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歷史上揮金如土的人很多,但大多數都隨著時光流逝不留痕跡地被遺忘了,只有那些把金錢用在刀刃上,為人類、為社會做出了一些有益的事的人,才會被永遠載入史冊,哈同就是這樣一個人。

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哈同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彆扭,不錯他是外國人,猶太籍,是清末民初上海的一位地產大亨。他1849年出生於巴格達,幼年生活貧苦,靠收破爛、揀煤塊為生。1856年,哈同隨父母到了印度孟買,並加入英國國籍。1873年隻身流浪到香港謀生,並進入老沙遜香港分行當小職員。

後來,哈同又被轉到上海分行傳達室看門,當時他全部的家當只有6銀元,只能和洋行僱傭的中國勤雜工住在一個工棚內。不過,哈同頭腦靈活,又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得到洋行大班的賞識,被轉入新沙遜洋行當了跑街,並於1879年升為大班,協辦兼管房地產部。

這個年輕的猶太人天生具有好奇、冒險和奮鬥精神。他以猶太人的老闆沙遜為自己的人生榜樣,並立志要超過沙遜。1886年,哈同與羅迦陵成婚,她是一箇中法混血兒,為生活所迫,曾經做過外僑女傭、賣花女,閱歷很豐富。

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接連挫敗法國侵略軍取得鎮南關大捷。軍事上的勝利讓中國人民歡喜鼓舞,上海的洋人卻坐不住了,他們認為,中國打敗法國後自然會清理他們,於是紛紛逃離上海,上海的房價也因此暴跌。哈同也想去香港避難,而他的妻子羅迦陵卻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她把自己的首飾賣掉,勸說丈夫傾其所有購買房地產。

顯然,這是一場豪賭,哈同可能為此傾家蕩產,但是他賭贏了。上海很快恢復了繁榮,他購買的房地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東路一帶,後來逐漸發展為上海的商業金融中心,在數年間地價上漲了千倍以上,哈同很快聚集了大量的財富,被人稱為“遠東首富”,聲望已經遠遠超過了老東家沙遜。

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1901年,哈同脫離沙遜洋行獨立創辦哈同洋行,專營房地產。據統計,哈同當時佔有南京路近一半的地產,1901年起他開始在靜安寺一代購地,花費70萬兩銀元興建了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園——哈同花園,在一片近乎廢墟的土地上,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建造了一座中西結合的大觀園。

哈同花園是哈同夫婦長期居住的地方,也是當時上海名流和政要經常聚會的地方。孫中山、黃興和陳其美等人,都曾經在哈同花園小住,得到過哈同夫婦的盛情款待。章太炎、蔡鍔、何應欽以及後來不少的青年才俊,都得到過哈同的資助。

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由於哈同夫婦沒有子女,羅迦陵領養了9名中國孤兒為子女,中國兒女一律姓羅,外國兒女姓哈同。上面所說的這些對哈同而言不算什麼,真正使他青史留名的是他對甲骨文的貢獻。

哈同夫婦熱衷於中國古典文化,自從他們聽說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後,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時甲骨文研究者羅振玉在上海很有名氣,他將800片甲骨出手給了哈同,接著,哈同又出巨資收集了河南安陽出土的大批甲骨。在羅振玉的推薦下,王國維也進入了哈同花園,他們在哈同花園聯手進行整理甲骨。

王國維是個學者,他一心一意地鑽在甲骨文的研究上,一邊編輯《學術叢編》一邊整理研究甲骨文,每日除了拓印甲骨,辨識文字,寫文章,別的事一概不問。不久,王國維的《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王考》《殷周制度論》相繼出版刊印,一舉奠定了王國維在中國甲骨學史上的地位,也給研究古代史開出了一條新道路。

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中國不少甲骨文專家都是從哈同花園走出來,哈同為此做出的貢獻是永遠不會被抹去的。1931年6月19日,哈同去世,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淪陷,日軍霸佔了哈同花園。園內所藏的金銀財寶被日軍清洗一空,變成了一座廢墟,1955年政府在此建立中蘇友好大廈,現在為上海展覽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