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跟戚夫人兩人命運不同,二人在劉邦面前表現就能看出誰贏

古代帝王在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就會面臨兩種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個是跟大臣的權力之爭,另外一個就是自己後宮女人的權力之爭,後宮女人相互爭寵無非就是為了自己能夠生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將來成為皇帝,就能母貧子貴,還有一種女人就是想著霸佔皇帝,得到專寵,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女人,但是後宮的女人在相互爭奪的時候,風險是非常大的,搞不好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的結局就非常不好。相反另外一個女人薄姬就比她幸運多了。

薄姬跟戚夫人兩人命運不同,二人在劉邦面前表現就能看出誰贏

戚夫人為什麼會得到劉邦的專寵呢,史書上有記載,一是年輕貌美,戚夫人至少比劉邦小了三十歲左右,而且戚夫人還會很多樂器,還會跳舞,當然高祖劉邦也會跳舞,也會各種樂器,所以二人可謂是惺惺相惜,所以很是投機,這也是劉邦寵愛戚夫人一個很大的原因,當然得到了專寵的戚夫人顯然不滿意,這要從劉邦還是漢王的時候說起。

薄姬跟戚夫人兩人命運不同,二人在劉邦面前表現就能看出誰贏

劉邦在跟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出去打仗一直帶著的是戚夫人,呂雉就被扔在老家不管,戚夫人就用這個機會,整天晚上在劉邦面前哭哭啼啼,想讓劉邦把漢王太子劉盈廢掉,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劉邦說了一句話,他說劉盈“不類我”而劉如意“類我”,這兩句話一說,讓戚夫人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機會為自己兒子爭取太子之位,於是她就更加肆無忌憚的覬覦太子之位。劉邦呢?他到了晚年也是非常想把太子換掉。

薄姬跟戚夫人兩人命運不同,二人在劉邦面前表現就能看出誰贏

到了高祖十二年,劉邦想要換掉太子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但是這個想法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其中叔孫通,周昌,張良這三個人是極力反對,尤其叔孫通表現最為激烈,他說劉邦要是把太子換掉,他就死在劉邦的面前,搞得劉邦沒有辦法,只能說自己是開玩笑,這個消息很快也被呂后知道,呂后也是非常果斷的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拉攏周昌,請了劉邦當年也請不動的商山四皓為太子劉盈站臺,劉邦一看這架勢,就打消了廢太子的想法。

薄姬跟戚夫人兩人命運不同,二人在劉邦面前表現就能看出誰贏

我們再來看下薄姬的表現,薄姬是劉邦在打敗了西魏王魏豹之後把他的嬪妃薄姬給納入到了自己後宮當中,薄姬當年是不幸的,薄姬這一生當中也只被劉邦寵幸過一次,生下了後來的漢文帝劉恆,但是因禍得福,這就是薄姬的命運,首先薄姬來到劉邦的後宮當中,從來不和其他女人爭寵,更別提去爭什麼太子之位了,到最後劉邦甚至都快把這個女人忘記了,沒有得到寵愛,在後宮當中自然是非常可憐,這也讓呂后看在眼裡,呂后覺得薄姬是在太可憐,等呂后掌權之後,還特意准許薄姬去代地跟自己的兒子劉恆一塊生活,薄姬也因為自己早年的不幸顯然給她積攢了很多的福氣。

薄姬跟戚夫人兩人命運不同,二人在劉邦面前表現就能看出誰贏

戚夫人是沒有看清時局,呂后到最後能獲勝,跟她自己的政治智慧有很大的關係,她不單單是拉攏大臣,找民間高人,最重要的這些人可能代表的都是最基層的百姓,而戚夫人是隻身一人,單靠劉邦的寵愛去跟呂后爭,這怎麼可能爭得過呢?而薄姬,就是順其自然,自己既然能過上安穩日子,就沒有想過太多的東西,反而她這種順其自然的想法讓她意外的為兒子能成為皇帝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