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人姓陈”歌谣探微

民谣、俚语、谚语等民俗文化,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形象、生动,并富有哲理。随着社区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有的如过眼烟云,有的却经久不衰,如“隆、隆、隆,骑马去海丰,海丰人姓陈……”这古老的民谣,直至今天,在汕尾市及惠来、惠东等地区还在民间流传。

它为什么这样经久不衰?为了探个究竟,我翻阅了《海丰明清三志》有关陈氏部分资料及查阅了《海陆惠陈氏族谱》,觉得这民谣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根据《海丰县志》宋、元、明、清时期海丰知县名录表记载,第四任县官是陈嘉邵。陈嘉邵又名陈原父(1071——1162),福建莆田人,建炎戊申科进士。绍兴年间,授海丰县令,携妻邬氏及雷、蒙、功、焕四子随任,定居海丰。绍兴十四年,邬氏病逝,诰封孺人,葬今城西雷锋山南麓[1]。陈嘉邵年过九旬,于绍兴末年(1162)病逝,葬今惠来县方耆陇。遗四子十五孙,长子雷,次子蒙居惠来、陆丰;三子功,四子焕居陆丰、海丰。他们应是较早的海丰人[2]。

根据明嘉靖《海丰县志》记载,海丰户籍人口:(宋无考)元:户3299,口11236,平均户3.4口。时,陈嘉邵在海丰已传十一世。按他病逝时四子十五孙的人口发展概率,及现在雷、蒙、功、焕的后裔,占海陆惠陈氏总人口五分之一的情况,以及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父子开闽建漳,屯兵闽、湘、赣、粤边陲。他们的后裔,和商贸的人流,也逐渐移入,在当时人稀物丰的海丰,占了不少的人口,故有“隆、隆、隆,骑马去海丰,海丰人姓陈……”的民谣。这民谣既说明海丰陈姓人口众多,又活现了当年交通工具——骑马,以及系在马颈上“含隆”的响声……由于这民谣如实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和特点,所以,它才经久不衰。不知此论是否正确,恳求同志们批评指正,并以此抛砖引玉。

[1] 1993年,海陆惠陈氏耆老代表在海丰雷锋田村开会,决定重修扩建邬氏墓园,1994年在墓园前隆重举行了850周年纪念仪式。

[2] 惠来县原属海丰境内,明正德十年,海丰县析龙溪都与普宁县部分地域合并置惠来县。

“海丰人姓陈”歌谣探微

——原文转载自:《海丰史志》2008年1(总第9期)半年刊  P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