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教師到“教學能手”,不簡單卻又沒那麼難

因為第一學歷不是全日制本科,當年四處輾轉的自己未能如願進入起碼的專科段大學,也就順勢擱淺了自己喜歡依舊的學術研究之路。

因緣際會,在“編制和職稱”優惠政策面前,一向以清高自持的自己還是不能免俗地順勢簽了一所高中。不曾想,有些不意想的東西,反而像野草易生根、池塘著細柳般瘋狂成長起來。

剛畢業的第三年,一口氣講了優質課、骨幹課、同課異構課;甚至還妄想著一舉拿下能手類的課型,奈何終究在資質面前,年限成了起碼的攔路虎。

所以,剛畢業的年輕教師,不要痴想著畢業三四年就想完成教學生涯中的快速“打怪升級”。要不然,怎麼會有“薑還是老的辣”的扎堆現象呢?

從年輕教師到“教學能手”,不簡單卻又沒那麼難

但話又說回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有幹勁兒的老師遲早會被平庸繁瑣的生活所吞沒。

教師職業,其實很難獲得成就感、認同感。不消說工資年年漲個百十塊、幾百塊的珍貴,那些真正能帶給你精神愉悅的層面,是上進的學生和自身專業素質的進階。尤其當你面對政風大於學風、搞鬥爭甚於搞教學、管老師甚於管籠鳥的集體時,你想尋求自身的職業價值和存在意義,簡直是被大眾嘲笑的迂夫子。

所以,第一點,能不能守住自己那份不甘心和上進心,很重要。

其實,參加不參加講課活動,不只是為了日後晉職稱能不能加上兩三分的問題。因為真正能逐金而富的人,很少是單純靠教學發展的。誠然,身邊也會有許多常常保持有經驗且謙虛的人,勸你別傻傻乎地去折騰。人人覺得的“吃力不討好”,甚至行業內的評分潛規則,據說也是有的。有的人容易輕信,有些人正需要理由勸慰自己,於是順水推舟的,就把自己教學生涯中最有激情最有衝勁的時光給妥妥荒廢了。

從年輕教師到“教學能手”,不簡單卻又沒那麼難

第二點,好課都是打磨出來的,沒有誰能一遍過。

教師行業裡流行一句話,“課堂是總有一些遺憾的藝術”。即無論看上去多麼完美的教學設計、教師語言、課堂生成,你總會在不自覺的反思中發現紕漏。而恰是這些被意識到的紕漏在一遍一遍地試講中,被修補。於是你當初的課件、教學設計,一次次又一次地被改得面目全非,可是你心裡對文稿、設計、思路、預設、生成越來越諳熟於心。直到最後一遍,那些輕吐蓮花般的精彩與自如,才會讓人看上去那麼自然熨帖。

第三點,能給你提意見的,都是自己人。

臉皮薄的人,心胸狹隘的人,負能量的人,會在講真話的連環炮打擊下崩潰的。但事實上,大多人都這樣,其實我也未能倖免。可是不經歷過丟人現眼的懵懂無知,你不會明白比丟人現眼更可怕的是自己的短視和無知。你若不能接受打擊,聽不進去哪怕是委婉的批評,那麼環繞在你耳邊的評語永遠是程式化的客套與敷衍。反之,你坦然接受意見,接受那些甚至是直接到毫不留情面的批評、挑刺時,那麼無論多難聽,你都會有發自內心的欣喜:哦,原來,思路可以這樣啊,原來教學設計可以這般流暢清晰,原來高大上的課型原來可以這樣哦。這些意見讓你瞬間開悟,也順勢明白自己可以如何如何調整自我狀態、前進方向,甚至達到何種層次。所以,毫不隱諱地給你提意見的,絕對是為你好的自己人。他們教你如何節約課堂時間,引導你如何拔高課型,啟發你如何全面優化課堂。其實,他們也是因你的真誠和虛心而放下戒備、收起私心,同樣他們也會打心底視你為志同道合者。

從年輕教師到“教學能手”,不簡單卻又沒那麼難

第四點,學習你的前輩式的榜樣,揣摩、模仿、內化、創新,一樣都不能少。

能走到“教學能手”地步的前輩,必定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其過人之處,自不待言。但是其風格、人品、理想,卻完全迥異。在優秀者雲集抑或是優秀者寥若晨星的單位裡尋找榜樣,非得一番折騰,你才能確定屬於自己的事業型榜樣。而後就是不斷去聽其課、問其道;在不斷的反思總結中明確對方的教學技巧、教學思路技高一籌的點在哪裡,然後在自己的課堂實踐中努力去模仿、修改、融入。在自身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課堂時,自己也可以試著在其基礎上添加個人的創新之處,從而內化成自己的風格類型。就像牛頓大師說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能看得更遠。

總而言之,在教學技能上不斷摸索前進,固然是教師的本分所在。但一位優秀教師的成就,不僅是自身在教學業務能力上的自我銳進,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制度和運氣,以及那些設計課題、論文、綜合榮譽等必不可少的硬件儲備。教學之路不易走,吾輩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