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鴻門宴上放過劉邦,真是婦人之仁?然而事實要比你想的更復雜

鴻門宴,大夥應該都有所瞭解,許多人都對項羽當時選擇放過劉邦,並且還在之後分封諸王的時候,給了劉邦巴蜀與漢中之地。感覺這是婦人之仁呀,要是項羽當時就處理了劉邦就好了。但其實我們如果站在項羽的角度,結合當時的情景就會探尋到其中耐人尋味之處。

項羽鴻門宴上放過劉邦,真是婦人之仁?然而事實要比你想的更復雜

好現在讓我們覆盤一下當時項羽面臨的情況,就會發現其實這麼做是比較明智的決定。鴻門宴的歷史背景發生在,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敗秦軍,而這場大戰的直接結果就是從此之後,項羽的威望一下子上升到起義軍的領袖,而從身份一下被眾人尊稱為“諸侯上將軍”。原因很簡單,當時秦軍鎮壓起義軍的速度態勢非常強大,在南方秦軍主力直接秒了陳勝吳廣,而北方更是輕鬆解決了幾個反抗軍,將大量起義軍圍逼在鉅鹿,一時之間沒有人敢去正面對抗秦軍解除鉅鹿之圍,眼看反秦勢力就要完蛋,而後來的事情大夥都知道的項羽率5萬人,破釜沉舟,帶3天干糧誓與秦軍一絕死戰,戰時眾諸侯各個作壁上觀,不去幫忙,直到秦軍被項羽擊敗之後才敢去進攻王離等秦軍分支,後來項羽轅門召見時,諸侯全部膝行而前,莫敢仰視,有這種救世主的般的功績自然很夠威壓諸路大軍。

聽到這裡是不是感覺項羽厲害極了,諸侯無人能治他了。就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不對的,其實項羽面臨的困境還是很大的,首先項羽的軍中大部分軍隊都其實是上面提到的各路諸侯的湊在一起而已。而自己的嫡系,在其實其實只佔大概是不過幾萬人而已,在大軍面前只能算個零頭。項羽雖然是楚國貴族,不過秦滅楚之後,他們加一沒封地二沒太多可靠能幹的家臣謀士,而且又年紀太輕,當其叔叔項梁戰死後20出頭來擔任少主,要不是他戰功無人顯赫無人可以質疑,換一般人能不能壓服家族的老人還是一個問題呢。

而項羽頭上還有個上司那就是楚義帝,義帝在眾人出征之前,許諾先入關中者王之(先進入關中的人封關中王)。那麼多義軍的眼中,自己項羽要是因為這事殺了劉邦那就可能讓眾諸侯對項羽離心離德,而且在東邊的諸侯以及有人公然對他不滿,正急需自己過去壓場子,總不能劉邦他老老實實的明確表示配合你項羽就把他殺了,獨佔秦國吃相那就太難看了。所以鴻門宴上項羽只是看看劉邦的態度是不是老老實實的臣服自己。

而在對於頭上的楚義帝,項羽早就對他及其不滿,謀劃著踢開他,自稱霸王,擺脫楚義帝對自己的約束。而這正需要諸位諸侯對自己支持才行。而且在項羽為人很自負,在他眼中劉邦只是一個弱小的軍閥而已,只會佔佔便宜打打軟仗(乘著項羽主力與秦軍鏖戰,自己偷偷進入關中),為了殺這麼一個人,得罪眾諸侯,實在沒有必要。

而項羽對劉邦也早有安排,項羽將劉邦的軍隊分為四份,同時將原來秦國的國土分為四份,將其中漢中巴蜀給與劉邦,封他為漢王,而另外三份分別分給了秦朝降將章邯,董翳以及與司馬欣讓他們四人在秦地

互相牽制,這樣既不違背義帝的要求,又可以將故秦關中大地不會迅速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力量來對抗他,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制衡

項羽鴻門宴上放過劉邦,真是婦人之仁?然而事實要比你想的更復雜

然後項羽才能騰出手來,先聯合諸位義軍,將楚義帝的位置給架空了,後來並將之流放到長沙郴縣,並且命令人在途中將之暗中殺害。之後項羽就開始大肆分封諸位諸侯,但後來自己則選擇自己的故國樑地二郡與楚地七郡,以彭城為都城。這樣項羽光明正大的得到了這片封地,可以用作休整兵馬,擴充實力。

而在分封18諸侯的行為一直都被人抨擊是歷史的倒退,那在這點是大夥是真的站著說話要腰疼,之前說過了,項羽手上的起義軍幾乎都是六國貴族故將,手上也都至少捏著萬把兵馬,為了什麼才擁立你項羽作為聯軍首領,還不是希望事成之後給大夥封地為王,包括他手上的謀士其中不少原六國的貴族絕大多數也都希望故國復生。項羽他還能一下全得罪了?人家又不傻,根據他後面分封完畢之後,現在自己封地擴充實力,在對諸侯國拉一批打一批,分化著一個個慢慢收拾,這也是後面劉邦擊敗項羽後的做法。

項羽鴻門宴上放過劉邦,真是婦人之仁?然而事實要比你想的更復雜

其實項羽失敗的很大原因更多在於其的封地楚梁九郡位置處於四戰之地,秦朝統一六國之戰的征戰之後本就人丁不多,楚漢戰爭的戰火又再次在此時燒起,而項羽又不善於拉攏其他諸侯,各位諸侯總是屢屢聯手對付項羽,項羽對這些諸侯是按下葫蘆浮起瓢,而陷於多線作戰,而兵源得不到補充,雖然屢屢大勝,但他的兵馬也屢屢銳減又得不到補充反而不光劉邦其他的諸侯一反叛火力就衝著他來,不像劉邦可以接手了秦國關中之後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兵馬。這樣下去項羽的敗亡也是

遲早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