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身心修炼,将万事万物从经验世界里推向本我,方是“致良知”

通过身心修炼,将万事万物从经验世界里推向本我,方是“致良知”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传习录》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简短的文字,其背后暗藏的玄机越深奥,大道至简,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变得很犀利,仿佛一眼就能看穿所有事物的内在连结关系,说明你已经非常接近大道之“理”了,内心从“无明”开始转化为“明净”状态,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顺理成章”地发生着,你再也不会留恋,不会执著,不会被思虑牵着到处遐想了。

孟子说“人性本善”,是从“性”的本源处而言,外在事物触发本体心性的那一刹那,便会产生四个善端,恻隐、羞耻、敬畏、。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里面,每一天所遇到所面临的一切人情世故,都是从这四种感情上演变而成的,通透了这四种情绪的引发机制,等于说你已经掌握了人性。懂得了人性,自然知道平时生活中该怎么为人处世了。

性无不善,那么为什么会有恶人呢?这是因为性体在刚被激发的那一个当下,就被习气扰乱了它的依附流转方向,从“道”上活生生地脱离了出来,被各种形态的“习气”所扭曲、解构,从而把这个人塑造成了“善”的另一面,也就是“恶”。

通过身心修炼,将万事万物从经验世界里推向本我,方是“致良知”

在王阳明的心学语境里面,心即性,性即是良知,是天理,所以他说“知无不良”,只不过这个良知恰巧在感应到的那一瞬间,习气一下子钻了进来,隔离开了“性”与“念”,心念无法合一,知行不合一,所以这个时候的良知是不良的,是被欲望蒙蔽了的,已经不是良知的本体的。

致良知,就是把处于这种被蒙蔽状态的“不良”的知,重新激活,拭去上面的杂物杂尘,让良知归于大道。

这就需要实践性的修炼了,任何文字意义上的思维都已经没有办法让良知呈现出来。只能通过自我身心层面的修炼,不断地去与良知磨合,舍弃掉你过去生活习惯里面所带来的种种经验模式,你每减少一分经验,则就会与良知更接近一步,这才是“为道日损”,损到无为的时候,大概你的智慧已经超乎常人了,当然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但仅仅只存在于我们各自的经验世界里面,就像你当前身上有几百万块钱,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吗?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它没有从我的经验世界里被我感知到。

任何事相只发生在人心里面,人心如果被私欲牵制,于是就会对这些事相开始不停地执恋,开始不停地塑造自己的经验世界,当外物突然消失了就哭得要死要活的。

通过身心修炼,将万事万物从经验世界里推向本我,方是“致良知”

将事物从我们自己的经验里面直接推出去,推到我们自己感知不到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就是“本我”,因为“本我”根本无从感知,你进去之后,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没有感知的对象,你整个身心已经融入到宇宙里面去了,有容乃大,大到无穷。

本我也是良知,它的功能只是单纯的感应机制,本身是虚无的,不是力量的来源,真正能产生力量的是“天道”的自然,这个力量是从良知的发窍处引导进来的,关系着天人是否能够合一。

所以,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跳不出自己的经验世界,那么这个人是根本没有机会天人合一的,半点机会都不会有。

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悟,算不上什么大“道理”,这都不重要,只要懂得“道”是隐的,“理”是显的,由“理”转入到“道”,需要一个漫长的感悟过程,不是简简单单地说转就能转得过来。

所以你也别问我怎么去修炼,怎么将事物推向本我,我真不知道,即使知道我也很难通过文字的方式陈述出来,其实你想知道的一切真相,圣贤的经典书籍里面都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