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黑色“五月瘟”——蝦塘10大易發問題

2019年的小龍蝦行業,驚心動魄的蝦苗買賣剛剛偃旗息鼓,小龍蝦“五月瘟”的防治又迫在眉睫,讓很多剛入行的蝦農手足無措,心態如履薄冰,生怕陷入虧損邊緣。特別是四月末已經開始死蝦的養殖戶,信心受到衝擊,談到五月瘟更多的是憂心自己的塘口,能否安全挺過五月。那麼小龍蝦“五月瘟”來臨時究竟有哪些現象和苗頭呢?

一、水草生長週期性衰退。

早春池塘適宜伊樂藻生長溫度在17℃-28℃之間,超過28℃水草會逐步進入老化衰退階段,自身活力下降,溶氧生產力降低,水草根系發黃發黑,密度較厚的水草徑葉已經開始腐爛發臭。

應對措施:迅速割掉草頭10釐米,及時補施專用草肥根草旺,延續水草存續時間。

小龍蝦黑色“五月瘟”——蝦塘10大易發問題

伊樂藻老化死亡

二、蝦苗缺氧浮頭上草。

由於水草週期衰竭,溶氧生產力降低,小龍蝦溶氧消耗增加,供給與消耗失去平衡,池塘缺氧問題凸顯,小龍蝦時常出現連續幾天浮頭上草現象。

應對措施:潑灑速生氧臨時增氧,外源水水質好的每天上午加水增氧(或一邊進一邊出),外源水質較差的提前加足水,搞小水泵池塘內攪動水浪循環增氧。

小龍蝦黑色“五月瘟”——蝦塘10大易發問題

大量蝦苗浮頭上草

三、天氣變化浮動過大。

華中、華南地區五月、六月份,氣溫升高,悶熱陰雨,天氣多變等氣候特點,蝦塘底質容易惡化,溶氧不足,病原滋生。

應對措施:化學改底和生物改底相結合,八控底康加解毒120化學改底解毒,隔一天再用樂碧淨生物改底一次,徹底清除底部耗氧的有機物質,還原底淨的池底生態。

四、池塘密度負荷過大。

溫度增高,小龍蝦蛻殼頻繁,蝦苗平均3天蛻殼一次,4錢以上的7-10天蛻殼一次,蝦苗生長塘口負荷增加,對水體環境的破壞力增大,對池塘溶氧的需求也快速增加,易導致水渾、自相殘殺、溶氧不足等情況發生。

應對措施:疏解養殖密度,降低存塘負荷,儘早賣掉4錢以上的商品蝦,騰出小蝦生長空間,出現零星死亡和密度超高的可以降低規格3錢以上的儘快賣掉部分。

五、稻草青苔升溫腐爛。

稻草、青苔、水草進入5月就會隨著溫度變化腐爛酸敗,淤泥發臭,水質發黑,在底部大量消耗溶氧,成為滋生病菌溫床(細菌和白斑病毒),威脅小龍蝦蝦生存。

應對措施:使用強氧化改底產品潔水靈改底和解毒120解毒,氧化黑泥,淨化水質。

小龍蝦黑色“五月瘟”——蝦塘10大易發問題

稻草腐爛

六、腸炎弧菌病毒頻發。

溫度增高,病菌繁殖加速,龍蝦尾翼起泡,爛尾感染弧菌,頭胸甲鼓包,兩大螯無力舉起,肝胰腺逐步變色,腸道代謝出現節狀或者空腸,腸壁組織腐爛出血,出現藍腸現象等,頻繁出現小龍蝦進籠死亡,且死亡數量逐步遞增現象。

應對措施:八控底康改底,磷酸複合碘消毒,解毒120解毒,同時內服達克菌(抗菌,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殺滅作用和抗菌作用)1包+板藍根末(抗病毒)2包+應激寧(促代謝)1包配1包飼料投餵。

小龍蝦黑色“五月瘟”——蝦塘10大易發問題

華揚動保治療五月瘟“白斑病毒”經典方案

七、升溫導致白斑病毒活躍。

池底環境惡化,弧菌、白斑病毒等病原大量滋生。溫度20-28度之間,是白斑病毒繁殖傳播的活躍期,這是“五月瘟”最大的風險因素。

應對措施:蝦塘無死亡情況,應聚焦於預防為主,八控底康改底,複合碘消毒,解毒120解毒,輕度腸炎參照本文第六點方案進行。

八、水質交叉感染加速傳播。

“五月瘟”期間大多數蝦農的處理方式就是換水和改底,致使區域水源進排水交叉感染等養殖管理問題,導致病原的快速傳播,交叉感染,疾病大量爆發。

應對方案:定期使用複合碘消毒,儘量避免進水口和出水口使用同一水源。

九、投餵欠賬搶食鬥毆。

部分蝦農投苗到環溝,環溝局部密度過高,投餵不足,水草少,蝦多動、易爭鬥,導致蝦爛尾、斷肢、斷須等機體損傷機率高,蝦免疫力差,易受病菌感染。

應對措施:首先要合理掌握餌料投餵係數,原則上按照存塘數量4%的比例投餵餌料,每3天按照每畝增加1斤的標準梯次增加,賣成蝦時每賣3天按照每畝1斤的標準減少。其次要改變投食位置的投料比例,臺田多投環溝少投,引導小龍蝦上田攝食生長,擴充龍蝦生長空間,減少因缺食產生鬥毆殘殺帶來的損耗。

十、底部環境太差餌料不淨。

池底毒素較多,對小龍蝦的肝胰腺和肝功能影響較大。底質惡化導致餌料不潔,病菌隨餌料進入腸胃,進一步進入肝胰腺,在肝胰腺中沉集,引發蝦肝胰腺病變,抵抗力低下而發病,所以,發病時,會出現吃得多、吃得快的大蝦或者肢體不全的大蝦最先死亡。

應對措施:定期改底,提前通過八控底康+解毒120改底氧化沉澱未食殘餌,降低龍蝦攝食不潔餌料帶入病菌進入腸胃,從而減少肝胰腺病變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