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证明你看懂了《道德经》,你会用哪句话?为什么?

娱乐鑫火


不是我吹牛,一部简体的道德经上下两篇八十多章五千多个字我认得一大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真正读懂道德经的也许只有写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先生,恐怕他的老师都不一定读得懂。

因此我只能遗憾地告诉自己,我读不懂道德经,因为我只是一个没有被医家和道家打通任督二脉的普通修行者,大器难成!

道德经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的开篇就告诉我们,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完道马上又开始说名,名是可以称呼的名但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然后说天地刚刚开始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后才有了各自的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接着说因此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道和名的奥妙,在有欲求的时候探究道和名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还没有读完道德经的第一章,我已经被这玄之又玄的道德经给绕糊涂了,读懂?恐怕再来一个甲子都读不懂。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老子先生的意思是说做人要顺应自然遵守规律,切不可忤逆天地人心。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去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老子先生举例说如果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先生举完例总结说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

如果以辨证和欣赏的眼光和思想解读道德经,可以看出老子的意思不是告诉我们消极地“无为”和“不争”,而是寻找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

因此我的人生会选择“和光同尘,物我两忘”这句话。

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浩瀚星空中穿光而过的一粒微尘,而不是撕裂空气冒着火花带闪电从天而降的的陨石。

这样无论我们飘到哪里都不会让别人感到不安和防备,就当多了一个人畜无害的邻居。

和光者,光芒内照,但不追求标新立异。

同尘者,清新而不脱俗,与众而不同。无所显,则无所偏争;无所贱,则无所偏耻。

知深浅,方可无悲无喜,懂进退才能物我两忘,

物我两忘才能冷暖自度。

思想通透的人,未必活的繁花似锦,但一定过的安静平和,人的一生活到最后才会发现,其实安静平和,才是真正的繁花似锦。





今宵别梦寒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然规律来进行动作,非常严密,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否则一事无成。

一用这个道理看国家治理,一个大国,不能经常折腾,要按照事物的原理,纯朴自然,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待婴儿一样爱护。要使百姓纯补的如婴儿一样无思无想,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越是真正的大道理越简单,因为简单,百姓们都会懂,这样君主不用命令,百姓们通过口口相传,就会自己行动。君主不做为,百姓就不受骚扰。君主命令一下,百姓就会主动向前,达到君主的目标!

大国政治,不能轻易大动,治理大国,如同烹制小鱼一样,不能轻易翻腾,要加上料,用自然之火,才能烹制美肴。要使国稳定,就要使百官各司其职,不互相串连,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定安宁。


狼烟一九三一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武功文刀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道德经》全文的内容,那么在流通版《德篇》第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就很好的诠释了老子所说五千于文的大概含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谷朴若一


“万经之王”是后人对《道德经》的誉称。因为《道德经》在全世界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奇尧最棒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刀山前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古始之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问心雕虫


《道德经》只给真正看得懂的人看。

为什么?此为天机不可随意泄露,其代表的是上苍的自由宇宙意志,‘道’学深可难测。


宋老头6244339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