能夠對整個行業或者商業理解的更透徹。中介之所以能夠賺這麼多錢,也許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和甲乙雙方不信任的痛點。區塊鏈有可能打破這樣的商業模式。當談到創新項目時,我認為有三點是未來的標配,一是帶有物聯網的互聯網,二是人工智能,三是區塊鏈。今後所有的創新和創業項目中,具備這三個技術特點,才能夠代表未來,這是我在商業思維上的反思。


劉鋒:因為你們都說未來是非常光明的,那麼區塊鏈大規模應用會是什麼時候?


Abdul Raof Latiff:我覺得還有一段時間。


劉鋒:可不可以預測一下具體時間,一年還是一百年?


Abdul Raof Latiff:我覺得這是很長遠的,但是應用方面,主要行業使用的話,未來兩三年吧。


羅榮閣:我也同意兩到三年,但是我們要抓住今天和當下。我們現在討論的就是前瞻性的問題,區塊鏈要比上一波的互聯網來得更猛烈。互聯網做了很多年的教育,現在大家都認識到科技改變生活。在中國大陸,大部分場景都只需要用手機支付就可以了,現在大家很少看報紙,都是看手機裡的東西。

另外一個觀點,三種產權的劃分,股票是所有權,債券是收益權,區塊鏈上的TOKEN是使用權,到今天TOKEN只有一千億兩千億美元的規模,還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沒有資本的助推,很多技術難以大規模應用。美國如果沒有華爾街的支持,很難有橫跨東西海岸的大鐵路。如果沒有資本的推動,高科技也很難有大的發展。如果區塊鏈要大發展,就需要資本的介入,不僅僅是使用股票和債券,還要使用TOKEN。我們希望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大家能一起為未來區塊鏈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撐。TOKEN的屬性是使用權,我們需要好好研究TOKEN的使用權到底如何用,如何將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會有怎樣的價值?

我個人比較樂觀,我覺得甚至在未來一兩年的時間,區塊鏈就會有特別大的發展,但這需要有受監管的TOKEN市場,這樣才可以做到最優。


齊銀良:五年前全球第一家海運區塊鏈公司誕生,三年前中國第一個海運區塊鏈誕生。我覺得區塊鏈五年內有可能爆發。因為去年進博會時,很多中國的國有企業開始入場區塊鏈,對於行業跟區塊鏈的結合,我非常的有信心。


劉鋒:謝謝幾位嘉賓,我們至少有一個共識了,就是三年之後,區塊鏈有可能大規模應用。我們可以看一看,三年後我們再次坐在一起,今天的預測是否準確。謝謝大家!


區塊鏈技術不僅賦能金融行業,也在防偽溯源、數字身份、版權保護等非金融領域的不同場景開展了相關應用探索。4月24日蜂巢學院第七期活動將聚焦於區塊鏈存證應用場景,共同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屆時,原本區塊鏈創始人兼CEO吳鵬、巴比特副總裁兼比原鏈運營總監馬千里將作為演講嘉賓,帶領大家分別從落地實踐和技術的角度深入瞭解區塊鏈存證!活動免費參與,點擊http://wxevent.eventdove.com/即可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