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秦桧让南宋在岳飞死后延续137年,议和是他最大的功劳,这种说法对吗?

指动济南


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想从金、宋两国的军、政、财来证明这个说法错的有多离谱,我就简单的从完颜亮南侵这件事来说明是谁让南宋继续存活延续下去的。

1155年10月22日夜晚,秦桧咽下了这辈子的最后一口气!这个前所未见的国贼、这个作恶到中国历史上独此一份的卖国贼终于死了!

五年后,完颜亮倾全国之力侵宋,提兵500万,据考证,大概31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出征前,他派前北宋进士,现任金国尚书礼部侍郎施宜生出使南宋,施宜生心怀故国,到了江南之后忍不住像闲聊一样,对南宋使者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张焘不解,施宜生拿起桌上的笔,敲了敲桌案,又说:“笔来!笔来!”这时张焘猛醒,这是在暗示金军必将南侵,而且为期不远。当然这个暗示的代价极其高昂,施宜生回到金国之后被全家抄斩,他本人被扔进锅里活活煮死。如此惨烈,南宋国的官场却都波澜不惊。赵构很认真地观察了金国近期的所有动态,联系了施宜生以全家性命为代价传递的信息之后,很悠然地说,天下并无事,庸人自扰之。

南宋已麻木至此,无药可救!!!1161年10月,赵构、秦桧杀岳飞换来的和平结束了,完颜亮带着他的梦幻大军,开始了他的史诗一样的征途。


南宋建康府都统制王权迅速连弃庐州和州等淮南重镇(原张俊防区),金军毫无阻碍地越过了南宋的第一条防线淮河。在涡口渡淮,之后兵分两路,迅速攻陷滁州、扬州等江北重镇,兵势直逼长江北岸。

军情传入临安,南宋举朝震怖。有人想到了逃,有人坚持抗战,有人吓得失态等等等等。赵构理智地对比了一下现状和从前,知道大事已去,他、可以亡国了。因为现在的南宋是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必亡的一切条件了。军事体系从公元1141年杀岳抑韩之后,崩溃了20年。中兴名将全部凋残,曾经的精兵也早已老朽,在秦桧的管理下,根本谈不到后继之人。民心士气更加不用提,还有人心怀故土想着报仇、北伐吗?连岳飞的名字都成了禁忌,还能奢望什么志向与恢复,但是还是有人拯救了南宋,不是秦桧和继承他精神的求和派,而是中兴名将刘锜、韩世忠部下弓箭手魏胜、岳飞部将李宝和当时并不起眼的虞允文。

第一位拯救者——中兴名将刘锜

20多年前,拉开了那次最辉煌壮丽的北伐篇章的刘锜!这是个已经快被南宋遗忘,不能确定生死的刘锜。这位曾经飞扬勇决,耀武于百万军中的青年,曾经独挡金军,决胜顺昌,置十余块班师金牌于不顾,我行我素坚持操守的中年,都成了往事和传说。

南宋的的运气非常好,派人去查了一下,刘锜还活着,只是已经65岁高龄的老将军,重病卧床,饭都没法吃,每天只能喝些稀粥。当临安使者说了当前的形势后。老将军立即挣扎起来,请命领军出征。

时隔20多年,重病缠身鬓发苍白的刘锜出征了,他没法骑马,这位硕果仅存的中兴名将只能坐在轿中离开临安。

刘锜渡江,江北已经不可收拾,他刚刚领军进驻清河口,金军的大股部队已经蜂拥而来,另一边赵构的命令也到了。令他弃淮守江。这意味着整个淮河流域都已经被放弃。对此刘锜有心无力,他不是当年了,当年他有八字军,有顺昌城,形势虽然恶劣,但战士强悍自己壮年,一切无可畏惧。可这时金国是倾国之兵,而他…… 刘锜下令后撤,十月二十三日,他带着庞大的辎重、人口撤向附近最大的长江渡口瓜洲。在他身后,扬州城空了,城外的民居都烧掉,城里更是什么都没留下,多出来的是一条条写在墙上的标语——“完颜亮死于此!”

后撤途中,金军先锋追了上来,刘锜在现今距江苏江都县南30里的皂角林击败金军先锋骑兵,斩杀万户长高景山,一小部分骑兵逃走。取得了开战以来南宋的第一场胜利,然后老将军病情加重,再也支撑不住了。

但是就这一仗,改变了一切,拯救了南宋,它让整个战场悄悄地向西转移了。完颜亮总结皂角林之战的得失,得出一个结论,扬州、瓜洲渡口一带无法展开大兵团作战,如果他带着倾国之兵杀过去,很可能会重演皂角林那一幕。于是,他选择了在采石矶渡口,于是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对手——虞允文。

第二位拯救者——韩世忠手下弓箭手魏胜

魏胜,字彦威,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农家,这一年41岁,曾经在韩世忠军队当过弓箭手。当他听说金军在20多年之后又要开战了,他迅速组织了300多人的民间武装,渡过了淮河,冲向了金国水军重镇涟水军,居然一战成功,他们把涟水军打下来了。南宋方面没反应,金国方面大怒,知州高文富立即派兵去收复!收复军队再次大败,魏胜不愧是当年韩世忠的兵,跟韩世忠一样勇猛,锐不可当,他不依不饶,追着金兵冲进了海州城,全城的汉人都疯了,一起满城追杀金兵。当高文富逃出来时,城里边死了至少1000多个金军。

第三位拯救者——岳飞部将李宝

李宝,岳家军曾经的战士,岳飞的部下。战局爆发前,他手边兵不满5000,船不过200艘。当魏胜攻陷海州城后,他立刻想到,金军一定会出动大军去围剿海州,魏胜那点人再狠也顶不住。他亲率3000多人,乘100多艘战船离开临安海域,杀向了金国境内。他来得非常及时,刚巧赶在金军围剿海州的大军到达,他与魏胜里应外合杀了近万余名金军,稳定了海州局势。然后两人一碰头后,立即带上全部队伍杀向了胶西,那边正在开拔中的金国浙东道水军措不及防,在一片火光中全军覆灭。

最后的拯救者——虞允文

刘锜病重,无力支撑,由成闵替换。王权渎职,换李显忠出战。而整个江防重任落在枢密院高官叶义问的手里。叶义问火速赶到了镇江府,在那里成立了临时指挥所。他下达的第一条命令是征集尽可能多的民夫去江边做防务。民夫们掘沙成沟,中间栽上木枝当鹿角,准备用这些抵挡金军冲上滩头阵地。这些人一边干活儿一边聊天,赞叹叶枢密的想法真高,这些工事盖得就是快。今天干完,夜里涨潮,沙子挖成的沟,树枝垒成的路障一冲全垮。但没关系,明天还可以再挖再盖!叶义问就是这种货色。

这时最后的拯救者——虞允文,正快速地赶往采石矶一线,他这次是到芜湖催李显忠走快点,到前线来交接军权,之后顺道一起去采石矶犒军。可是,他跑着跑着就跑偏了,按程序,他应该先去芜湖接李显忠,可他缺先奔向了最前线地段采石矶。鬼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吧,因为最后就是这次没按程序,拯救了南宋。

等他到了采石矶,官兵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道边,马鞍子、铠甲扔得遍地都是,这哪里是兵,纯粹是从北边逃过来的难民!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逃跑将军王权,没等李显忠到位又跑了。这时的采石矶一线处于权力真空状态,没有谁负责,江南最危险地段的江防官兵们像放风的囚犯一样懒散、随意、拖沓、无责任。

虞允文以犒师前线的文官身份召集将领们开会。晓之以情,其实是动之以利,毕竟他是来犒军的,手里有奖状,也有奖品。这帮军人们看见好东西,眼睛都直了,一下子干劲冲天,全都着火了,个个嗷嗷叫着请求立即决战。初次交战,结果宋军一触即溃,虞允文急了,他冲入阵中,找到了统制官时俊。把手放在对方的后背上,说了一句改变战局、扭转国运的话:将军,你以胆略勇武名动四方,这时怎么能像个女人一样站在阵后?!(“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时俊受不了,是个男人都受不了呀!大吼一声,拔刀就冲了出去。他身边的宋军被他带动,全都猛醒了一样收回了逃跑的脚,跟着他冲向了准备追杀的女真人。战局很快扭转,上了南岸的金军被反压回江边。

这时,一个不起眼的机遇被虞允文抓住了。有一队大约300人的淮西溃兵从和州方向逃了过来,虞允文纵观全局,离着很远就派人过去拦住他们。让这些人重新着装,高举战旗从战场的另一端,一片山崖后面冲了出来。激战一整天的金军绝望了,他们一切的希望都在于江心的援军,可关键时刻居然是南宋来了援军!这个打击立马结束了当天的战斗,南岸的金军四散逃跑,虞允文命令追击,强弓劲弩追着射,一片片的金军倒在了夜幕中。战后清点,金军横尸4000余具,其中万户长2名,千户长5名,活捉女真人500余人。南岸金军全军覆灭。

第二天,金军发起了又一次的冲锋,北风依旧,战船依旧,仍然是大批量的蜂拥而出,但当在杨林口一带埋伏的南宋水师从上游顺流而下冲入金军船队后,一切都结束了。300余艘金军战船被焚烧击沉,整片江面上飘满了女真人的尸体。

完颜亮没办法了,他从采石矶退兵至瓜洲渡,准备从瓜洲渡渡江,李显忠此时已带着生力军赶到采石矶,这里的防务立即充实。虞允文准确预判下一个战场是瓜洲,他向李显忠借了18000名士兵赶赴与瓜洲隔江相望的京口。虞允文赶到了京口,在这里他瞬间就放松了。这里有大批的战船,外加充沛的修补材料加工人,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装甚至赶造战舰,加强江防力量。而他真正的底气还在陆地上,南宋军方终于完成了集结,在最初的混乱恐慌之后,杨存中、成闵、邵宏渊等诸路军队已经汇集到京口一线,军力达到了20万以上。这等规模,哪怕金军渡江成功也将遭遇严厉挑战,到时以久疲怀恨之军,面对被逼至绝境的守军,必胜!

但是仗并没有打起来。因为完颜亮死了,被哗变的军队杀死了。金军全部撤退。

至此,在中兴名将刘锜、韩世忠弓箭手魏胜、岳飞部将李宝以及虞允文的努力下,击退金军,使南宋得以生存下去,而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巧合了,如果刘锜死了,那就没有皂角林的胜利,完颜亮就不会在采石矶渡河;如何没有魏胜、李宝,打败金军水师,烧光金军船只,即使有虞允文,那也无济于事;如果没有虞允文,如果虞允文按程序先跑去接李显忠,那么南宋还是必败。而这四人,哪个不是遭受秦桧打压排挤呢?哪一个不是坚定的主战派呢?那么请问秦桧的求和派,在这次又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要知道,国与国之间不可能永远和平,赵构、秦桧杀岳飞乞求的和平一旦被金人撕毁,要不是有这4个人,要不是这么多巧合,恐怕南宋早都亡国了!要知道,所谓的和平,所谓的谈判,都是以强大的军事基础作为支撑的,没有军事实力,仅仅靠一纸合约就能挡住侵略者的脚步?即使有那一张合约,但是别忘了,落后就要挨打,人家有实力,想什么时候撕毁合约就什么时候撕毁合约,而你只有挨打和忍受的份。

现在秦桧已经死了几百年了,也跪了几百年了,但是, 作为一中国人,无论谁都很不愿承认这一点。可擦亮我们的眼睛。从上至下审视历史,就会发现以秦桧为分割线,中国对侵略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之前,哪怕再昏庸无能的政府如宋徽宗、宋钦宗等。也只是逃跑,或被抓住后才无奈地忍受;可他之后,哪怕战场获胜也割地称臣,长达15年的黑暗压制。让汉民族的精气丧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了一股奴性…

在这意义上,秦桧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堪称一位开创者!可是总有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从古至今,即使此时此刻,总有人在为他翻案甚至喝彩。举出例子来证明秦桧是忠于宋朝的,所作所为完全合乎当时汉人的利益。 如两次议和宋朝所得到的土地,与北伐前没什么两样;而每年的岁贡与没完没了的巨额战争支出相比纯属九牛一毛等等…尤其在杀岳飞的事情上,这些人以偏盖全、以点压面,说岳飞是南宋稳定的障碍,不杀不足以立国… 这些话都是躲在阴暗的角落,确定了自己不必负任何责任,不用透露真实身份的人说的。其目的不外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秦桧于国取利之说极其可笑。每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国与国之间什么都可交易,唯独土地例外!没了土地,国家将不再是国家,而一点点丧失土地,会像战国时秦灭六国那样,逐一被蚕食吞噬掉!更何况把本国将士浴血厮杀夺回的故土再拱手无偿送还给敌人,来换所谓的和平? 至于岳飞怎样?那根本不是可用利益两字来衡量的。他代表的是一民族的希望,这东西万金不易,千城不换,世间没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提并论!


风信花花不误


南宋没有亡国是秦桧的功劳?显然不是,秦桧主张的割地、称臣、纳贡从某种意义上不也是使南宋丧失主权的亡国行为吗?在南宋一百多年的延续中到底有没有秦桧的功劳?岳飞的死真的对南宋有利吗?听笔者娓娓道来!

首先,秦桧是奸臣,不一定是叛徒。

秦桧是南宋的宰相,没有必要促成改朝换代。所以说秦桧的一切行为其实都远离南宋的国本,秦桧也不愿意看到南宋亡国。

我们来看秦桧在岳飞被杀前后都做了什么?无非就是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秦桧确实不希望南宋灭国,但同样没有为南宋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的志向,上位之后只顾着和武官集团争宠。

其次,岳飞是抗金名将,南宋最后是被蒙古国灭掉的。

首先我们就要明确这个区别,不论当时赵构杀不杀岳飞,南宋都会安然无恙。因为金朝当时并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吞掉南宋,甚至比南宋更加渴望和平。

即使南宋和金朝死磕到底,谁胜谁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谁也没有一口气灭掉对方的实力。战争多半会拖入相持阶段,等待南宋的就是长时间的边境对峙。在当时确实是劳民伤财的做法,这也是主和派占理的地方。

但这并不能说秦桧的做法就是对的,我们都知道,弱国无外交。就算要和谈也要等岳飞把金朝打疼一点,让对方主动求和,这才是理想的结果。但由于南宋的内部矛盾,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最后,站在南宋的立场上,秦桧的做法真的对南宋一点好处都没有吗?并不是,或许在赵构的眼中南宋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外敌,而是南宋内部掌握实权的武官。由于宋太祖的皇位就是黄袍加身来的,所以在宋朝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其实都有这样一个心结在。臣子不敢做大,害怕皇帝怀疑。皇帝其实也害怕掌握兵权的大臣给自己来这一手,有了赵匡胤的先例,这件事可就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有了这样的背景,“主疑臣则诛,臣疑主则反,主疑臣而不诛,则臣疑而反,臣疑主不反,则主必诛之。”这句话就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南宋王朝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行一百多年也是真不容易。<strong>

<strong>

真正压倒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赵构的猜忌,你是忠臣不假,太祖还是忠臣呢?再加上岳飞还要立太子,迎二圣还朝,不管你能不能成功,起码你是对我赵构不满意啊。

如果真的没杀岳飞,岳飞推翻南宋的概率并不小。因为宋朝从上至下都受黄袍加身的影响,有这种思想在。岳飞的部下同样也希望当开国功臣,直接把岳飞推上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岳飞巅峰时期掌握着南宋七分之五的军队,声望更是不用说。

综上所述,秦桧有过也有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说因为秦桧阻止岳飞造反,从而使南宋得以延续也不准确。南宋一百多年的延续是事实,原因有很多,秦桧只能说是其中的一环,起到了一定作用。


邓海春




问题下已有几条好答案,阅后技痒,忍不住也想指点江山一番

漫谈宋金议和及影响

(这不是答案,只是看法)



宋金在绍兴八年和十一年分别达成两次和议,第二次议和谈过很多,第一次议和又是怎样的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

建炎南渡之初,南宋收入不到一千万,吕颐浩、孟庾、朱胜非改用战时体制,借用南方相对完好的州县政权,财政状况得到快速恢复

绍兴末年依然延续战时体制,因为吏治腐败,开支更大,议和后对民间的压榨更重,朝廷收却相对减少,但仍达六千多万缗

川陕收入和各驻屯军营田收入不被统计在内,南宋战时收入应该远在六千万缗以上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八》

绍兴初年,外有张浚督师,内有赵鼎理政,招贤纳才,人怀忠义,时人称这段时间为“小元祐”


绍兴七年正月十五,南宋朝堂大轮对,其他壮怀激烈的意见不多举例,我们来看一看秦桧的恩师、鼓动赵构南逃临安的另一位上榜奸臣汪伯彦是如何看待时局的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三》

汪伯彦认为,此时南宋在气势、地势、国势上都强于金、齐,这时候开战,南宋“无往而不济”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三》

汪伯彦进一步阐述,金军组成成分是:七分两河之民,二分被金国征服的契丹等民族,只有一分是女真人。汪伯彦认为,真打起来,金军中有九成的人可以为我所用


汪伯彦在轮对中不乏为自己当初力主向南开脱之辞,南宋综合实力已经强于金、齐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金、齐的颓势,不但南宋官员看得清清楚楚,就连南宋百姓都能明显感觉到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七》

这是张浚视师淮甸时收到的一份上书,上书的人是不知姓名的江南布衣

金国的敌人不止南宋一家,边患还有蒙古、西辽、西夏、吐蕃、回鹘、高丽;金国内忧也不少,义军、盗寇、契丹人、内讧……此时用兵,取中原不是什么难事

到绍兴七年,金人感觉刘豫也靠不住了,十一月十八日,废刘豫



绍兴七年正月二十五,徽宗和宁德皇后的死讯传回南宋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七》

赵构十分悲痛(至少表现出来的是这样),下诏亲征,由岳飞、韩世忠护卫前往建康,摆出一幅要与金人拼命的架势

因为刘光世怯懦不堪依大事,绍兴七年初被夺了兵权。按赵构最初的想法是,“欲以此兵付岳飞,为北向之举”。从这件事看来,赵构的哀痛似乎不是演戏

张浚进士出身,朱熹对他的评价是:“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然全不晓事”。朱熹与张浚后人关系很好,张浚行状便是出自朱熹之手,这个评价自然不存在黑的成分

张浚反对赵构让岳飞并刘光世军的作法,派自己的亲信吕祉接掌刘光世军。(此时秦桧任枢密)

绍兴七年七月八日,郦琼、赵买臣、王世忠、王师晟等人劫持吕祉,率四万余士卒裹挟百姓,总数十余万人叛逃伪齐。一进一出,郦琼叛逃对当时南宋的国防力量的削弱显而易见,赵构听闻淮西兵变,“上闻之恸哭,悔恨者不已”

其实这件事岳飞早有预料,不但跟张浚提过,也向赵构当面提出过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

岳飞与郦琼是相州老乡,绍兴四年岳飞复襄阳之役,把头功让给了跚跚来迟的郦琼,岳飞对驾驭郦琼还是有把握的

赵构反悔的理由是:如果岳飞领大军出商虢,万一金军趁虚攻淮甸,张俊、韩世忠抵挡不住怎么办?

岳飞可以保证自己,他却不能保证张俊和韩世忠,也不能置赵构于“险境”,对于一点险都不愿冒的赵构,岳飞语塞


综合看来,不让岳飞并刘光世军是两宋对武将一贯猜忌的结果

绍兴七年南宋议出师因郦琼叛逃而被迫中断




绍兴七年十一月刘豫被废,南宋再次暂缓用兵,静观其变。形势很快明朗,伪齐人心惶惶,军民纷纷叛逃,先后投向南宋的知州级官员有:

知临汝军崔虎,知蔡州刘元寿,知毫州宋超,知同州李世辅(显忠),知华州王世忠,知宿州赵荣

绍兴八年正月,就连南宋主和派领袖宰相赵鼎也憋不住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

赵鼎的提议被赵构一票否决,赵构决定趁此机会与金国议和,要回梓宫、韦后、钦宗、亲族

这是否意味着赵构一直想议和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

就在赵构否决赵鼎出师之议的当天,赵构对张俊恩威并施,激励张俊整军备战,以死报国

二月七日,赵构车驾发建康,召韩世忠、岳飞议事,任用主战派王庶为兵部尚书


从这段时间赵构的动作来看,赵构至少作了两手打算,没有放弃以武力来达到目的计划

如果按赵构的设想议和,接下来赵构会做什么无法预料,这也是金人所担心的,第一次议和后拖了一年多也没有还回梓宫和天眷

这就应了一句话: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也别想在谈判桌上得到;在谈判桌上得到的,没有展示过自己的实力,也别想别人乖乖地给你送上门
~《朱子语类.本朝五》

绍兴十二年,赵构的亲妈韦太后回到南宋,跟人谈起在金国所受待遇,每当宋军在前线打败金军一次,韦太后的境遇便好一分

韦太后用自己的经历说明,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尊重






赵丞相亦自主和议,但争河北数州,及不肯屈膝数项礼数尔。至秦丞相,便都不争~《朱子语类.本朝五》

赵鼎议和,在疆域问题和宋金关系问题上有底线,疆域不止河南、陕西,还包括河北数州;绝不对金称臣。在讲究正统与否的时代,名份这东西绝对不仅仅是“名份”

秦桧议和,只要金国提出条件,便都想方设法说服赵构予以满足。第二次议和,南宋不但称臣、纳贡,还放弃了和尚原、唐州、邓州、海州等战略要地

议和后,秦桧一党败坏吏治,欺榨百姓,南宋民生还不如战时
~《宋史.


卷一百七十四.食货.上二》

推行经界法时,一次增税百分之七、八十
~《宋史.卷一
百七十三.食货.上一》

四川农民仅田赋一项便高达百分之五十
~《宋史.卷六十七.五行


五.土》

见诸史书的“饥”的背后,往往是数以万计的饿殍冤魂



~《宋史.卷三百七十.李宝》

秦桧对南宋的破坏是全方位的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再度大举南侵,拱卫临安的浙西水师仅三千民兵,一百二十条小船

相关史料太多,不再列举



秦桧不是议和派,人家只带路党
~《大金国志.卷二十四》

秦桧为大金国延续百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获得大金君臣的高度赞扬




为国钓鱼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句话纯粹是在放屁,虽然南宋当时能打的将领不止岳飞一人,但是岳飞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南宋的不败之地不是通过求和建立的,恰恰是打出来的,岳飞、刘琦、韩世忠、虞允文、杨沂中、吴玠兄弟还有太行山十万八字军等众将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证明南宋不是你说灭就能灭的。

宋金议和,是金人主导的一场议和。也就是说金人知道自己打不过了,于是便打算采用议和的方式保住胜利果实。金兀术临死时甚至留下遗言,打算通过宋钦宗来挟持南宋小朝廷。

有人肯定要问,明明是宋朝巴巴的求和,干金人什么事。守仁君就想问了,如果金人能打过你,他是要你每年那么多岁币好呢?还是直接把你收拾了接管富饶的土地好呢?不存在说金人可怜你和你议和。



也就是说,宋金议和和秦桧毛线关系没用,他顶多充当了一个牵线人。真正让宋朝有资本和金人议和的是岳飞、韩世忠等一大批猛将,是在脸上刺下“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义无反顾地在敌占区牺牲流血的义士拿命换的。


确实,岳飞之死原因很多,宋高宗是主要责任人,但是像秦桧这种只知道溜须拍马、迎合上意,在背地里使阴招的人也逃不了,他的“大名”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千年万年的。只要中华文明还存在一天,秦桧就永远也不会被洗白。


守仁读仁




秦桧一介文人,有何德何能能让南宋在岳飞死后延续137年?这简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冷笑话。

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奋勇抵抗,在逼迫金兵退回北方,宋高宗赵构才能从海上逃回来过太平日子。

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北伐,重创了金兵的主力。这才逼迫金国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与南宋议和。

也就是说,岳飞死后,南宋又延续137年的根本原因是抗金打出来的,而不是议和议出来的。



整个人类社会从开始到现在都奉行一个原则,那就是丛林法则。丛林法则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以强凌弱。

如果金国能够消灭南宋,那就根本不会和南宋议和。

没有岳飞等人的奋勇抵抗,让金国不敢小看南宋,就不会有后来的宋金议和。而秦桧等人不过是沾了岳飞的光而已,更谈不上是他们延续了南宋137年。

阁主一直强调这么一个观点:和平是打出来的,只有战力在能打胜的前提下,才有和平和谈判可言。弱国无外交,古来如此,千年概莫能外。



苛安是没有长久的,137年后,南宋还是被蒙古给消灭了。

这个结果证明了岳飞抗金是正确的,只有打造自己强大的国防,才能收复失地,保证南宋的安全。

北宋古城开封失陷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北宋没有办法抵挡金国的进攻,而是北宋的皇帝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导致失去了最佳的战机。


南宋的皇帝同样如此,精神上缺钙是宋朝皇帝都有的通病。只想苟且偷生,却落得到最后可耻的下场。

像秦桧这种狗杂种,应该一辈子跪在岳飞的庙前。李逵说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如果岳飞在世的话,他会说议和议和,议个鸟和。

不能堂堂正正站在世上的人,肯定会被别人踩来踩去。不能堂堂正正站在世界上的国家,肯定会被其他国家打来打去,这就是议和派导致的最终结果。


新知传习阁


义和,主和派,和投降派有本质区别的! 主和派和主战派在忠君爱国的大前提下可以说本质是不冲突的,主和与主战都是以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或者能为国家获取利益为前提的!历史上并非都是文主和,武主战,在是战是和上首先都是国家利益考量,在利益考量是可以拿在台面上文臣武将做利益衡量辩论的!是有人做最终拍板的! 秦桧害死岳飞这已经进入历史课本了,那有一个好官为了主和先算计本国最厉害的将军的? 主和就是谈判,谈判的筹码是什么???一定是军事实力! 当一个人为乞和把自己国家最有能力的将军都害死,筹码何在? 这不就是投降吗? 不就无条件接受敌人的吩咐么?! 秦桧世世代代都罪人!秦桧他孙子当了大官也别想翻案! 一些流氓文人翻案是为买书标新立异买观点! 一些地方为秦桧翻案是为了旅游产业!这些孙子们太坏了。


温舟小鱼


南宋在岳飞死后又续命137年,对此有热衷为秦桧洗白的人称,由此来看议和应该是秦桧的最大功劳,否则主战派岳飞死后,南宋也应该随之灭亡了。

那么,议和真是秦桧的最大功劳吗?

1、秦桧被俘金国又为何被放回

据《宋史》载,秦桧被俘金国又回归南宋,自称是杀了金国的看守士兵逃回的。对此,后世研究者多持否定态度,先不说一个文人能否在金国都城,杀死强悍的金兵,即使能否成功,秦桧夫妻渡洋过河数千里,能全身而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对于秦桧安全回来,合理解释只有一个:他被金国主动释放。原因也只有一个:他要为金国代言,在南宋为金国谋求最大利益。其实,《宋史》对秦桧回宋有明确说法:因金国内部争权,主和派完颜宗翰“厌兵欲和”,想在被俘的宋臣中找个代言人。

最终,金国选择了秦桧,完颜宗翰与秦桧达成秘约,释放秦桧夫妻回归南宋。秦桧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宋高宗,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划江而治策略。

2、秦桧果真有议和首功吗

也许通过《宋史》的上述记载,很多人误认为积弱的南宋要想生存,议和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秦桧为议和立下了首功。但是,真相并非如此!

通过议和真正为南宋续命的人叫洪皓。洪皓在宋高宗继位第二年,以礼部尚书身份出使金国。这次出使,洪皓真正为南宋续命137年奠定了基础。

据南宋爱国文人谢枋得记载,洪皓被金国扣压后,完颜宗翰敬佩他的为人,待为上宾。有一天他问洪皓:“天下何时能太平?”洪皓说:“息兵养民,可天下太平。”完颜宗翰问:“怎么能做到息兵养民?”

洪皓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诵读了《孟子 救燕章》,说:“天下本来就惧怕齐国强大,如今再攻取燕国,土地增加一倍,又不施仁政,等于号召天下人联合起来夺取自己的国家。”(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洪皓借用战国时期的典故,劝告金国不要相信暴力,要心怀仁义,否则会引火烧身。接着他诵读《孟子》乐天、畏天篇,告诫金国目前虽处于强势,但对待南宋要顺应天理,不要以大欺小。

听完这席话,完颜宗翰决定与南宋议和,最终释放秦桧回国。洪皓则被金国扣押14年,因此后世多称他为“南宋的苏武”。

3、所谓秦桧首功只是沽名钓誉

上述记载,再次说明被少数人所津津乐道的秦桧首功,实际是洪皓的首功(非桧之功,乃忠宣之力也)。南宋之所以能在岳飞死后续命137年,功臣也是洪皓,秦桧不过是沽名钓誉,把洪皓的功劳据为已有而已(攘为己功耳)。

洪皓出使金国,为何能提出议和之说?这实在是迫于南宋的国势,《宋史》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南宋绍兴七年丞相赵鼎进言:“大家认为中原形势有利可图,可出兵收复失地,良机不可失,否则追悔末及。”宋高宗说:“现在二帝和太后都在金国扣押,如果不议和,金国不可能归还。”参政知事陈与义说:“如果签订和议,自然好过用兵,但是如果万一议和不成,那么用兵就无可避免。”宋高宗说:“对,就是这样打算的。”

这个事说明,南宋上下并不认为议和是坏事。所以洪皓当初在金国的和平提议,是迫于当时南宋的国势,加之金国的军事势力正盛才出此下策。

洪皓和平提议的初衷,与秦桧为了从金国逃命回来,从而向完颜宗翰屈膝投降,并在归国后一味卖国求荣是截然不同的!

4、秦桧要永远跪在岳王庙前

声称“秦桧让南宋在岳飞死后延续137年,议和是他最大的功劳”,背后的潜台词是秦桧有功于南宋,是为秦桧洗白之举。事实证明,所谓秦桧为南宋续命137年,不过是他沽名钓誉,把洪皓的功劳据为已有。

洪皓的官场生涯,基本与秦桧相伴一生。扣押14年从金国返回后,深知秦桧底细的洪皓,也一直不与秦桧为伍,反对把议和的曲子,唱成投降的调子。为此,秦桧也数次计划除掉洪皓。

不过,因为洪皓在金国的名气太大,赢得了金国君臣上下的一致肯定,以至于南宋的使臣到金国时,金主都要问起洪皓洪忠宣的近况。因此,尽管洪皓因秦桧迫害而免职,但最终仍被起用。

跪在岳王庙前的秦桧能站起来吗?这个问题古人早就替我们回答了,《宋史》说:秦桧任宰相的19年里,大唱投降之歌,“忘仇败伦,忠臣良将尽被锄尽。无耻之徒,尽被召用”,秦桧擅长结党营私,暗探眼线密布,以诬陷忠良为能事。

议和不是投降!秦桧割地、称臣、纳贡,以莫须有之罪害死岳飞,如果要让这种人站起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何谈起?天理昭昭,秦桧死后的谥号,最终被改成了“谬丑”,也再次说明投降派不会有好下场。

因为有部分网友认为,秦桧议和有功,让南宋在岳飞死后续命137年……为正视听,特写此文。希望不要以讹传讹,彻底认清秦桧的真面目。


指动济南


南宋能存活那是爱国军民奋战得来的,因为你有能力和对方打,对方灭不掉你才会和你谈,真要论功也是爱国军民让南宋有资格议和了。

主和派和投降派的区别是主和派如赵鼎还据理力争,金人使者都说赵鼎有宰相之风。而投降派如秦桧什么底线都敢不要。投降派也配来争功?

金人内部争斗,岳飞北伐连捷,结果是“燕京以南,号令不行”,金兀术的军队闹到吃人,连赵构都在下完十二金牌后意识到自己有机会做一回真的而不是吹的中兴之主赶紧下了一道因为时间差最后并没有起到作用的《止班师诏》要给岳飞增兵让岳飞继续北伐。

然而托投降派的福,本来收复的地方又回去了,本来远离前线的富庶地区又成为前线了不能安心生产了,议和了一样要养军队,百姓负担更重了。南宋皇帝要被金人册封还在其次毕竟是虚的,但实的也很可观,绍兴和议规定南宋不得以无罪去辅弼确保了秦桧宰相终身制差点还整出九锡和世袭制,南宋行政区划还要避金朝的讳。更不要说那些被俘的皇亲了。同样是至亲被俘,罗伯特·布鲁斯在班诺克本大获全胜,以交换战俘的方式换回了至亲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虽然他出现得太迟赵构不可能认识他。

我辛辛苦苦置了一份家业,结果出了个败家子内鬼把我的家产送人了一部分,完了还居功说你看我帮你保全了剩下那部分呢。这逻辑真是可以了。


代牧益州阎文平


弱国无外交,和议历来是侵略者弱肉强食的遮羞布,也是受害国故弄玄虚的假面具,更是自欺欺人的恶作剧。

首先靖康之难就坏在和议上,金兵第一次由国相粘罕和太子斡离不各率两路大军南侵,宋徽宗急忙禅位于宋钦宗连夜逃命去了,宋钦宗见自己被撇下在危城之中,心里既气又怕又急,也打算弃国而逃,李纲见状,哭拜在地,以死相邀,坚持固守,一面积极备战,金兵攻城,李纲亲临指挥,宋军同仇敌忾,金兵被宋军挫败。而宋钦宗却想采取议和的办法赶快将金人打发走,保住自己的皇位就算了事,赵桓偷偷暗地里派人到金营求和,金兵东路军斡离不以攻破都城相讹诈提出苛刻条件,宋钦宗竞轻易答应,同主和派一起赶紧下令搜刮凑钱,好不容易筹集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派康王赵构和张邦昌作为人质送到金营,此时,宋军各路勤王部队汇集京城,金兵害怕后路被截遭遇覆灭的危险,匆匆引兵撤退,也白白讹了钱去。

金国见宋朝软弱可欺,又有利可图,再次举兵南犯,这次钦宗居然亲自跑到金军大营去乞和,后果可想而知,自然是自投罗网被扣压,求和不成,国亦亡了,家亦没了,人也掳了,钱亦失了,钦宗沦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成为千古笑谈。赵桓被俘北去途中,也算有所省悟掩面大哭:‘宰相误我’,可他的宰相又乐颠颠地为新主子张邦昌效力去耶!

和议也需仰仗实力,没有实力求和也是痴人说梦。高宗与其父、兄(徽、钦二帝)一样,畏敌如虎,为保皇位而一味求和苟安一味地投降卖国,在金人面前极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丑态。宋高宗从登基开始就一直将求和作为头等大事,一批又批的祈请使、通问使不绝于道。但在骄横的女真贵族眼中,南宋是一块迟早被他们吞食的肥肉。因此,他们不但不与南宋接触,反而将南宋的使臣全部扣押,包括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的宇文虚中。赵构为了博得女真贵族的同情心,自贬身份,在致金元帅府的国书中,将原来的“大宋皇帝构致书大金元帅帐前”,降格为“宋康王赵构谨致书元帅阁下”。宋高宗在请和书中写道:“顷罹邦祸,止缘急徇于民心,有失先资于大国。今则尽携臣属,远窜蛮荆,所冀宅中而受命,无烦徙远以劳师。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承认自己在未经金国的允许下,不能擅自即位称帝,然后又摇尾乞怜地请求金国给自己一个封号,就心满意足。宋高宗在另一份的求和书写的更是可怜:“唯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宋高宗这种奴颜婢膝的求和信实在太多,难以赘述。而金国置若罔闻,照打不误,几番搜山捡海捉赵构,志在消灭赵氏王朝。

天纵英才,多愧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等爱国英雄英勇抗金、精忠报国,保南宋半壁江山,使赵构有一隅苟安。而金国也未能完全靠武力彻底灭亡南宋,才同意和议。赵构又听从卖国奸贼秦桧的蛊惑,以称臣、纳贡、割地、赔款为条件签定绍兴和议,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国之栋粱岳飞。

如果说秦桧让南宋续命百多年,和议是他最大功劳,那简直是胡说八道加九道带搞笑了。秦桧被金国放归的目的就是让他充当奸细加奸佞,金国采取的策略也是以和议佐攻战,以僭越诱叛党。从而破坏南宋的抗金力量,置南宋朝廷于死地。

别说绍兴和议续命一百多年,签定绍兴和议还不到二十年,金主完颜亮就统军六十万,兵分四路进攻南宋,也多愧李宝、虞允文凭借水战和火器优势阻挡了侵略者的步伐,金国内部也后院起火,完颜亮惨败被杀,宋高宗无颜禅位。

绍兴和议就是资敌养敌,敌不可纵、纵敌患生,纵观近代史,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外国列强也纷纷入侵效仿,国事日非,人民罹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中日签订屈辱条约一系列,仍阻止不了侵略者的步伐,最后还是爆发了日寇全面侵华。

值此国庆之际,向为人民谋和平、谋解放、谋幸福、谋贡献的英雄们致敬并感恩!也愿祖国富强昌盛!人民幸福吉祥!


德厚致远


现在一些心怀叵测者绞尽脑汁想为秦桧洗白,为此,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他们能让秦桧从新站起来做人,那将是历史的倒退,民族的悲哀。所幸的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这些跳梁小丑颠倒黑白,肆意歪曲。他们最终不过落个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南宋能在岳飞死后延续100多年,绝非秦桧议和之功,而赖长江之天堑与南宋军民奋死抵抗。是长江挡住了金朝滚滚铁骑,是长江让金朝在战场上优势丧尽。

宋金议和不过短短20年后,海陵王完颜亮就集中全国力量,欲一举吞并南宋。当时,宋高宗还过的活蹦乱跳,而中兴四大名将不是被冤死,就是郁郁而终。宋高宗面临无人可用,这也是他作茧自缚的结果。无奈,他只好派刘錡李显忠前去抵抗,可这俩人还没到任,前方的宋军就被完颜亮打的一败涂地,金朝铁骑很快就突破两淮防线,饮马长江,南宋又一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是虞允文的出现扭转乾坤,他本是一介书生,是代表宋高宗去前线劳军的。当时,宋军已是人心惶惶,群龙无首。虞允文振臂一呼,很快把一般散沙的宋军拧成一股绳,当时,宋金兵力是1比10,宋军处于绝对弱势。

但在虞允文精心组织下,宋军利用金兵不习水战的短处,运用灵活战法,迅速扭转战局,取得局部大胜利。加之,完颜雍在后方发动政变,登基称帝,完颜亮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那些昔日对他不满的将领,趁机发动兵变,杀死完颜亮,南宋才得又一次以死里逃生。

假如岳飞当年不被秦桧诬陷杀害,不说直捣黄龙,最起码能收复北方的失地,何来这次完颜亮饮马长江的危机呢!

绍兴议和与其说是和平协议 ,还不如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这种条约对宋朝来说是救命的稻草,对今朝来说形同废纸。因为一个国家的安危不是靠一纸条约来支撑的,而是来源于强大的国防。

奉劝那些想为秦桧翻案的汉奸卖国贼,你们可耻的目的一定不会得逞的,你们的下场必是千夫所指、万人唾弃。请你们好自为之,别再做螳臂当车的蠢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