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萬員工轉崗傳言的背後:手機開始挑大樑

【摘要】:雖然華為方面否認了多達2萬人轉崗一事,但轉崗是確實存在的,而且運營商業務與消費者業務的改革已經啟動。

文 | 時代財經 吳文婷

華為2萬員工轉崗傳言的背後:手機開始挑大樑

4月24日,有傳言稱,華為運營商業務(CNBG)的富餘員工,部分將內部疏導至消費者業務(CBG)。具體的員工轉移比例,華為內部並沒有正式通知,但有CBG內部員工向媒體透露,將有2萬名員工從CNBG轉崗到CBG。

回應

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公關部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不清楚此事。隨後,華為中國的官方微博回應,“我們注意到網傳‘華為將有2萬名CNBG員工轉崗CBG’,該消息不屬實。”

不過,其同時指出,一直以來,華為公司對於內部人才流動持開放和鼓勵的態度,並面向員工開放了全部內部崗位機會。每年,有超過1萬名員工在內部各大業務部門之間轉崗流動,包括CNBG、CBG等在內很多業務部門都正在通過內部流動獲取所需人才。

在產經觀察家丁少將看來,如果華為出現上述調整也是合理的,主要還是由其內部結構調整所導致。畢竟現在CBG已經成為最大的業務板塊,而且還有很好的增長空間,所需要的人員、資源會更多。

結合華為於今年3月底公佈的2018年年報,其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CBG實現連續數年超30%的同比增長,並在總收入中的比重一路攀升,超越CNBG成為華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改革啟動

目前,華為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華為的員工總數超過18.8萬人,其中CBG為2萬多人,CNBG為10萬多人。

具體而言,CNBG指的是通過通信網絡為全球各地的運營商和企業們提供硬件設備、軟件服務以及解決方案。而CBG則是銷售電子產品、移動寬帶以及家庭終端。

雖然華為方面否認了多達2萬人轉崗一事,但轉崗是確實存在的,而且CNBG與CBG的改革已經啟動。

時代財經注意到,任正非今年4月3日簽發了一封編號為2019年第38號的總裁辦電子郵件,他在郵件中談到:今年公司的改革重點,一是CNBG,二是CBG。CNBG改革是我們親自抓的戰略重點,集中精力把管道聯接業務做成世界戰略高地,所以我們授權CBG“軍團作戰”,讓你們自主改革。

按照其說法,CBG要堅持研發投入,苦練內功,戰略聚焦。在架構上建設適應大發展的精幹組織,在內外合規的基礎上加強授權、監管。

與此同時,任正非稱,公司正處於戰略結構調整時期,CBG要幫助有些業務部門疏導富餘人員,團結一切優秀力量,組成“四組一隊”快速推進。“CNBG人數比你們多,高級專家、高級幹部比你們多,可能獎金比你們少,但是幹勁還得比你們大。CBG的改革就像‘延安’,創造了一種新機會,CNBG‘西安’的人自願奔向‘延安’,我們從來不阻撓,因為只有流動才能證明‘延安’比‘西安’好。”

“目前公司處於戰略結構轉移時期,一定要把產品線變成‘尖刀’能夠在市場上直插機會窗,這時候就需要裁減一些普通的產品線。希望CBG在大發展過程中,心胸寬廣,幫助疏導富餘人員,吸納更多的幹部和員工進入到你們系統,改造成為CBG人。這樣做,一是避免其他部門過度裁員,二是避免你們去外面過度招新人。”任正非說。

通信設備業務遭遇“天花板”

一直以來,CNBG是華為總收入中貢獻最多的板塊,也因此被稱為華為的“頂樑柱”。不過,這種情況在2018年發生了轉變。

從財報上看,2017年華為的CNBG收入為2978億元,然而2018年該業務板塊的收入僅為2940億元。與此同時,增速連續3年出現下滑,從2016年的23.6%到2017年的2.5%,再到2018年的——1.3%。

相比之下,CBG去年則實現了大幅增長,首次替代CNBG成為華為收入貢獻最多的業務。2018年CBG的收入達到了3489億元,同比增長了45%,佔華為總收入的48.4%,而CNBG佔總收入的41%。

丁少將告訴時代財經,CNBG處於穩中有降的狀態,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存在國際政治上的不確性。

“由於受運營商採購的影響比較大,一般CNBG情況較好的時間點在於2G到3G、或者3G到4G的升級階段,這個時間點會產生大量網絡設備更新換代的需求。一旦度過了這個發展期,後面就是維護的階段,需求也就沒那麼大。目前,雖然是往5G升級的趨勢,但進展不會那麼快,而且還要看全球範圍5G的發展,再過2-3年也未必能普及。在我國國內,5G也才剛剛開始預商用。”丁少將說。

另一方面,中國移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躍提出“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據其介紹,5G是一個速度更快的移動通信網絡。5G能萬物互聯,包括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互聯。5G+高清直播、5G+VR智能教育、5G+智慧醫療、智能路燈等等都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智慧化的改變。

丁少將指出,在5G時代,運營商會比較敏感,不僅從技術、服務、價格方面考慮,還會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美國甚至會把5G當作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實際上,這種跡象早已顯現。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目前無法進入美國市場,這讓美國市場成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的“樂園”。不僅如此,歐洲市場是華為在海外市場當中發展最好的市場,但這個市場同樣因為美國的原因而導致華為遭遇阻礙。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同意允許華為參與建設5G移動設施,但只限於“非核心”的5G零件中。

手機業務“挑大樑”

相比起CNBG所處的“尷尬”局面,CBG則一路高歌猛進。尤其在今年3月29日的CBG的誓師大會上,任正非給CBG定下了更大的營收目標:“三年1000億美元、五年1500億美元”。

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的發貨量達到了2.06億臺,同比增長了35%,另外PC發貨量同比增長超過了330%,華為平板的發貨量同比增長達到了14%,且華為智能穿戴設備的發貨量同步增長超過了120%。

此外,根據華為公佈今年第一季度的手機出貨量,達到5900萬臺,與市調機構給出的去年一季度出貨量3930萬部相比增長超過五成,相比起去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三成呈現加速增長的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從華為2018年的年報來看,其實現了全球收入7212億元,淨利潤達到了593億元,利潤率為8.22%。不過,相比之下,三星電子2018全年營收約為1.47萬億元,淨利潤達到了3554億元,利潤率為24.03%。蘋果公司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淨營業收入約為530億美元,淨利潤達到了115億美元。用淨利潤作對比,蘋果公司一個季度的利潤就已經超越了華為全年的利潤。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華為在2018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但要在淨利潤上趕超三星與蘋果,未來還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而造成華為淨利潤與三星、蘋果相差較遠的原因,一方面是智能手機的銷量,另一方面則是定價。

任正非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對華為的生存是不會擔心的。在一、二月份,華為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35.8%,而且我們感到今年的增長很猛的,要控制合理的增長。第二,我們要向蘋果學習,把價格做高一點,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有生存空間,而不是通過價格降低來擠壓這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