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反诈中心两年半“救”近万人,挽回被骗资金近1亿元

记者从珠海市公安局获悉,自2016年9月30日成立两年半来,珠海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以下简称“珠海反诈中心”)共计封停涉案电话上万个,劝阻被骗群众近万人,成功止付涉案资金近1亿人民币,协助外地止付556万元人民币,返还被诈骗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全市公安机关的打击效能大为提升,刑拘数和逮捕数连续上升。

据珠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升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然高发。发生在珠海市的诈骗犯罪类型主要包括:网络购物退款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虚假投资平台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假冒老板QQ诈骗财务人员、猜猜我是谁诈骗等。

2018年以来,随着珠海市对冒充公检法类案件预警能力的增强,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案件的涉案金额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同比2017年下降了55.3%。上述负责人表示,网络购物、网络贷款、兼职刷单等网络诈骗类案件的发案数同比大幅度上升。其中,损失金额上升最为明显的是虚假网络平台类诈骗案件,同比上升了339.9%,涉案金额居各类诈骗案件之首,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珠海反诈中心两年半“救”近万人,挽回被骗资金近1亿元

社交工具假冒老板(亲友)类诈骗

“老板”加QQ要求转账 58万元货款被一次骗走

去年12月12日上午,斗门某公司会计容某跟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做账,电脑屏幕上QQ突然弹出一个添加好友消息,容某点开头像一看,原来是公司“吴总”要添加自己为好友发一些资料给他。容某不假思索同意添加了“吴总”为好友,并按要求将资料发了过去。随后,“吴总”说有一笔58万的货款要转给一个指定账号,容某汇款后发现被骗并报警。

接报后,珠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联合珠海市公安局斗门分局快速反应,很快就确定了嫌疑人在广西南宁取款。随后,办案民警立刻动身前往南宁开展侦查工作,成功锁定3名嫌疑人。 2019年1月22日14时许,3名嫌疑人准备取款时,抓捕组立即将3人抓获,并对其驾驶的车辆和随身物品进行搜查,现场查获作案银行卡30余张,缴获现金18万元人民币。1月23日,3名嫌疑人被押解回珠海,在大量证据面前3人对诈骗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网上追逃,另外4名在逃同案嫌疑人已有3人到案,仅剩一人在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诈骗伎俩:

珠海反诈中心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通过假冒企业老板的微信、QQ等社交工具,添加企业财务人员为好友。随后,模仿老板的口吻向财务人员下达转账指令,又或者将财务人员被拉进所谓“公司高管群”,让财务人员信以为真,将钱款打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

防骗提醒:

该负责人提醒,微信、QQ等社交工具添加好友要谨慎,发现社交工具账号被盗,第一时间要通知亲友、同事,防止冒你之名行骗。财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工作流程处理财务事宜,不能因任何特殊原因违规操作。不要在社交工具上处理财务事宜,凡是涉及资金转账事宜的必须当面或者电话核实。

“猜猜我是谁” 类诈骗

“领导”打来一个电话 将现金转账给“客人”

今年3月,珠海市公安局今晚分局根据上级公安部门转来的一条“猜猜我是谁”诈骗线索,抽调30余名精干警力,成立“3•09”专案组。通过深入细致地摸排,初步摸清了该团伙的组成模式,确定了嫌疑人员的身份。经过进一步梳理研判,专案组发现该团伙有成熟的网络架构和组织分工,从买卖公民信息和电话卡到最后实施诈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

2019年4月16日晚21时许,专案组成功端掉位于金湾区三灶镇琴石路的一处诈骗窝点,现场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转存诈骗资金银行账户5个,作案手机11台,作案电话卡8张,人员信息资料一批及作案车辆一台。经审讯,6名犯罪嫌疑人对通过打电话,冒充熟人、领导诈骗受害人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核实中。

诈骗伎俩:

珠海反诈中心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随机拨打电话,接通后往往会直呼其名,并用领导口吻要求“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当受害人以为,是其某位领导或熟人,并问“是某总、某局长吗?”诈骗分子便作肯定答复。几天后,诈骗分子再次来电,称自己正在开会,找借口要求受害人准备现金送给客人。稍后,诈骗分子会要求改为向某账号转账汇款,此后继续冒充领导或熟人实施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上当受骗。

防骗提醒:

该负责人提醒,遇到对此类诈骗,一是听口音,这种诈骗类型具备比较强的地域特征,犯罪嫌疑人一般南方口音比较重,当接到这类口音电话时,要提高警惕;二是问虚实,对方获取了事主部分信息,但是信息有限,可以反问对方是否是身边可以看到的人,如对方顺口回复,就可确认是骗子无疑;三是如不能确定对方身份,可详述具体事件进行确认。如对方称是单位领导不方便直接问时,可向同事侧面了解领导相关情况,谨慎核实。

珠海反诈中心两年半“救”近万人,挽回被骗资金近1亿元

征婚交友类诈骗

“甜美女友”原来是一对不识字的中年夫妇

12月8日凌晨,久久未入眠的单身青年柯先生在床上摆弄手机。突然,其微信收到一条添加好友信息。柯先生点开一看,一位长相甜美的年轻女子跟自己打招呼,于是他毫不犹豫通过了好友申请。起初,“女孩”频繁通过微信找柯先生聊天,每天嘘寒问暖。得知柯先生单身,并主动说原意做柯先生的“女朋友”。12月19日开始,“女友”以过生日等为由先后七次向柯先生索取红包,柯先生为了赢得“女友”的欢新,分七次转账给对方,共计11815元,后因无法联系上对方才发觉被骗并报警。

接警后,珠海市公安局横琴分局刑侦大队立即开展侦查工作。经查,去年1月21日下午,确定了嫌疑人是一对活跃在北京的年近50岁的中年夫妇。在市局相关警种配合下,刑侦大队迅速安排民警出差前往嫌疑人老家安徽开展抓捕工作。经过10天的不懈努力,今年1月31日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吴某及邹某抓获押回珠海。目前,案件正在依法办理之中。

诈骗伎俩:

珠海反诈中心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为相貌堂堂的成功男士或者漂亮可爱的年轻女子。他们通过微信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后,就朝男女朋友、确定男女朋友方向聊天,感觉对方上钩后,就以各种理由,比如最近没发工资、家人生病,甚至没钱买水果等理由向对方索要钱财。发现对方有钱,他们就多要,没钱就少要,直到对方没有利用价值,他们就会拉黑然后失联。

防骗提醒:

该负责人提醒,网络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婚恋网站、社交网站、交友APP上的好友,深度交往时务必核实信息,防止对方以虚拟身份实施诈骗。不要轻信网上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不要随意转账或者汇款,当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虚假网络平台类诈骗

网络交友被套路 投资“博彩”损失数百万

去年,家住香洲区的张女士突然收到一名男子的添加微信好友的信息,张女士没多想就将男子加为好友,两人在微信上互相一番自我介绍后,就好像没了话题,张女士也把此事放在了一边。 一星期后,男子突然给张女士发消息说:“我现在在香港出差,但是有个博彩网站需要你帮忙操作一下,几分钟就好。”随后男子给张女士提供了博彩网址,以及该博彩站会员的账号密码。张女士立刻登入会员,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不多时,账户内的30万元人民币变成了33万元,张女士便将结果告诉了男子。

随后,男子以相同的理由再次请张女士帮忙,并不断吹嘘这个赚外快的难得机会。在男子不断的劝说诱导下,张女士终于动摇了,便注册了会员。通过咨询客服,张女士收到了一银行账户,并按要求打入3.2万,操作后变为3.5万余元;晚上又投入5万,操作后变为6.25万。尝到甜头的张女士,完全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注册会员的第三天,张女士投入97万元,其好友周先生投入160万元。到了晚上二人准备提现,却不曾想客服说系统故障,次日中午可提现。已经完全放下顾虑的张女士没多想,次日上午又转入50万元,准备一起提现。下午,张女士发现博彩网站突然关停,张女士这时想起来了男子,却不曾想男子已将张女士微信拉黑。此时,张女士才发现被骗,赶忙向警方报案。

诈骗伎俩:

珠海反诈中心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工具骗取受害者信任后,选择时机介绍受害者加入实质为诈骗平台的赌博、投资等网站,从而通过操控网络平台的后台数据骗取受害者的财物。此类假平台,正是不法分子利用专业知识搭建的虚拟投资网站,借用互联网金融新兴概念以及当下的金融热点进行炒作,打着理财的幌子,致使受害人上当。

防骗提醒:

投资有风险,投资理财一定要到正规平台,在微信群、QQ群等交流理财知识并不靠谱,一旦涉及汇款转账就要警惕了。此外,不要被社交平台上所谓高回报的贵金属、原油、期货等投资、“推荐股票”之类的说辞所迷惑。

【采写/摄影】钱文攀

【通讯员】胡春 张军 曾书琼

【作者】 钱文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