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在明初功臣中排名100开外,为什么会被神化成“神算子”?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在民间盛行了几百年的说法。与诸葛亮一样,刘伯温也以擅长运筹帷幄、占察谶纬著称于世,但也同样是被过度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其真实形象与坊间传闻实则相去甚远。

刘伯温(刘基)的神机妙算一直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之一的《烧饼歌》,到准确预言明朝灭亡的“遇顺则止”,再到成百上千真假难辨的离奇故事,刘伯温被奉若神明,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简直就是行走的“神算子”。

诚然,作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刘伯温确实是饱学博览,才华横溢,同时,他也确实比较擅长象纬之学,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奇预言和怪诞故事却大多是后人夸张甚至杜撰出来的。


刘伯温在明初功臣中排名100开外,为什么会被神化成“神算子”?


刘伯温位列明朝二十四名臣之一,也是明初最家喻户晓的开国功臣,在民间的知名度极高。朱元璋曾将刘伯温盛赞为:“吾之子房也。”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刘伯温对他的影响相当于张良对刘邦的影响。

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左膀右臂,是明初功勋最卓著的开国功臣,但真相或许并非如此。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离不开一众文臣武将的共同努力,所以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会在开国之初大规模封赏开国功臣,作为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刘伯温在明初功臣中排名100开外,为什么会被神化成“神算子”?


明朝建国前后,朱元璋分5个档次爵位着重封赏了150位功臣,我们熟知的明朝开国功臣全部位列其中。5个档次的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明朝开国功臣中,封公爵的共有25人,比如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等。封侯爵的共有79人,比如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等。而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只被封为了再次一等的伯爵——诚意伯。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的心中,刘伯温的功绩排在100名开外,不但不能封公爵,连侯爵也不够格。虽然公爵中的严德、陶安等人以及侯爵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后世都是默默无闻,但可悲的是在当时来看,刘伯温连这些人都不如。


刘伯温在明初功臣中排名100开外,为什么会被神化成“神算子”?


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是不是朱元璋把主要功劳都给了徐达、常遇春这样的武将?刘伯温之所以封爵不高是因为他是文臣?其实,这种猜想也不成立。以李善长为例,他也是纯粹的文臣,但不仅是明朝的开国宰相,还被封为了最高等级的公爵,俸禄四千石,世袭。反观刘伯温,他非但官职无法与李善长相提并论,爵位也比李善长低了两个档次,俸禄更是只有二百四十石,在伯爵中也几乎是最低的。

那么,明朝牛人千千万,为什么偏偏是历史地位并不太高的刘伯温被无限神化了呢?这或许与中国人的特殊情结有关。

从关羽到岳飞,从李白到苏轼,中国人向来对结局凄惨或命运坎坷的悲情英雄有着某种特殊情结,当然,前提是此人必须是确实有才又有德,而刘伯温恰巧符合这些条件,他实有大才却仕途不顺,立下奇功却不被君主认可,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没有给予刘伯温应得的官职和待遇,这对他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刘伯温的最终结局也是惨淡收场,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他并非是单纯病死,而是被胡惟庸害死,甚至是被朱元璋授意毒死的。


刘伯温在明初功臣中排名100开外,为什么会被神化成“神算子”?


历史中真实的刘伯温确实是一位能人,但绝非传说中的神人,他既没有徐达的骁勇善战,也没有李善长的智谋无边,不过,刘伯温的文学成就却也是当时鲜有人及的,他的《诚意伯文集》中共有诗词歌赋1600多首,其中不乏文采斐然的旷世之作。

正如《三国演义》不是真实的三国历史,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也不是历史真实中的刘伯温,而是被后人添加了无限个人感情色彩的刘伯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