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刚完成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的瑞幸咖啡,本周继续新的大动作。

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网站显示,瑞幸咖啡提交IPO申请,以LK为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寻求上市机会,至多融资1亿美元,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国际为承销商。

咖啡圈“独角兽”的成长史

说到瑞幸咖啡,它简直就是咖啡圈的一级流量选手。它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大家的关注。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首席运营官)钱治亚创建。钱治亚的背后,还有前东家老板陆正耀的支持。

说白了,这个咖啡公司的高层都不是出身专业的食品或饮品行业,他们拥有更丰富的运营和资本的背景。瑞幸咖啡可能在最开始已经被定义成一场资本的游戏。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2018年的瑞幸拿了投资人这么多钱,那它又做出了那些成绩呢?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但是,漂亮的门店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背后真相是——2018年的瑞幸净亏损了16.19亿。约合,每天烧掉了440万元。

2019年,瑞幸继续“烧钱营销”。

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的用户数突破额1687万,门店数量为2370家。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盈利4.8亿元。

你以为瑞幸终于盈利了吗?不,它没有。

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仍支出了10亿元在成本、市场、营销等方面,4.8亿的盈利根本挽救不了什么。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仍旧亏损了5.51亿元。加上之前的亏损,瑞幸已经累计亏损超过22亿元。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4月18日,瑞幸迎来了自己的“救命稻草”——瑞幸再次融资1.5亿美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现在,瑞幸唯一可以庆幸的一点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其净亏损率呈现收窄趋势,获客成本与营销费用也在逐渐降低。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但是,短期内瑞幸咖啡想真正获得盈利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瑞幸咖啡的对手真的是星巴克吗?

凭借强大的资金背景和快速扩张的能力,这位咖啡圈“独角兽”早已放出狠话。2019年1月3日,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在2019战略沟通会表示“2019年将新增门店2500家,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届时瑞幸将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每一次瑞幸的高调出场,总会把星巴克带上热搜。瑞幸咖啡始终把星巴克视作“最大的敌人”。赶上并超越这位咖啡圈的老大,似乎已经成为瑞幸的标签与使命。

1971年出生的星巴克(Starbuck)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周边产品。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目前,星巴克在中国15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3,600家门店。

瑞幸咖啡从出现始,就以星巴克作为自己追赶的对象。

但是,瑞幸咖啡的对手真的是星巴克吗?可能真的不是。

先来对比一下两家的价格。

瑞幸咖啡一直在对用户做各种补贴活动——“新用户首杯免费”“买二增一”“买三赠五”等活动常年都在进行,3折,5折,5.8折,6.8折等优惠券也会不定时的发放到用户手中。除了这些,瑞幸最近还推出了“每周满7件,瓜分500万”的活动。这样算下来的话,一杯瑞幸咖啡的价格大约在14-18元。

和瑞幸相比,星巴克的优惠活动少之又少。星巴克一杯咖啡或饮品的价格基本上在28-45元之间,基本上是瑞幸咖啡的两倍。

价格直接决定了两个品牌吸引的用户不同。在味道相差不多的前提下,能用14块买到一杯瑞幸咖啡的人应该不愿意花将近3倍的价格在星巴克的饮品上吧?一个走廉价亲民路线,一个走高端品质路线,这俩还真不是对手。

再说消费场景。

瑞幸咖啡主要以pick-up门店为主。这些门店面积狭小,基本没有座椅、杂志等,对用户来说,在店用餐基本上没什么体验可言。瑞幸咖啡主打的是方便与快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处买到产品或者可以点外卖迅速送到才是更重要。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星巴克在门店选择方面更注重用户在店消费的体验。一般星巴克的门店面积较大,有充足的舒适的桌椅、最新的杂志、多种充电设备等,用户甚至可以在星巴克工作、学习、与客户见面等,这无形之中延长了用户在店的时长,舒适便捷的体验也为星巴克留下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咖啡+社交”的概念深入人心。2017年,星巴克开始打造更高端的臻选旗舰店,目标指向了更高端的咖啡用户。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瑞幸毕竟还处于生长期,积极的进行门店和用户数量的扩张是它必须的选择,而星巴克作为一个成熟的咖啡品牌除了要花精力在门店扩展和产品开发上,它还肩负了咖啡文化的传播的职责。一个重数量,一个重质量,嗯,明显是两个路子的。

再来对比一下两家的咖啡。

咖啡店嘛,当然咖啡首先得做好。两家品牌的咖啡种类基本相似,都有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焦糖玛奇朵、摩卡等基本款,同时它们各自也有创新饮品。在原材料方面,星巴克和瑞幸都选了比较常见的阿拉卡比豆,毕竟全球70%的咖啡豆都来自阿拉比卡。至于牛奶,瑞幸选择了澳亚牧场纯牛奶,而星巴克则选择了发喜、安佳、卫岗牛奶。

除了原材料,咖啡机的选择也很重要。瑞幸选择了全自动咖啡机,而星巴克既有全自动咖啡机也有半自动咖啡机。半自动咖啡机对咖啡师来说更有发挥的空间,因此,星巴克的咖啡种类更多一些。

最后说说周边产品。

除了咖啡和饮品,瑞幸还推出了各种轻食(如沙拉、面包、蛋糕、三明治、蔬菜卷等)与小食(如坚果、饼干、巧克力等)等,但是基本上没有其他周边产品。

瑞幸有的这些轻食与小食,星巴克也有。除此之外,星巴克还有一些周边产品,如各式各样的杯子、文具、生活用品等等,这些产品为星巴克的咖啡文化和理念的宣传也做了不少贡献。(PS.前段时间爆火的猫爪杯,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叭~)


“烧钱”的瑞幸:醒醒!星巴克根本不是你对手


明显,目前,瑞幸除了做好现有的食品和饮品,应该没有精力做其他意义更重大的事情。

综上来看,瑞幸和星巴克走的根本不是一个套路啊!为啥瑞幸总喜欢带星巴克一起出场?

瑞幸到底啥时候能盈利?

先不说啥时候能追上星巴克,瑞幸还是先想想怎么盈利吧。

目前,关于以后瑞幸如何盈利这个问题,坊间流传着两个观点。

有一个观点表示,瑞幸现在用这种亏损模式主要是为了扩大品牌效应,当品牌足够知名,其产品销售的数量足够大的时候,对原材料等采购数量会更大,这样获客成本或者经营成本会逐渐降低,长期下去,瑞幸可能会有盈利的可能。

还有一种观点表示,瑞幸现在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是主要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渠道,也就是瑞幸咖啡的APP。当渠道逐渐成熟之后,可以扩大售卖产品的种类和领域,这样下去,未来似乎也有可以盈利的可能。

但是仔细想想,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点问题。

廉价咖啡、外卖咖啡是很有市场,但是要靠这样的单一业务线养活一整家公司,似乎还是有点问题的。如果说瑞幸想靠廉价咖啡这一噱头拥有这个市场,这很难,毕竟街头巷尾的便利店更有做廉价咖啡的优势——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成熟门店、充足专业的服务人员、更强大的品牌效应……瑞幸想出头,还需要继续努力。

关于培养渠道为了以后卖更多的产品的这种观点就更离谱了。现在,瑞幸的外卖业务主要是和顺丰合作,顺丰自己也曾想发展自己的生鲜,电商业务,但始终没什么起色。或许再过段时间,我们知道的瑞幸就不止咖啡这么简单了吧?可能还会出现“瑞幸水果”或者“瑞幸海鲜”?

另外,不考虑人力成本的话,瑞幸想走外卖这条路确实是可以走通的。但是瑞幸主要根植于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人力成本高不说,还过于依赖物流与交通,这样的经营模式是很难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毕竟,传统的食品企业都是从人力、运输成本较低的小城市发家的,在大城市打拼的瑞幸想盈利,道阻且难。


(图片与相关数据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