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简简周 / 文

最近,TVB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上了热搜。这部片子记录的香港学前教育现状,堪称现实版「天空之城」,隔着屏幕你都能真切地闻到香港家长们浓烈的焦虑。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这其实不是一部新片了,几年前,这部纪录片就曾经被热议过,这回再度被翻出来讨论,只能说明这个话题任何时候都能戳中父母的痛点。

估计在看了这部片子后,香港之外的很多父母也会想要朝着香港父母们高喊一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赢在子宫里”

香港二胎妈妈Irene,从怀上老二就开始在谋划“培养大计”,在她看来,如今孩子们竞争的起跑线早都已经提前到子宫了。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但其实在生老大的时候,她并不是这么想的。

她家老大是个男孩,现在刚1岁半,因为不想成为传说中的“怪兽家长”,她之前对老大奉行的都是顺其自然策略。

不久前,Irene带老大去考托儿所(Pre-Nursery,就是2岁孩子就读的幼儿班),才发现自家孩子已经落后别的孩子一大截了。

当时,她看到一个小女孩特别有表现欲,也很会争取,很顺利地就拿到了学位,于是,她向那个女孩的妈妈请教,那位妈妈说,她家孩子6个月就开始上游戏班了。

Irene想到自己儿子6个月时,还只会趴在家里的地板上玩,就懊恼不已,因为自己一时“失算”,她觉得自己儿子已经不是输在起跑线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被起跑线给抛弃了。

所以,当她怀上二胎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要“跟随趋势”,尽早让孩子们操练起来。

简单科普一下,香港的学前教育体系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游戏班(Playgroup)、幼儿园(Pre-Nursery)和幼稚园(Kindergarten)。

很多香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报名游戏班,半岁开始入班,上到2岁衔接幼儿园,2岁8个月再上幼稚园。

因为知名幼稚园更倾向于招收知名幼儿园和知名游戏班的孩子,而且一般面试都需要至少提前一年,所以,竞争的确是从孩子未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刚开始,Irene的老公还有些迟疑,说孩子这么小就上学是不是太可怜了,可她觉得没有学位上学才更可怜,一句话就成功说服了老公。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心急如焚的Irene只是众多香港家长的缩影。

一位幼稚园的校监说,她曾经遇到有爸爸为了让孩子上心仪的学校,放弃自己的工作,直接去学校面试当校工。

幼稚园的报名日前一天,家长们就已经排起了长队,甚至还阻碍了交通。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要想上名大学,就要上名中学,要想进名中学,就得先上名小学,但

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家长远远比名校所能提供的学位要多得多。

于是,在进入小学前,家长就要推着孩子从名游戏班、名幼儿园到名幼稚园一路“升级打怪”。

为了抢到一个知名游戏班的名额,妈妈们从孩子还没出生就要开始行动了。

更极端的情况,因为一些顶级幼稚园只招收1月份出生的宝宝,想进这样的学校,就连怀孕的日期都得事先掐指算好,有香港妈妈甚至鸡血地说,“要赢在射精前”。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家长之间的战争?

有妈妈说,这样的选择也是被逼无奈,如果社会不是这样的,其他父母不是这样的,自己第一个举手赞同让孩子过得轻松一些。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也有爸爸提出了不同意见,但立刻就被妈妈驳斥:你从来都不管孩子的事,只知道下班回来跟孩子玩一下,根本不知道现在社会竞争有多激烈。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一位爸爸说,他也建议过不要给孩子报那么多补习班,结果孩子妈妈问他,如果孩子输了,谁来负这个责?这位爸爸立马熄火。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可谁说得清这究竟是家长的战场还是孩子的?在家长们普遍焦虑的情绪中,又有多少是来自自己的攀比心?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其实就是妈妈们的面子问题。”

有妈妈明明把孩子送进了知名补习机构,还假意告诉别人,我们没去学,只是跟隔壁邻居姐姐随便说几句而已。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就连上兴趣班也是有鄙视链的,学竖琴、高尔夫、骑马之类的才比较高级,周围有孩子在学,那家长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一定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学。

在很多家长心里甚至还有这样一个“共识”:学弹琴、游泳这类普通兴趣班的都不要做朋友。

孩子的生日会也要比比比,有些家长给孩子庆祝生日,阵仗搞得像婚礼,比酒店、比场面、比礼物……既费钱又费精力。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有人说,不办不就行了,可爸妈们担心,如果孩子的同学、朋友都是这么过生日的,要是不给他办,孩子会自卑,会没朋友。

“怪兽家长”

香港媒体人、三个孩子的妈妈屈颖妍曾写过一本书叫《怪兽家长》,批判了香港父母的“怪兽”行为,当时曾掀起了一轮全社会的讨论热潮。

她曾放弃杂志社副主编的职务,全职在家照顾三个女儿,而且一直觉得这样全身心地为孩子付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后来,她看了一部日剧《怪兽父母》,然后就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样地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怪兽家长”。

“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小孩,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屈颖妍在书中写道。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一边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像抽打陀螺一样,不停地逼着他拼命往前赶,一边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很多长期焦虑、神经紧绷的家长,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怪兽”。

孩子整日奔波在不同机构的各种补习班之间,很少有机会触摸真实的世界,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而家长们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经济成本,以及自己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彻底失去了自我。

在他们的字典里,早就没有幸福两个字了,剩下的唯有赢、赢、赢。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就像一位香港妈妈说的,在香港要想过得潇洒,有两件事不能做,一个是不能买房,一个是不能生娃。

有人不理解:家长完全可以不把自己和孩子搞那么累啊,路都是自己选的,可是真的置身在一个大家都疯狂比拼的大环境时,做到不盲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现代竞争确实很激烈,社会淘汰也确实很残酷,很多父母自己就置身于这样的压力中。

从表面上看,父母鸡血完全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筹谋,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为了孩子,又有多少包裹的全是父母自己的恐惧?

以前上学时听老师讲“拔苗助长”的故事,心里很疑惑:世上怎么可能有这么蠢的人,他难道不知道幼苗的根离开了土就活不成了吗?

现在才知道,不是道理难懂,而是被情绪淹没的人,早就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

人生是场马拉松,从出生开始就一直都在冲刺的人,又有多少能以同样的速度坚持到下半程呢?


- 作 者 -

“赢在子宫里”,香港父母有多拼?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美国科恩博士亲授游戏力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

亲子关系顾问、专栏作者

到新浪微博来找我:@简简周Rhe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